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李里不知道是真的渴了,還是格外喜歡這家餐廳的茶,半個小時喝了大半壺,腎大概也不太好,喝完就去了洗手間。
沒有這位聒噪的李老闆在一旁嘰嘰喳喳,江初這才重新審視這位多年不見的師哥。
陳一帆本來就比他大,他還是毛孩子的時候,陳一帆就已經在大學裡混的風生水起了,大概是生活比較自律,他看起來跟當年沒有太大的區別。
「我真沒想到,這都能碰上個熟人。」李總沒離席的時候陳一帆一直沒怎麼說話,這會兒倒先開口。
的確意外,誰能想到連著兩天,都遇上了「故人」。
江初也帶著幾分好奇的問他:「我記得你那時候給我們上課不是說你學的是化學專業嗎?該不會是寫什麼工業分析化學實驗之類的書吧?」
陳一帆:「......」
這小子腦迴路比以前還要清奇。
「當然不可能,這種書哪有人看。」陳一帆笑著打岔說,「實話跟你說,我被老李抓過來的,幾分鐘前才惡補了你的作品,說真的,我還挺喜歡的,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江初的大腦還處於「工業分析化學實驗」的那個場景,頓時有點懵,他疑惑的問道:「什麼興趣?」
陳一帆解釋說:「我新書完稿了,有幾幅插畫還沒定下來,正愁呢,正好你就送上門了。」他半是玩笑半是認真的說:「怎麼樣,賣師哥個面子?」
江初沒有立即回答,因為剛好話題說到這兒李總從洗手間回來了。
一頓飯吃了一個多小時,李里是個大忙人,忙裡抽空擠出來的時間約的江初,剛好在買單的時接了個電話,急匆匆的跟江初說了好幾聲抱歉然後倉促的離開了。
組局的先走了,他們也不打算多呆,正要起身的時候,忽然聽見陳一帆鬼使神差的問道:「你那小跟班呢?」
餐廳里的客人大約有七八桌,雖然說得的聲音不大,但聚在一起還是會覺得有些嘈雜,江初原本打算裝作沒聽見直接出去的,結果不知道怎麼的在陳一帆說完,腳下像被灌了鉛似的挪不開。
他明知故問:「什麼?」
「顧執。」陳一帆說:「讀書那會兒你兩不是老黏在一起呢嗎?這幾年每次見到他問起你的時候,他都不說,結怨了啊?」
很多人在年紀小的時候因為誤會產生的隔閡,分別多年後,就再也解不開,即使當事人已經不放在心上,他們也無法釋懷。
自從某一次意外的在酒會上遇見顧執之後,後來就經常能碰上,一來二去的顧執成了他跟沈宸在一中唯一還聯繫的老朋友。
陳一帆比他們年長,即使之前顧執對此閉口不談,他也大概也能猜到一點,對於比自己年紀小的弟弟,他總是有一份希望他好的真摯在裡面,但說到底這種事,畢竟不是旁觀者能幫得上的,何況他們發生了什麼,陳一帆也並不知道。
沒想到江初聽人說話聽錯了重點,他靜靜地站了兩秒鐘,忽然問:「你們經常碰到?」
陳一帆:「......」
「嗯,算是經常。」陳一帆起身往外走,江初也跟上他邊走邊說:「這小子拍了幾部片子拿了幾個獎,在他們圈子算是聲名鵲起了,我之前有本書賣了版權拍成了電影,中間很多事他幫了不少忙。」
江初點點頭,不知是不是因為對顧執的熱心不感到意外,還是掩飾自己的慌張,他說:「電影什麼時候上映,也去給你貢獻點票房。」
陳一帆笑道:「票房跟我其實沒什麼關係,我該拿的都拿了。」
江初不太懂這其中的關竅,只好「哦」了一聲。
就這樣,話題又不了了之,出了餐廳的門,外頭的寒風颳在人的臉上猶如刀割般的生疼。
因為離得近,來的時候江初是走過來的,回去他也並不打算打車。況且臨近年關,計程車也忙,步行十分鐘不到的距離,也沒有司機肯拉他,就在陳一帆跟他到完別轉身的時候,江初忽然叫住他:「你新書的插畫,我給你畫。」
陳一帆:「?」
「我給你畫。」
陳一帆有點意外:「行啊,那晚點回去把那幾章需要畫的文稿郵件發給你,你先看看,有了想法我們再跟出版社那邊碰面細聊。」陳一帆隔著車窗的玻璃笑著說:「還以為這趟沒結果,結果臨走了你還給我這麼大驚喜,也不知道是占了誰的光。」
陳一帆做事雷厲風行,江初前腳剛進家門,緊接著就收到郵箱消息提示,他順手回了一句。然後又接到了趙琳的電話,簡單的說了幾分鐘,正要去洗澡,國外的那個教授垮了個太平洋給他發來視頻通話。
當初他決定回國的時候很倉促,教授沒留住他就有點可惜,不過那個教授也是個華人,所以對江初臨時的這個決定,雖然鬱悶,但能理解。
教授以閒聊為主,問了一些他回去後的情況,江初告訴他有很多人聽說我是你帶出來的,都搶著要我跟他們合作呢。
教授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跟他聊了大半天才想起自己還有課,笑了笑說要去帶新徒弟了,才掛斷視頻電話。
江初給手機插上電,洗完澡才打開陳一帆之前發過來的郵件。
陳一帆的書有個很文藝的名字,叫《失色的雙魚》。江初簡單的看了一下需要畫稿的那幾頁,這種程度的配圖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雖然沒有難度,但並不代表不用費時間。
