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至於一些猜到的聰明人,那就不用擔心。
聰明人之所以是聰明人,就是因為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也是在這個消息公布出去之後,阿魚給沈之行寫了信。
寫了十多張紙,卻只在最後寫下了:你要當爹了,寫信時他已經一個半月了,等到你讀到這封信時,他應該三個月了。
沈之行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暢飲了一夜,最後哭著跟解冰道:「我不是人,在她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在她身邊。」
酒醒後的第二天,他又恢復了正常。
女帝在位第三年,大漢新帝登基,改國號為御,大御成立。
大秦與大吳送去賀禮,大御國回送了不少回禮給大秦女帝。
御,同魚。
沈之行沒有用他本應該用的乾。
這一次,因為有阿魚在,劇情徹底崩了,從誰也不能夠預想的方向發展。
女帝在位第三年秋天,女帝產下一子,取名李途,字在行。
同年冬季,大吳太子李解登錄。
三國在三年裡,換了新帝。
依舊是三國鼎立,卻又打開了新局面。
最先動手的是女帝。
女帝在位第四年,女帝向所屬幾個臣國派遣了駐國大使。
臣國中有不服者,暗殺駐國大使,女帝大怒,派遣了軍隊。
在女帝與臣國交戰之時,大吳與大御也開始露出了獠牙,開始朝著周邊小國吞噬。
女帝在位第六年末,持續兩年半的吞併結束,中原除了秦、吳、御三國之外,便沒有其他敢以國自稱的國家。
女帝在位第七年中,三國修整一年,匈奴與胡人聯合,進攻了大御與大吳邊境。
與此同時,海上倭寇對大秦亮出了獠牙。
這一次的對外,三國聯合,共同對抗犯我中原者。
女帝在位第十一年,長達四年的反侵略戰爭結束,匈奴與胡人領土被三國瓜分。
與此同時,三國聯軍的目光放到了海上。
航海時代開啟,有中原的商人,帶著中原的奇珍異寶出海,帶回了產量更高的一些作物。
三國進入休整期,到得如今,常年征戰,除了人口驟減之外,百姓的生活因為那幾種作物,並不困苦。
三國君王,都一直以來難得的仁義君王。
女帝在位十二年,向另外兩國君王寫了信,提議面談商量派兵出海之事。
而大御與大吳的君王同意面談。
三人約定在三國交界處,最大的金塘城見面。
此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
「母皇,請允許兒臣護送你去。」
大秦御書房之中,一個少年站在阿魚的面前。
少年身材高大,皮膚有些黑,五官俊逸又帶著殺伐之氣。
這不是別人,正是已經快要弱冠的安王贏季唐。
十年過去,他從一個小孩子,長成了能夠為阿魚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將軍。
贏季唐十三歲隱姓埋名上戰場,從底層小兵做起,直到今天,已經徹底成為了令滿朝文武的忌憚的年少將軍王。
之前還有人動心思,想要讓他反了阿魚。
結果呢,贏季唐佯裝答應,將那群人一網打盡了。
「可以,還要帶上在行,到時候我們一家人就團聚了。」阿魚笑著答應。
已經三十歲阿魚,除了帶著成熟的韻味外,容貌與十年前沒有任何不同。
她對贏季唐招手,在外面已經成為冷血將軍贏季唐,立刻邁步過去,蹲在阿魚身邊。
「母皇,這次兒臣定會護你平安。」
阿魚摸了摸他的頭,「好。」
「母皇,母皇,兒臣也是!」
就在這時,一個縮小版的沈之行從也走了進來。
他面無表情,看上去格外的嚴肅。
阿魚看到李途如此,不免有些恍惚,這讓她想起了與沈之行初見之時的場景。
算起來,已經有十三年了。
面容嚴肅的小孩就是阿魚和沈之行的兒子李途。
嚴肅了一會兒,他就跑到阿魚另一邊,笑了起來。
阿魚回過神來,笑著彈了一下他的額頭,「功課做好了?」
「做好了,母皇就不能相信兒臣嗎?」
「母皇當然相信我們在行,這不是例行一問嘛。」
在阿魚與李途說話的時候,贏季唐已經站起身,溫柔的看著自己的這個弟弟。
與贏季唐不同,這個孩子才和母皇有血緣關係。
贏季唐有些失落,很多時候他也希望自己是母皇的孩子。
「跟你哥哥去玩兒,母皇還有事情沒做。」
李途乖巧的點頭,不過走到贏季唐身邊時,就已經沒有笑容,成了一個小大人。
他抱拳行禮:「兄長。」
贏季唐也回了一禮,「在行。」
李途道:「兄長這次巡視,所見所聞定當許多,希望能與在行一談。」
因為年齡和身份原因,阿魚自然是不允許李途出遠門的。
所以,年少的李途對於定京城之外的世界很好奇,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想法。
李途和贏季唐如此,是關係冷漠嗎?
