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齊皇自然是高興不已,下了朝便來到這玉簪宮,直接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孟茯。

  孟茯聽到禹州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被收復,金人戰敗,自然是高興不已。於是忙問道:「那我幾時可以回南海郡?」就算不能馬上回南海郡也行,如果能出宮走一走也好。

  但這話讓李尚不免是有些失落起來,「阿茯就這樣不願意陪著父皇?」

  其實孟茯對於李尚這個慈父的人設是認可的,而且對於自己的偏愛也有些無度了。

  這些天裡聽三嫂柯子瑾說,他如今是竭盡全力地支持九龍海灣的戰事,與當初將南海郡當作是孤兒一般不聞不問的態度正好截然相反。

  這沒有與自己相認之前,除了給南海郡撥了五萬的大軍之外,什麼都沒有,半分多餘的糧草軍資就更不要提了。

  還要將自己當做人質。

  而現在呢……

  可對自己是好,這一點不摻假,那對於別的子女呢?

  孟茯現在還在犯愣,往後若是與李馥相見,是要怎麼個稱呼?

  所以她拒絕回答李尚這個問題。好在李尚也沒有多糾結,他今天心裡高興,迅速轉過話題,「聽說有意繼續將竹州和耀州也一併收復,所以阿芙啊,你暫時走不了,你還得多在這宮裡陪陪朕。」

  孟茯其實一點都不意外,既然已經大動干戈了,總不能就此歇戰了吧?只是這樣一來,多半是要數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了。

  南海郡那邊來京城之時,雖處處都已經做好了安排,可是那裡已經儼然被孟茯當做了故鄉一般的存在,如今離家久了,即便在夫君並未在家,但孟茯仍舊是掛懷得很。

  忍不住擔心道:「我不在家這麼久,也不曉得孩子門口是聽話。」

  李尚聽聞她提起那些個孩子,卻是沒有一個是女兒親生的,尤其是想到那三個孩子還是魏家的外孫,便道:「朕立即下旨讓魏家將人給接回來,你自此後就不用管了。」

  孟茯連攔住,「不可。」

  李尚一怔,女兒這是隨了他,專門給人家白養孩子?看看那李兆,可不就是養了個白眼狼出來麼?本意是想著蒙家不管如何,雖說濫用禁藥,但那些功勞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所以他願意給李兆一個身份,讓他一輩子做個閒散王爺。

  只是斷然沒有想到,卻是包藏禍心。

  「阿茯,你何苦給人養孩子?往後人也長大了,也不一定能念著你的好。」他苦口婆心地勸著,斷然如何也不能讓女兒走自己的老路。

  卻見孟茯一臉自信道:「怎麼不能,我們共患難也共富貴過,如果真有二心,也不用等到將來,現在他們大可直接走。何況每一個孩子都是我悉心養大的,若光還有那樣的好本事,我更捨不得放他走呢!」

  說起這個孩子,李尚倒是想起來了,他的確是有天大的功勞。

  從前也是想過授他官爵,無奈還太小了。

  如今不免是有些動起心來,「這孩子的確是可造之材,將來等他大了些,朕給他許個好去處。」

  「這到犯不著,他自己有本事,便自己去爭取,沒本事繼續留在田間,也是一樣能造福百姓的。」何況他們已經被自己教育得不一定要求得功名利祿才算是真正的光耀明楣。

  所以功名這個事情,孟茯覺得隨緣了。

  李尚見她這不要那不行的,心中想果然是自家的孩子,若是別家的只怕早就巴不得等著要求這樣那樣的。

  於是看孟茯是越看越喜歡。

  然後又想起她從前的那些苦日子,越發憐惜她,然後便開始琢磨著要替她建造什麼公主府。

  孟茯是隔天才曉得的,所以晚上李尚來陪她吃晚膳,連忙勸道:「你莫要白浪費那些銀子,就算是建出來了,我也不可能去住,豈不是白白浪費?有那些銀子,您倒不如花費在別處。何況禹州雖已經被收復,可是到處要整頓,那裡的老百姓們過得又十分悽苦,您將心思放在老百姓身上,也算是積福。」

  這明顯是在教皇帝做事情啊。可是李尚看孟茯是帶著濾鏡的,不但不惱反而覺得這果然才是自己的親女兒,一心為自己著想,說得又都是實話,一點奉承都沒有。

  於是連記在心裡,隔日上朝便與諸位大臣商討禹州重建。

  大齊唯一一座可接納其他國家船隻的碼頭,可就修建在禹州,如果大肆利用,可就是取之不盡的碼頭。

  玲瓏從宮人們口中聽得此言,忍不住朝孟茯羨慕道:「你爹真聽你的話,你昨兒才提,他今兒就開始給你辦了,要我說不如你留一直留在這宮裡算了,有你天天守著他,想來用不了十年八年的,咱們大齊各州府就跟南海郡並肩了。」

  孟茯聽得這話,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是嫌我活得太久了麼?若是叫有心人聽進去了,不知道多少人要討伐我呢?」

  「討伐你作甚?你又沒做什麼壞事。」玲瓏不解,這可都是為國為民的好事情。

  卻只聽孟茯說道:「又不是銀子,人人都喜歡,有人想做好官,想為老百姓多謀些福利,可是有的卻只想從老百姓身上多搜刮些錢財。」

  一心為老百姓著想的好官自然是喜歡自己。

  可是相反的另一波呢?

  孟茯的確不是銀子,哪個都喜歡她。

  就比如王桑榆。

  明明大半月前大夫來給她診治時,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可是不知怎麼的,又忽然間變得嚴重起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