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頁
附近某個郡守老來得子,舉辦喜宴,這位郡守一貫愛玉,他與謝栩的師父交好,為表示對老友的慶賀,老玉師親自挑了幾樣玉器過去。其中一樣是謝栩雕的,彼時老玉師覺得徒兒的物件雖是新手出產,雕工比不得老一輩爐火純青,但勝在心思精巧,便圖個彩頭,一道送去,結果郡守單單看中這個。
郡守驚喜下封了個大紅包過來,由玉看人,他看中謝栩心思巧妙,認為少年用心琢磨必成大器,囑咐日後若有好成品可直接供給他。
在邊關小鎮,郡守是了不得的大官,消息很快傳出去,後起之秀謝栩名動本地玉器行業。
顧莘莘得知消息很是欣慰,自家少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值得人慧眼識珠。
當夜顧莘莘做了一桌子菜慶賀。
但慶賀前發生了點小插曲,做完飯謝栩還沒回,她便在院門口等他,剛巧遇見隔壁院落的鄰居張嬸。
張嬸家是開染布坊的,為人和氣熱心,多年來兩家相處融洽,也因相處愉快,看著顧莘莘一個姑娘家拉扯幼弟長大,再看看顧莘莘年紀一年比一年大,為弟弟熬成了老姑娘,不免心疼,便想著為顧莘莘張羅一門婚事。
今日見了顧莘莘,便來跟顧莘莘打聽她想要什麼樣的對象。
可不等顧莘莘回答,謝栩便回來了,聽到張嬸一個勁問顧莘莘相親問題,謝栩臉色頓時一沉,直接拉了顧莘莘進屋去。
不客氣地將張嬸攔在門外,謝栩還一臉不高興地對顧莘莘說:「以後少跟她來往。」
顧莘莘:「……」
謝栩已拉著她走進房裡,「來,我又給你做了一件禮物。」
他攤開雙手,裡頭放著一對藍玉雕琢的首飾,是一對鈴鐺花型的鬢花。
照慣例顧莘莘會照鏡子自己戴上,但這一次沒等她接過,謝栩施施然伸手,修長的手指籠在她發間,主動給她戴了上去。
戴好後,他端詳著她,為鬢花調整角度。
也是這時,顧莘莘又一次意識到少年又長高了,先前只是高自己一寸,現在高了她近一個頭,肩背愈發寬厚挺拔,將窗外光線遮擋了部分,氣質越發向成年男人靠攏。
她的少年十六歲了,快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了。
接著她想起另一個問題,她穿到這世界純粹是為了謝栩,故而從沒想過自己的婚姻大事,但她不考慮自己,不代表不為謝栩考慮。
謝栩如今的年紀擱古代可以談婚論嫁了,再一想謝栩因受郡守嘉獎在當地出了名,加之面容生得不錯,不少小姑娘看到他臉紅。
不知謝栩有沒有心儀的對象,顧莘莘便問:「小栩啊,你如今年紀可以成家了,有沒有心儀的對象?」
她以為小年輕羞於回答,多半期期艾艾,可謝栩坦蕩答:「有對象,但目前尚未到成家的時機。」
顧莘莘立馬激動起來,「有對象,有心上人了,誰呀?」
謝栩露出一個淡淡的笑,「你猜?」
顧莘莘搖頭,猜不出來。
謝栩似乎有些遺憾,末了深深看了她一眼,將她拉到餐桌旁,「吃飯吧。」
謝栩不說顧莘莘也沒法子,這孩子不肯透露,便是有自己的安排,便索性由他去了。
謝栩繼續在老玉師底下打磨技藝,直到兩年後正式出師。
他當真是玉刻界裡天賦拔尖的,資質一般的徒弟在老玉師手裡沒個五六年別想出師,可謝栩三年就出師了。他出師並非自得自滿,認為學到了家,而是學到一定程度,對玉器的認知與理念漸漸與師父有所不同,加之他經過三年勤奮刻苦,水平早到了五六年出師的同門師兄弟的水準,甚至遠超他們,完全可獨立門戶。
至於出師並不意味與師父斬斷聯繫,師父是他玉刻的領路人與教導者,謝栩心懷感激,他打算出師後在鎮上為自己開一家玉器閣,同時會與師門保持良好關係,強強合作。
而他出師後不久,便又有一個消息轟動邊關。
京都來了大賞賜!還是天子親賞!