自然不是。
相反,贏季唐很疼愛這個幼弟。
而李途對自己的大將軍王皇兄更是崇拜不已。
聰明人之所以是聰明人,就是因為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也是在這個消息公布出去之後,阿魚給沈之行寫了信。
寫了十多張紙,卻只在最後寫下了:你要當爹了,寫信時他已經一個半月了,等到你讀到這封信時,他應該三個月了。
沈之行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暢飲了一夜,最後哭著跟解冰道:「我不是人,在她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在她身邊。」
酒醒後的第二天,他又恢復了正常。
女帝在位第三年,大漢新帝登基,改國號為御,大御成立。
大秦與大吳送去賀禮,大御國回送了不少回禮給大秦女帝。
御,同魚。
沈之行沒有用他本應該用的乾。
這一次,因為有阿魚在,劇情徹底崩了,從誰也不能夠預想的方向發展。
女帝在位第三年秋天,女帝產下一子,取名李途,字在行。
同年冬季,大吳太子李解登錄。
三國在三年裡,換了新帝。
依舊是三國鼎立,卻又打開了新局面。
最先動手的是女帝。
女帝在位第四年,女帝向所屬幾個臣國派遣了駐國大使。
臣國中有不服者,暗殺駐國大使,女帝大怒,派遣了軍隊。
在女帝與臣國交戰之時,大吳與大御也開始露出了獠牙,開始朝著周邊小國吞噬。
女帝在位第六年末,持續兩年半的吞併結束,中原除了秦、吳、御三國之外,便沒有其他敢以國自稱的國家。
女帝在位第七年中,三國修整一年,匈奴與胡人聯合,進攻了大御與大吳邊境。
與此同時,海上倭寇對大秦亮出了獠牙。
這一次的對外,三國聯合,共同對抗犯我中原者。
女帝在位第十一年,長達四年的反侵略戰爭結束,匈奴與胡人領土被三國瓜分。
與此同時,三國聯軍的目光放到了海上。
航海時代開啟,有中原的商人,帶著中原的奇珍異寶出海,帶回了產量更高的一些作物。
三國進入休整期,到得如今,常年征戰,除了人口驟減之外,百姓的生活因為那幾種作物,並不困苦。
三國君王,都一直以來難得的仁義君王。
女帝在位十二年,向另外兩國君王寫了信,提議面談商量派兵出海之事。
而大御與大吳的君王同意面談。
三人約定在三國交界處,最大的金塘城見面。
此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
「母皇,請允許兒臣護送你去。」
大秦御書房之中,一個少年站在阿魚的面前。
少年身材高大,皮膚有些黑,五官俊逸又帶著殺伐之氣。
這不是別人,正是已經快要弱冠的安王贏季唐。
十年過去,他從一個小孩子,長成了能夠為阿魚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將軍。
贏季唐十三歲隱姓埋名上戰場,從底層小兵做起,直到今天,已經徹底成為了令滿朝文武的忌憚的年少將軍王。
之前還有人動心思,想要讓他反了阿魚。
結果呢,贏季唐佯裝答應,將那群人一網打盡了。
「可以,還要帶上在行,到時候我們一家人就團聚了。」阿魚笑著答應。
已經三十歲阿魚,除了帶著成熟的韻味外,容貌與十年前沒有任何不同。
她對贏季唐招手,在外面已經成為冷血將軍贏季唐,立刻邁步過去,蹲在阿魚身邊。
「母皇,這次兒臣定會護你平安。」
阿魚摸了摸他的頭,「好。」
「母皇,母皇,兒臣也是!」
就在這時,一個縮小版的沈之行從也走了進來。
他面無表情,看上去格外的嚴肅。
阿魚看到李途如此,不免有些恍惚,這讓她想起了與沈之行初見之時的場景。
算起來,已經有十三年了。
面容嚴肅的小孩就是阿魚和沈之行的兒子李途。
嚴肅了一會兒,他就跑到阿魚另一邊,笑了起來。
阿魚回過神來,笑著彈了一下他的額頭,「功課做好了?」
「做好了,母皇就不能相信兒臣嗎?」
「母皇當然相信我們在行,這不是例行一問嘛。」
在阿魚與李途說話的時候,贏季唐已經站起身,溫柔的看著自己的這個弟弟。
與贏季唐不同,這個孩子才和母皇有血緣關係。
贏季唐有些失落,很多時候他也希望自己是母皇的孩子。
「跟你哥哥去玩兒,母皇還有事情沒做。」
李途乖巧的點頭,不過走到贏季唐身邊時,就已經沒有笑容,成了一個小大人。
他抱拳行禮:「兄長。」
贏季唐也回了一禮,「在行。」
李途道:「兄長這次巡視,所見所聞定當許多,希望能與在行一談。」
因為年齡和身份原因,阿魚自然是不允許李途出遠門的。
所以,年少的李途對於定京城之外的世界很好奇,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想法。
李途和贏季唐如此,是關係冷漠嗎?
自然不是。
相反,贏季唐很疼愛這個幼弟。
而李途對自己的大將軍王皇兄更是崇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