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捧著那荷包,沉吟一番,到底是寫了一封奏摺回去都城,奏請安排中軍大營督軍候補,如此一來,待那候補一到,他便可回去皇子府中與她團聚。

  墨筆落在紙上的時候,他想著,她應該也是不喜夫妻如此分離,既如此,那他以後都不要來了,就守在燕京城好了,這樣才能日日廝守。

  他以前以為她並不喜孩子,至少不喜和他生,如今看這樣子,也許可以,他們成親三年,還沒有兒女,還是要廝守在一起,才能開花結果。

  他又拿起宣紙來,要給她回信,只是筆尖在紙上停頓半響,最後竟是畫了一幅畫,是她倚靠在窗欞上的模樣,俏麗靈動。

  其實他練武的時候,她晨間時常偷看,他早察覺了。

  他想,她應是喜歡自己練武吧。

  畫到一半的時候,他便被前來稟報的左將軍打斷了,問起來,是這次操練兵馬的器械已經到了,需要他去親自核查驗收。

  蕭湛初聽此,只能放下手中筆,前去營中。

  接下來的事,卻是蕭湛初意料之外的了,以至於後來無數次回憶起,蕭湛初會苦澀地懷疑,冥冥之中,他竟是無緣見她最後一面嗎?

  先是發現中軍大營副將貪污軍餉之事,接著便是進山操練兵馬,他心裡惦記著她,卻又想著,忙完這一次,以後不會再分開了。

  如此推脫下去,他以為他們都還年輕,要廝守一輩子,以為有許多話可當面說,以為他還可以為她畫許多像。

  然而他卻不知道,兩個人原就緣淺。

  他給她畫的像始終不曾畫完,他要寫給她的信她永遠沒機會看了,而他要的廝守,是孤零零地守著她的遺物。

  他和她之間,一切本就是他強求來的,他勝得了人,卻勝不了天。

  知道她出事的消息時,他正站在亭台之上,俯瞰著山中將士跳躍拼刺,打開信後,他不以為意地掃過,一眼掃過去,有些不明白怎麼了,之後細看。

  寥寥幾行字,他倒是看了許久。

  當終於明白這其中意思後,那是心被活生生撕裂開的痛,他並不相信,不相信,怎麼可能?

  在看到那封信前,他覺得軍中操練那是大事,耽誤不得,他得等著新的督軍到來,但是看到那封信後,他拋下所有的一切,騎著快馬往燕京城趕。

  三天兩夜,幾乎不曾合眼,滴水不沾,他飛奔回京。

  想過也許那封信弄錯了,想過也許她只是病了,甚至想過,也許是她故意欺矇自己的,雖然並不可能,但也許呢?

  他飛奔著回了燕京城,快到燕京城時候,王管家已經侯在那裡,見了他便是哭。

  他便徹底絕望了,窒息幾乎將他淹沒,他知道自己一路上所有的設想都不可能了,最後一絲微弱的希望,猶如風中殘留的蜘蛛絲,就那麼斷了。

  他茫然地騎著馬,不顧一起地趕回皇子府。

  路上,有農人的車馬被撞歪,有貨郎的擔子被踐踏,他全然不顧,明明之前他還譴責過六皇兄不該鬧市騎馬。

  而就在他騎馬進入皇子府那條巷子時,他好像看到了不遠處,她穿著鵝黃裙子,散著黑髮,飄浮在皇子府上空。

  他驚喜不已,瘋狂地撲過去,他想問她,顧玉磬,你怎麼站在房檐上。

  只是等到他終於奔到眼前的時候,她卻不見了。

  他定定地立在馬上,怒問侍衛「皇子妃呢?皇子妃去哪裡了?她剛剛不是還在?」

  然而他問出這話時,眾人震驚,一臉詭異地看著他。

  王管家上前,顫巍巍地道「殿下,皇子妃她已經不在——」

  蕭湛初怒極,一腳踢開王管家,縱身上了屋檐,去尋顧玉磬。

  第104章 番外之十年的等待2

  大昭國的新帝登基三年的時候,大昭國朝野上下都知道,新帝登基後,便荒廢后宮,不曾進納過一個妃嬪,甚至連尋常宮女都不得近身。

  最開始的時候,朝臣紛紛上諫奏請聖人封妃納嬪充塞後宮,延續皇室血脈,鞏固國本,然而新帝全然不曾理會,終於有一次,那些執意上諫者被庭杖一百,有兩個甚至活活打死了。

  一時之間朝堂震驚,大昭國自萬寧年間,就從未有過諫官被打死的先例,不曾想新帝登基,竟然杖打言官?朝中上下議論紛紛,只是說起推請一人御前進諫,卻是誰也不敢了。

  誰不知道,這位新帝,為皇子時就已經手段了得,之後他那皇子妃驟然病故,他得了失心瘋,得了失心瘋後,竟然六親不認,連自己的養母黃貴妃都容不得,說是要砍殺了,當時朝臣聽了,無不瞠目結舌,遺憾感慨,想著九皇子本大有希望登上大極,不曾想就這麼毀了。

  可誰知道後來馮大將軍家謀逆造反,黃貴妃受了連累,就此關押在水牢之中,而這位帝王,也憑著手中兵權,血洗燕京城,登上帝位。

  這位新帝,有雷霆手段,下手無情,死在他手下的不知凡幾,死幾個言官仿佛都不是什麼大事了,於是朝臣們為了保命,紛紛噤聲,竟無人前去進諫,一個個三緘其言以自保,並在心裡哀嘆大昭之不幸,再暗中哭一番先帝。

  然而就在朝臣們認為,他們將度過一段昏庸荒誕的仕途時,他們赫然發現,其實這位失心瘋皇帝,除了不願意納妃外,倒是也能稱得上一位賢明的帝王,勤勉為政,勵精圖治,又囤積糧草,攻打四方,開疆闢土,不過幾年時間,大昭國海清河晏,四夷臣服,萬邦來賀,大昭國的疆土也達到了三百年來最為遼闊,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位年輕的帝王,也是萬民敬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