說是上個月大長公主七十大壽,素來將大長公主當半個親母孝順的皇帝舉行國宴,各郡各城紛紛獻上賀禮表示心意。
也是巧了,謝栩出師前給師父準備了一件謝師禮,想著師父年事已高,便雕刻了一套壽碗送上,祝師父壽福連綿。這壽碗看著無甚稀奇,無非是白玉做的碗面雕刻些松柏壽桃之類的長壽祥瑞之物,再仔細看才發現與眾不同,壽碗除了刻工精緻細膩,栩栩如生外,更是構思巧妙,竟是雙面玉雕,從正面看圖案是一隻壽桃,反面看可能是一隻仙鶴,正反兩面看似相同,風光各異。
老玉師收到徒弟的壽碗後甚是驚喜,碰巧郡守大人為了送賀禮給大長公主絞盡腦汁,見老友苦惱,老玉師便將壽碗轉送郡守。
郡守收到後大喜,快馬加鞭送到京都。
很快,大長公主便在宮宴上收到了這份禮物,據說這對壽碗在一乾禮物中脫穎而出,大長公主當場點評了八個字,不落俗套,別出心裁。
難得大長公主高興,皇帝龍顏大悅,一道隆恩嘉獎到邊關小鎮,賞銀五百兩,更是御筆一揮,賜了謝栩四個字——「匠心獨具」。
小鎮頓時炸開了窩,當年郡守嘉獎謝栩不過是玉器業引起轟動,這次可是天家親賞,尤其是皇家隊伍浩浩蕩蕩送賞,豐厚的銀子且不提,更有天子親筆御封,以後便是金字招牌,邊關百姓眼都紅了!
郡守驚喜下封了個大紅包過來,由玉看人,他看中謝栩心思巧妙,認為少年用心琢磨必成大器,囑咐日後若有好成品可直接供給他。
在邊關小鎮,郡守是了不得的大官,消息很快傳出去,後起之秀謝栩名動本地玉器行業。
顧莘莘得知消息很是欣慰,自家少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值得人慧眼識珠。
當夜顧莘莘做了一桌子菜慶賀。
但慶賀前發生了點小插曲,做完飯謝栩還沒回,她便在院門口等他,剛巧遇見隔壁院落的鄰居張嬸。
張嬸家是開染布坊的,為人和氣熱心,多年來兩家相處融洽,也因相處愉快,看著顧莘莘一個姑娘家拉扯幼弟長大,再看看顧莘莘年紀一年比一年大,為弟弟熬成了老姑娘,不免心疼,便想著為顧莘莘張羅一門婚事。
今日見了顧莘莘,便來跟顧莘莘打聽她想要什麼樣的對象。
可不等顧莘莘回答,謝栩便回來了,聽到張嬸一個勁問顧莘莘相親問題,謝栩臉色頓時一沉,直接拉了顧莘莘進屋去。
不客氣地將張嬸攔在門外,謝栩還一臉不高興地對顧莘莘說:「以後少跟她來往。」
顧莘莘:「……」
謝栩已拉著她走進房裡,「來,我又給你做了一件禮物。」
他攤開雙手,裡頭放著一對藍玉雕琢的首飾,是一對鈴鐺花型的鬢花。
照慣例顧莘莘會照鏡子自己戴上,但這一次沒等她接過,謝栩施施然伸手,修長的手指籠在她發間,主動給她戴了上去。
戴好後,他端詳著她,為鬢花調整角度。
也是這時,顧莘莘又一次意識到少年又長高了,先前只是高自己一寸,現在高了她近一個頭,肩背愈發寬厚挺拔,將窗外光線遮擋了部分,氣質越發向成年男人靠攏。
