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必須得把握住每一次的機會,戰戰兢兢的走過面前每一條道路,這才可能活下去。

  每年運送往邊關的軍糧存在著嚴重的貪墨情況,這件事情她基本上可以確定,無論是出於整頓官場的目的,還是為了拉攏北方軍士,又或者,是為了民心——她都必需出手。

  不過昆子熙說的也沒錯,她現在的勢力實在是太弱,明面上挑動這場風波無異於是在以卵擊石。就憑她的傀儡身份,眼下就算她站在金鑾殿上對著群臣大吼,讓戶部、兵部徹查軍糧之事,只怕這些人也不會理他。而就算她真的查出什麼證據了,也絕對沒有辦法處理。

  所以,得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黃三審已經帶著她的密令去了,大概過不了多久回來。她讓黃三審去接的,是李世安的小兒子。

  在天書的記載之中,此人原本是要死的。

  端和三年,李世安幼子李騏秘密入京,為的就是邊關缺糧之事。

  這一年夏朝對塞外胡人的戰役到了至關重要的階段,然而由於軍糧問題,遲遲無法深入塞外發起反攻,因此不得不往後繼續拖延,直到端和八年。

  李騏奉父命回京籌措糧草,最後會被暗殺於京中。

  第83章 、

  午夜幽靜,銀針落在地上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嘉禾從床上爬起,輕手輕腳的走到了那隻巨大的西洋鍾前。鍾後藏著的天書被她小心翼翼的取出,多年過去,這本書籍早就變得陳舊不堪,稍不小心就會撕毀。

  三年時間過去,嘉禾一有空閒就會試著破譯書上的文字——現在的她倒也覺得書上的內容不是很難理解了,首先書上的文字是從左至右橫向排列的;其次書上的文字部分與嘉禾所認識的相同,還有部分與草書的字體或是古時的一些異體相似,總之都是頗為簡便的字形,書寫起來很是便利;書中詞句所用文法與夏朝不同,這是嘉禾理解它們的最大障礙,讀多了之後,嘉禾隱約感覺到天書中的文法與市井的白話略似。這可真是奇怪,撰寫天書的神仙,遣詞造句居然全無雅韻,反倒透著一股質樸的粗俗,莫非寫書的是個孩童神仙?

  書冊並不算厚,書中內容也不多,許多對嘉禾來說有用的信息都是零散著分布的。這麼多年來的時間裡,嘉禾幾乎能將書中與她相關的內容倒背如流,可是她要拿著這本書,心中才會感到安寧。

  在夜明珠的照耀下,嘉禾熟練的翻開其中一頁,這一頁講的是她端和一朝的事。

  書上說,從端和元年至端和八年,北邊的戰事一直未曾停歇。

  這樣看來,在她當政的期間,王朝大半時間都處於應戰狀態,可是天書上說她是夏文宗。唔,她大致能猜到自己為什麼是「文宗」,「文」做諡號之時,乃是褒美之諡,然而在成為廟號之後,實則是明褒暗貶,被稱作「文宗」的,多半是些懦弱無為的君王。

  將她稱為「文宗」,就仿佛可以抹殺掉她當政時軍事上的功績。

  端和一朝對塞外的戰爭最終以夏大獲全勝而宣告終結,這一場戰亂發生的根本上的原因就在於她父親還活著的時候邊患未清,那時候朝中武將多為開國勛貴,他們害怕自己會淪落到兔死狗烹的結局,故而刻意縱容胡人,養寇自重。她父親覺察到了這批臣子的歹毒用心,為此不惜御駕親征,只可惜出師未捷,被刺殺於半道之中。

  之後杜銀釵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夠登基,不惜與勛貴聯合,使本被先帝打壓的勛貴再度崛起。北方胡人見中原皇帝駕崩,渾水摸魚趁亂南下,朝廷自然又得將兵權交還給那群歷經了開國之戰的老將們,於是這些人的勢力更進一步的水漲船高。

  ……當然,這些都是天書上沒有說的,書上的內容其實十分的簡要,只能給嘉禾提供一個事件的概述,許多東西都需要嘉禾自己去分析研究。

  總之書上說,長業二十年至端和三年,是戰事最激烈的階段——這點嘉禾能夠感受得到,每日送上御案的奏疏,六七成都是與邊境有關的,如果不是因為戰況緊急,嘉禾也不至於下令削減宮中開支。

  而到了端和三年,天書上說,這是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夏朝名將李世安將與鄭牧配合,由鄭牧牽制胡人主力,李世安率領輕騎深入敵後奇襲對方本營——最初看到這一部分時,嘉禾都忍不住要拍手叫好。她雖然忌憚這群開國的武將們,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確是有勇有謀的大將,這樣的戰術簡直絕妙。

  可是當時她還沒來得及收好臉上的笑容,便看見天書上緊接著又說,這場作戰因為糧草不夠的緣故,未能奏效。

  因糧草不足,李世安不得不削減了奇襲所帶的隊伍,但即便如此,在穿越草原的時候這支為數不多的隊伍之中還是餓死了兩成的將士,最後這群人強撐著趕到胡人後方的時候,個個都是疲憊不堪,奇襲未能如預料那樣大獲全勝,只是逼得前方作戰的胡人可汗不得不班師回援,從而給了鄭牧喘息之機。

  在這之後,雙方的征戰就進入了天書上說的「僵持期」。這段時間且戰且和,胡人本就沒有什麼富饒的土地和穩定的生產,是一群逐水草而居的牧人,長時間的作戰於他們不利。

  這時朝廷卻又分裂成了主戰派與主和派,彼此爭執不休,最後針對戰和問題而分化的雙方居然演變成了兩個不同的黨派,互相攻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