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頁
徐立基本上只有過年大年三十那天回去吃年夜飯,江寧也參加過一回,等新春放假,這兩人都是一起過的。
「我問問他。」江寧放下電話就問,「我媽邀請你過年去住幾天。」
「那還不是看你,你同意,我就去。」
林文珺都邀請了,那就住兩天,只有江燁嘀嘀咕咕:「又不肯結婚,不明不白住不什麼住。」
但他又盼著江寧結婚:「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像你。」
這一次,林文珺終於說了:「她覺得現在這樣,不用負擔男方的親戚,為什麼她覺得這是個大麻煩呢?」
只吃了一次年夜飯,徐立就再也沒叫她去過。
江寧明確告訴他:「我不喜歡親戚齊集的場合。」從小時候起,她就不喜歡,一旦讓她感覺到窺視和打探,她就不願意再接觸。
她看到媽媽從年輕時候起,是怎麼應酬那些親戚的,等後來媽媽開了公司,雖然減少了接觸,但依舊會被打擾。
她連這一點也並不願意。
江燁沒話好說了,還嘀咕一句:「脾氣古怪。」
沒想到住幾天,變成了住幾個月。
圓圓看看院子裡種的白菜小青菜,再看一看儲藏室里堆成小山的零食,和廚房那兩個大冰櫃的肉……
「媽,你也太神了吧!我們運氣也太好吧!」
第361章 小圓子第的日常(捉)
家裡吃用的東西充足, 小青菜大白菜大白蘿蔔,光他們幾個是吃不完的。
最開始蔬菜難買的那段時間,林文珺帶著圓圓,去給鄰居送菜, 用塑膠袋裝上, 放到鄰居們的門口。
鄰居們拿了菜, 也都回送一些東西給林文珺, 有的均些口罩,有的均出酒精。
林文珺拒絕了:「家裡還有,真到沒有的時候, 再跟你們開口。」
他們一家子,原來不住這一片。
這兒雖然是郊區,離城大概三十公里, 但山好水好。能住在這一片別墅區,基本都有些家底。
別墅本來就是低密度住宅,這邊住的人還更少, 每家之間間隔距離也遠, 隔天送些菜,就當是出門運動了。
鄰居們也回饋一些,送給林文珺的品種要更豐富,一個女鄰居直接勻了一箱子過來, 她自己搬不動, 推著小車送來的。
笑眯眯說:「這是我銀行那邊的經理送來的,有兩箱呢,勻你們一箱。」
箱子裡裝著番茄黃瓜洋蔥彩椒冬筍,紅紅綠綠的,看著就讓高興。
圓圓天天吃燉蘿蔔和炒小青菜, 早就已經吃厭。
可她又不好意思說吃的東西太單一,看看新聞刷刷微博,她們現在只是不能出門,沒有新鮮牛奶喝而已,別的地方可沒這麼好過。
林文珺種的菜,還分給好些朋友,她開車出去,後備箱裡放個紙箱子,蔬菜都用塑膠袋套好,一家一家送去。
田愛家,宋爽家,陳姐姐里,全都吃上了林文珺種的菜。
海市資源相對充足,一段時間之後就緩過來了,只是新鮮的牛奶還是難買,田愛在市區反而更容易買到,她隔幾天買上兩桶,給林文珺送過去。
她還起了個頭:「我們這邊要捐款捐物,你有沒有想法?」
林文珺的口罩廠已經在加班加點了,她還跟生產百年絲巾的廠家聯繫過。
讓那邊的工作,到這邊來開工,她來給女工們開工資。她跟李廠長互相都合作了二十年了,能撐一把就撐一把。
疫情過後,生產上肯定是會受影響的,比如茶廠。
茶葉採摘可不等人,就那段時間的採茶期,光是蘇城本地的採茶工是不夠的,還要從徽州那邊請一批過來。
工人們過來就得隔離,一隔離十四天,到處都缺工短工。
茶葉是原材料,原材料跟不上,果茶用料就跟不上,先只能用庫存頂上。
今年這一年,大家都難過。賠本穩住,抗過這場風險。
江燁那邊也一樣,工程還沒結束的,過年放了假,工人們上不來了,工頭急著給他打電話:「老闆,你想想辦法呀。」
有好些人一開始還想溜出來,有的村子,為了防止人出人進,用石頭土把路給堵住,就算出去也沒有來往的車,還是得被勸回去。
江燁安撫工頭:「辦法正在想,現在全國都是這個情況,你們也別急著復工,生活費還是按原來的發。」
這就等於拿了一份底薪,電話終於消停了幾天,但工人們著急的就是什麼時候能復工。
工人們停手就停口,江燁也一樣,他這邊租的機器,放一天就是一天的價錢,他到處打電話,政策一寬鬆,分配到了十個名額。
處處工地都要用人,十個哪夠啊!