她的少年十六歲了,快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了。
接著她想起另一個問題,她穿到這世界純粹是為了謝栩,故而從沒想過自己的婚姻大事,但她不考慮自己,不代表不為謝栩考慮。
謝栩如今的年紀擱古代可以談婚論嫁了,再一想謝栩因受郡守嘉獎在當地出了名,加之面容生得不錯,不少小姑娘看到他臉紅。
不知謝栩有沒有心儀的對象,顧莘莘便問:「小栩啊,你如今年紀可以成家了,有沒有心儀的對象?」
她以為小年輕羞於回答,多半期期艾艾,可謝栩坦蕩答:「有對象,但目前尚未到成家的時機。」
顧莘莘立馬激動起來,「有對象,有心上人了,誰呀?」
謝栩露出一個淡淡的笑,「你猜?」
顧莘莘搖頭,猜不出來。
謝栩似乎有些遺憾,末了深深看了她一眼,將她拉到餐桌旁,「吃飯吧。」
謝栩不說顧莘莘也沒法子,這孩子不肯透露,便是有自己的安排,便索性由他去了。
謝栩繼續在老玉師底下打磨技藝,直到兩年後正式出師。
他當真是玉刻界裡天賦拔尖的,資質一般的徒弟在老玉師手裡沒個五六年別想出師,可謝栩三年就出師了。他出師並非自得自滿,認為學到了家,而是學到一定程度,對玉器的認知與理念漸漸與師父有所不同,加之他經過三年勤奮刻苦,水平早到了五六年出師的同門師兄弟的水準,甚至遠超他們,完全可獨立門戶。
至於出師並不意味與師父斬斷聯繫,師父是他玉刻的領路人與教導者,謝栩心懷感激,他打算出師後在鎮上為自己開一家玉器閣,同時會與師門保持良好關係,強強合作。
而他出師後不久,便又有一個消息轟動邊關。
京都來了大賞賜!還是天子親賞!
說是上個月大長公主七十大壽,素來將大長公主當半個親母孝順的皇帝舉行國宴,各郡各城紛紛獻上賀禮表示心意。
也是巧了,謝栩出師前給師父準備了一件謝師禮,想著師父年事已高,便雕刻了一套壽碗送上,祝師父壽福連綿。這壽碗看著無甚稀奇,無非是白玉做的碗面雕刻些松柏壽桃之類的長壽祥瑞之物,再仔細看才發現與眾不同,壽碗除了刻工精緻細膩,栩栩如生外,更是構思巧妙,竟是雙面玉雕,從正面看圖案是一隻壽桃,反面看可能是一隻仙鶴,正反兩面看似相同,風光各異。
老玉師收到徒弟的壽碗後甚是驚喜,碰巧郡守大人為了送賀禮給大長公主絞盡腦汁,見老友苦惱,老玉師便將壽碗轉送郡守。
郡守收到後大喜,快馬加鞭送到京都。
很快,大長公主便在宮宴上收到了這份禮物,據說這對壽碗在一乾禮物中脫穎而出,大長公主當場點評了八個字,不落俗套,別出心裁。
難得大長公主高興,皇帝龍顏大悅,一道隆恩嘉獎到邊關小鎮,賞銀五百兩,更是御筆一揮,賜了謝栩四個字——「匠心獨具」。
小鎮頓時炸開了窩,當年郡守嘉獎謝栩不過是玉器業引起轟動,這次可是天家親賞,尤其是皇家隊伍浩浩蕩蕩送賞,豐厚的銀子且不提,更有天子親筆御封,以後便是金字招牌,邊關百姓眼都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