沒有這位聒噪的李老闆在一旁嘰嘰喳喳,江初這才重新審視這位多年不見的師哥。
陳一帆本來就比他大,他還是毛孩子的時候,陳一帆就已經在大學裡混的風生水起了,大概是生活比較自律,他看起來跟當年沒有太大的區別。
「我真沒想到,這都能碰上個熟人。」李總沒離席的時候陳一帆一直沒怎麼說話,這會兒倒先開口。
的確意外,誰能想到連著兩天,都遇上了「故人」。
江初也帶著幾分好奇的問他:「我記得你那時候給我們上課不是說你學的是化學專業嗎?該不會是寫什麼工業分析化學實驗之類的書吧?」
陳一帆:「......」
這小子腦迴路比以前還要清奇。
「當然不可能,這種書哪有人看。」陳一帆笑著打岔說,「實話跟你說,我被老李抓過來的,幾分鐘前才惡補了你的作品,說真的,我還挺喜歡的,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江初的大腦還處於「工業分析化學實驗」的那個場景,頓時有點懵,他疑惑的問道:「什麼興趣?」
陳一帆解釋說:「我新書完稿了,有幾幅插畫還沒定下來,正愁呢,正好你就送上門了。」他半是玩笑半是認真的說:「怎麼樣,賣師哥個面子?」
江初沒有立即回答,因為剛好話題說到這兒李總從洗手間回來了。
一頓飯吃了一個多小時,李里是個大忙人,忙裡抽空擠出來的時間約的江初,剛好在買單的時接了個電話,急匆匆的跟江初說了好幾聲抱歉然後倉促的離開了。
組局的先走了,他們也不打算多呆,正要起身的時候,忽然聽見陳一帆鬼使神差的問道:「你那小跟班呢?」
餐廳里的客人大約有七八桌,雖然說得的聲音不大,但聚在一起還是會覺得有些嘈雜,江初原本打算裝作沒聽見直接出去的,結果不知道怎麼的在陳一帆說完,腳下像被灌了鉛似的挪不開。
他明知故問:「什麼?」
「顧執。」陳一帆說:「讀書那會兒你兩不是老黏在一起呢嗎?這幾年每次見到他問起你的時候,他都不說,結怨了啊?」
很多人在年紀小的時候因為誤會產生的隔閡,分別多年後,就再也解不開,即使當事人已經不放在心上,他們也無法釋懷。
自從某一次意外的在酒會上遇見顧執之後,後來就經常能碰上,一來二去的顧執成了他跟沈宸在一中唯一還聯繫的老朋友。
陳一帆比他們年長,即使之前顧執對此閉口不談,他也大概也能猜到一點,對於比自己年紀小的弟弟,他總是有一份希望他好的真摯在裡面,但說到底這種事,畢竟不是旁觀者能幫得上的,何況他們發生了什麼,陳一帆也並不知道。
沒想到江初聽人說話聽錯了重點,他靜靜地站了兩秒鐘,忽然問:「你們經常碰到?」
陳一帆:「......」
「嗯,算是經常。」陳一帆起身往外走,江初也跟上他邊走邊說:「這小子拍了幾部片子拿了幾個獎,在他們圈子算是聲名鵲起了,我之前有本書賣了版權拍成了電影,中間很多事他幫了不少忙。」
江初點點頭,不知是不是因為對顧執的熱心不感到意外,還是掩飾自己的慌張,他說:「電影什麼時候上映,也去給你貢獻點票房。」
陳一帆笑道:「票房跟我其實沒什麼關係,我該拿的都拿了。」
江初不太懂這其中的關竅,只好「哦」了一聲。
就這樣,話題又不了了之,出了餐廳的門,外頭的寒風颳在人的臉上猶如刀割般的生疼。
因為離得近,來的時候江初是走過來的,回去他也並不打算打車。況且臨近年關,計程車也忙,步行十分鐘不到的距離,也沒有司機肯拉他,就在陳一帆跟他到完別轉身的時候,江初忽然叫住他:「你新書的插畫,我給你畫。」
陳一帆:「?」
「我給你畫。」
陳一帆有點意外:「行啊,那晚點回去把那幾章需要畫的文稿郵件發給你,你先看看,有了想法我們再跟出版社那邊碰面細聊。」陳一帆隔著車窗的玻璃笑著說:「還以為這趟沒結果,結果臨走了你還給我這麼大驚喜,也不知道是占了誰的光。」
陳一帆做事雷厲風行,江初前腳剛進家門,緊接著就收到郵箱消息提示,他順手回了一句。然後又接到了趙琳的電話,簡單的說了幾分鐘,正要去洗澡,國外的那個教授垮了個太平洋給他發來視頻通話。
當初他決定回國的時候很倉促,教授沒留住他就有點可惜,不過那個教授也是個華人,所以對江初臨時的這個決定,雖然鬱悶,但能理解。
教授以閒聊為主,問了一些他回去後的情況,江初告訴他有很多人聽說我是你帶出來的,都搶著要我跟他們合作呢。
教授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跟他聊了大半天才想起自己還有課,笑了笑說要去帶新徒弟了,才掛斷視頻電話。
江初給手機插上電,洗完澡才打開陳一帆之前發過來的郵件。
陳一帆的書有個很文藝的名字,叫《失色的雙魚》。江初簡單的看了一下需要畫稿的那幾頁,這種程度的配圖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雖然沒有難度,但並不代表不用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