田愛知道林文珺捐了口罩,她也想牽頭,捐些女性衛生用品:「那麼多護士呢,這些東西肯定少不了。」
幹了他們能幹的事兒,剩下的就只有乖乖聽話,好好在家隔離,盡社會責任。
林文珺拉圓圓去拔菜,送菜,除草,就是因為這段時間裡,圓圓的心情很低落。
她每天盯著網上那些新聞看,只要多看會兒,她就受不了,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江寧看妹妹這樣,安慰她:「你要是受不了那些,就先別看。」暫時關閉情緒通道,看點高興的東西,哪怕刷刷韓劇呢。
但圓圓搖頭,她根本就懶得點開韓劇,她知道那是虛假的歡樂,在她刷劇的時候,有很多人面臨慘事。
「我問問他。」江寧放下電話就問,「我媽邀請你過年去住幾天。」
「那還不是看你,你同意,我就去。」
林文珺都邀請了,那就住兩天,只有江燁嘀嘀咕咕:「又不肯結婚,不明不白住不什麼住。」
但他又盼著江寧結婚:「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像你。」
這一次,林文珺終於說了:「她覺得現在這樣,不用負擔男方的親戚,為什麼她覺得這是個大麻煩呢?」
只吃了一次年夜飯,徐立就再也沒叫她去過。
江寧明確告訴他:「我不喜歡親戚齊集的場合。」從小時候起,她就不喜歡,一旦讓她感覺到窺視和打探,她就不願意再接觸。
她看到媽媽從年輕時候起,是怎麼應酬那些親戚的,等後來媽媽開了公司,雖然減少了接觸,但依舊會被打擾。
她連這一點也並不願意。
江燁沒話好說了,還嘀咕一句:「脾氣古怪。」
沒想到住幾天,變成了住幾個月。
圓圓看看院子裡種的白菜小青菜,再看一看儲藏室里堆成小山的零食,和廚房那兩個大冰櫃的肉……
「媽,你也太神了吧!我們運氣也太好吧!」
第361章 小圓子第的日常(捉)
家裡吃用的東西充足, 小青菜大白菜大白蘿蔔,光他們幾個是吃不完的。
最開始蔬菜難買的那段時間,林文珺帶著圓圓,去給鄰居送菜, 用塑膠袋裝上, 放到鄰居們的門口。
鄰居們拿了菜, 也都回送一些東西給林文珺, 有的均些口罩,有的均出酒精。
林文珺拒絕了:「家裡還有,真到沒有的時候, 再跟你們開口。」
他們一家子,原來不住這一片。
這兒雖然是郊區,離城大概三十公里, 但山好水好。能住在這一片別墅區,基本都有些家底。
別墅本來就是低密度住宅,這邊住的人還更少, 每家之間間隔距離也遠, 隔天送些菜,就當是出門運動了。
鄰居們也回饋一些,送給林文珺的品種要更豐富,一個女鄰居直接勻了一箱子過來, 她自己搬不動, 推著小車送來的。
笑眯眯說:「這是我銀行那邊的經理送來的,有兩箱呢,勻你們一箱。」
箱子裡裝著番茄黃瓜洋蔥彩椒冬筍,紅紅綠綠的,看著就讓高興。
圓圓天天吃燉蘿蔔和炒小青菜, 早就已經吃厭。
可她又不好意思說吃的東西太單一,看看新聞刷刷微博,她們現在只是不能出門,沒有新鮮牛奶喝而已,別的地方可沒這麼好過。
林文珺種的菜,還分給好些朋友,她開車出去,後備箱裡放個紙箱子,蔬菜都用塑膠袋套好,一家一家送去。
田愛家,宋爽家,陳姐姐里,全都吃上了林文珺種的菜。
海市資源相對充足,一段時間之後就緩過來了,只是新鮮的牛奶還是難買,田愛在市區反而更容易買到,她隔幾天買上兩桶,給林文珺送過去。
她還起了個頭:「我們這邊要捐款捐物,你有沒有想法?」
林文珺的口罩廠已經在加班加點了,她還跟生產百年絲巾的廠家聯繫過。
讓那邊的工作,到這邊來開工,她來給女工們開工資。她跟李廠長互相都合作了二十年了,能撐一把就撐一把。
疫情過後,生產上肯定是會受影響的,比如茶廠。
茶葉採摘可不等人,就那段時間的採茶期,光是蘇城本地的採茶工是不夠的,還要從徽州那邊請一批過來。
工人們過來就得隔離,一隔離十四天,到處都缺工短工。
茶葉是原材料,原材料跟不上,果茶用料就跟不上,先只能用庫存頂上。
今年這一年,大家都難過。賠本穩住,抗過這場風險。
江燁那邊也一樣,工程還沒結束的,過年放了假,工人們上不來了,工頭急著給他打電話:「老闆,你想想辦法呀。」
有好些人一開始還想溜出來,有的村子,為了防止人出人進,用石頭土把路給堵住,就算出去也沒有來往的車,還是得被勸回去。
江燁安撫工頭:「辦法正在想,現在全國都是這個情況,你們也別急著復工,生活費還是按原來的發。」
這就等於拿了一份底薪,電話終於消停了幾天,但工人們著急的就是什麼時候能復工。
工人們停手就停口,江燁也一樣,他這邊租的機器,放一天就是一天的價錢,他到處打電話,政策一寬鬆,分配到了十個名額。
處處工地都要用人,十個哪夠啊!
田愛知道林文珺捐了口罩,她也想牽頭,捐些女性衛生用品:「那麼多護士呢,這些東西肯定少不了。」
幹了他們能幹的事兒,剩下的就只有乖乖聽話,好好在家隔離,盡社會責任。
林文珺拉圓圓去拔菜,送菜,除草,就是因為這段時間裡,圓圓的心情很低落。
她每天盯著網上那些新聞看,只要多看會兒,她就受不了,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江寧看妹妹這樣,安慰她:「你要是受不了那些,就先別看。」暫時關閉情緒通道,看點高興的東西,哪怕刷刷韓劇呢。
但圓圓搖頭,她根本就懶得點開韓劇,她知道那是虛假的歡樂,在她刷劇的時候,有很多人面臨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