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令一出, 朝中百姓所有反對,畢竟如今已是臘月,嚴冬已過,哪裡需要如此大動干戈, 耗費銀錢人力,更何況蘇南本來就是暖鄉,哪裡見過酷寒 ?

  只是朝臣的反對,蕭湛初一概不理,依然我行我素,群臣上了奏本後,見蕭湛初置之不理,不免覺得好笑, 私底下就在那裡議論,說是聖人也不知道被什麼人蒙蔽了, 竟然將棉衣炭火運往蘇南。

  有人就笑了∶「蘇南 ?那裡需要棉衣嗎 ?」

  於是大家都哈哈起來 ∶ 「誰知道呢,這不是大熱天蓋棉被嗎 ?滑天下之大稽!」

  消息傳出去, 就連太皇太后那裡都知道了消息,找來了蕭湛初問起∶「我如今年紀大了,只想頤養天年,但是如今外命婦和宗族子嗣都跑來我這裡提起此事,我耳根不得清淨,你好歹說說,這到底是為哪般?

  其實對於這位皇祖母,昔日的蕭湛初未必有多少親近,他討了聖人喜歡,也討了太后喜歡,但是這些人,從未走到他心裡去。

  對於一個從這寂寞宮廷荒蕪角落走出的孩子來說,曾經的太后和聖人,只是意味著皇子的身份,以及皇子可以得到的一切。

  只是後來,先帝駕崩,枯黃削瘦的手最後緊緊攥住了他的 ,他心裡才有了鬆動。

  不管最初如何,至少太后和先帝後來是把他當孫子和兒子看待了。

  自從他繼位以來,軟禁了先皇后,又把黃貴妃打入冷宮 ,只有太后,如今為太皇太后,他頗為敬重,幾乎每日都要過來請安。

  太皇太后年紀大了,他也希望老人家能安靜地頤養天年,於是他便坐下來,細細地將這件事講給太皇太后聽。

  最後道∶」蘇南也未必一定會有酷寒,若無,不過是損害一些銀兩炭火,若有,那怕是三年內粳米收成都要受影響了。「

  太皇太后倒是有些意外,看了蕭湛初一眼∶」皇帝,你如今這性子,倒是變了一些。「

  蕭湛初∶」太皇太后覺得,孫兒性子哪裡變了?「

  太皇太后笑了,她笑起來的時候,眼角的皺紋便如同魚尾一般散開來∶」以前是一塊冰,現在化開了。

  說著她記起來顧玉磬,感慨說∶「你這孩子,心思重,我看就該遇到一個沒心機的,性子又嬌又縱,天天纏著你傻樂。」

  蕭湛初知道她的意思,倒是難得笑了下。

  不過笑意收斂時,他道∶「皇后過來時,皇祖母幫著勸她幾句,讓她放開一些,其實子嗣,我倒未必那麼在意,她怕是往心裡去了,我聽說前幾日表嫂過來,給了她方子,她竟真得日日吃起來。」

  以蕭湛初的意思,不愛吃也就別吃了,只是他說了,她未必聽得進去。

  太皇太后聽了,嘆∶「她如今得了眼盲,心裡本來就沒底兒,當然盼著有個子嗣傍身,這個怕是勸解不得的 ,你體諒她的心思 ,明白她的難處,於她來說,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她們那會子,都是變著花樣讓帝王注意到自己,誰能讓帝王惦記著自己的心思呢。

  蕭湛初垂眸∶「嗯 ,孫兒知道。」

  也正是因為知道這個,所以後宮裡,她想怎麼樣,也都由著她,她覺得蘇南要出事 ,無論干公幹私,他都選擇信。

  ***********

  顧玉磬這裡雖然眼盲,但好在經過她一番整治,後宮之中,都在她掌管之下,她也算是耳目眾多,是以幾位公主進宮和找太皇太后的事,她也就知道了。

  她本來想和蕭湛初說一下這件事,可誰知道,蕭湛初下了早朝後,並沒回鳳安宮 ,反而是逕自過去御書房處理政事了。

  顧玉磬知道這幾日,他必忙看,又因為執意將物資運往蘇南,備受朝臣詬病,其實多少歉疚,又怕萬一這輩子並不像上輩子那樣,他豈不是要被人嘲笑了?

  可是。…這種倒霉事,她還是應該盼著不要發生吧 ?

  顧玉磬心裡糾結,恰好又吃了洛紅莘提及的那藥。

  洛紅莘當時說了,食用三日那天,一定要同房,那日是最有可能得子嗣的,顧玉磬便開始盼著蕭湛初回來。

  誰知這一日,偏偏忙得很,蕭湛初命身邊太監過來傳話,說是得晚膳後過來了,又說晚膳後回來陪著她看畫本。

  顧玉磬聽著,自然是知道,他是愧疚,便說陪自己看畫本,但其實等御書房回來,他那麼辛苦了,她也不捨得讓他給自己念啊。

  顧玉磬想了想去,便命人準備了幾樣小菜,沐浴妝點過後,便親自過去御書房了。

  她過來的時候,恰好御書房並沒有朝臣,只有蕭湛初在。

  蕭湛初見她過來 ,倒是意外,意外之餘有些愧疚,親自起身相迎,握住她的手,領著她過來杌子上坐下∶「小心些,這機子不大。」

  御書房裡,也只有帝王的龍椅還算闊氣,除此之外,只有幾個尋常紫檀木杌子,坐得很窄小,是留著給那些年邁重臣的,一般臣子過來 ,必是要站著。

  畢竟這是御書房,是談論朝政大事的地方,朝臣過來,便不能鬆懈。

  顧玉磬進來後 ,也覺得這裡氣氛凝重 ,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皇權威儀,安靜肅穆,是能感觸到的。

  她想起自己前來的目的,有些羞愧,不過又一想,自己這是為了國本穩固,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皇室子嗣。

  這麼一想 ,就理直氣壯又坦然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