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質問他們為何不將每日奏疏送到御書房來,是不是有意謀反,是不是想欺君罔上。

  有閣臣被這幾項罪名嚇得連忙跪下請罪,也有閣臣固執的很,始終不肯認錯,嘉禾也懶得廢話,又是拖下去廷杖伺候。

  溫溫柔柔的女帝一口氣揍了那麼多的人,這就如同是朝著平靜的水面投下了一塊巨石,軒然大波最終以慈寧宮中的杜太后親自出面才平息。

  杜銀釵看似站在了臣子的立場上,申斥了皇帝行事輕率莽撞、不恤大臣、為人暴戾……罵了一大堆,給那些自認為受了天大委屈的臣子們出了一口氣。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朝會之上的帘子撤了就再沒裝回去,各地的奏疏送到內閣之後還是得抄一份副本送到乾清宮來。

  不過嘉禾也知道不能將大臣們逼太緊了,那群文臣個個自詡傲骨錚錚,若是真的一味依靠打打殺殺的法子為自己牟利,只怕她會被扣上一個殘暴的惡名,到時候那些人想要廢她就更加輕而易舉。

  今日不需早朝,但她照舊起了個大早,洗漱完畢之後,便去看昨夜堆在御案上還未被看完的奏疏。儘管她只有過目的權力,並不能指手畫腳。

  「皇上,該去用膳了。」女官董杏枝趨行上前低聲的提醒她,「一會還有日講。今日是翰林學士方凌崖為陛下講解《尚書》。」

  三年前董杏枝是先帝妃子邱才人身邊的宮女,為了保護邱才人冒死向嘉禾揭發杜銀釵的陰謀。只可惜邱才人還是死了。董杏枝得罪了杜銀釵,嘉禾便將她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在這個皇宮之中,董杏枝唯有靠著嘉禾才能活下去,自然忠心耿耿。

  嘉禾沒動,她握住一份邊關送來的奏疏久久不語。董杏枝以為是北境軍情有變,嚇得臉色發白,只是不敢多問。

  自從三年前胡人南下之後,戰事連綿至今,仍不見半點要平息的兆頭。以李世安、鄭牧為首的功勳被重新起用,每年都有新征的軍隊被送往北方。

  「阿姊要回來了。」嘉禾放下奏疏,慢悠悠的開口。

  她的聲音冷冷的,聽不出多少歡喜,也沒有任何的不悅,用的是最冷漠的陳述式語句。

  這三年,榮靖一直停留在軍中,以為父復仇的名義。

  沒有人知道是誰殺了皇帝,但在胡人南下的時候,刺殺皇帝的罪名被推到了胡人的身上。一時間倒是激勵了軍心,使數十萬將士打著為君父復仇的名義,浩浩蕩蕩的殺向了北邊。而榮靖公主周嘉音隨軍同行,說是不破胡虜誓不歸。

  古往今來的女將屈指可數,領兵作戰的公主更是稀少,若是在往日,如此行徑的榮靖只怕是要被天下人痛罵。可三年前那個時候不一樣,皇帝死在御駕親征的路上,朝野人心惶惶根本沒有多少人還有精力理會榮靖這一個不守規矩的公主,等到局勢稍稍穩定下來之後,榮靖已經在鄭牧統領的軍隊中站穩了跟腳,並且還真打贏了好幾場仗,如此一來,御史們就算真的要罵,面對著一個才取得軍功的人,不免心虛。

  更何況那時候嘉禾已經登基,既然能有女皇帝,為何不能有女將軍?相比起來,百姓倒更能接受女人上戰場,楊門女將、花木蘭之類的故事在市坊都流傳千百年了。

  姊妹之間數十年的親情讓嘉禾期待長姊的歸來,可作為皇帝,她沒有辦法不忌憚她。

  榮靖今非昔比,三年的軍旅讓她攢下了累累功績,為父復仇而贏得的聲望讓人們漸漸淡忘了過去她的荒唐。

  如果,榮靖真的想奪取皇位,她該怎麼辦?

  天書上提到過,她的長姊後來會成為她的反對者。

  她沒有別的手足,阿姊是她親情的寄託,嘉禾喜愛著自己的阿姊,她不愛看到姊妹相爭的結局。

  「日講延後。」嘉禾放下奏疏,「朕要慈寧宮向太后請安。」

  嘉禾即位之後,杜銀釵理所當然的成了太后。這幾年她名義上是為了亡夫茹素念佛不理世事,實際上整個國家都處在她的掌控之中。

  嘉禾這幾年與母親的關係說不上好,也算不上壞。

  白鷺觀內死者的陰魂始終纏繞著她,阻隔了她與母親的距離——不僅如此,嘉禾還疑心父親的死與母親有關聯。

  她沒有辦法再如過去那樣對母親毫不設防的信任,卻也不能疏遠母親。

  孝字如山,自漢以來,那個王朝不是以孝治國?不敬父母者,哪怕是帝王都不會有好結果。

  三年來,嘉禾按照規矩每三日便前去慈寧宮拜見母親,見到母親後客客氣氣的,絕不在明面上忤逆。

  至於暗地裡……嘉禾看得出來,母親的權欲心並不小。她一方面幫著女兒維持住皇位的穩固,但另一方面她和架空嘉禾的朝臣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想方設法將皇權分割,然後攫取在自己的手中,今日慈寧宮內的氛圍與往日並無不同,嘉禾向杜銀釵清安之後,無非是與母親閒聊幾句瑣事,問她身體是否安康,宮中可有所缺之物,以及叮囑母親務必保重。

  無趣至極的談話。

  但又不得不一板一眼的進行下去,女史們守在王朝最尊貴的母女身邊,她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記下。

  但嘉禾這時來找母親,除了上演母慈女孝的戲碼之外,也是為了打聽長姊的事情。

  杜銀釵比嘉禾更早知道榮靖就要回來的事情,但她態度淡然,叫嘉禾瞧不出她究竟在想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