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明媚聽她說過前任秘書在行政助理群里八卦她的事,玩笑問她:「這下有沒有那種不嫁則已、大仇得報的感覺?」

  丁之童搖頭。沒有,真沒有,現在的她只希望世界和平,所有的人都幸福。

  第96章 【番外二】

  曾幾何時,她覺得他們通過默契測試準是題目出錯,後來又覺得是人格分型,現在卻是因為經歷和了解了。

  新年伊始,又是一連串見證歷史的機會,簡直就像是在看電影。

  1月頭上,美國國會大廈淪陷,場面堪比《神奇女俠:1984》。

  甘揚有個同學在華盛頓工作,instagram 上發了張照片,手提工兵鏟,圍著自家房子挖了一圈戰壕,不知是自嘲還是真的自衛。

  甘揚哈哈笑著拿給丁之童看。

  丁之童驚喜道:「原來這把年紀的人裡面也不止你一個這麼中二的呀!」

  甘揚無語,記下這句話,只等找機會給她還回去。

  到了月底,Game Stop 股票暴漲,逼得好幾家做空機構走投無路。網上到處都在說,散戶戰勝了華爾街,亂拳打死老師傅。

  丁之童又像讀書的時候那樣,開了盤口跟宋明媚打賭,這件事到底會如何收場。結果發現人家已經遍訪業內大佬,其中當然也包括秦暢,所得的材料還做了兩期關於這個題材的視頻節目。

  丁之童譴責了宋明媚的「作弊」行為,卻又被甘揚笑回來,說:「原來這把年紀的人裡面中二的這麼多啊。」

  當時,兩個「中二」一個在上海,一個在香港,隔著幾千公里差點吵起來,最後又言歸於好,一起看了那兩期視頻節目。

  丁之童在裡面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電影《大空頭》的主角原型,曾經預測了 2008 年次貸崩盤的 Micheal Burry。這位傳奇的基金經理又一次預知了未來,從 2019 年開始就注意到了 Game Stop 高達 160%的做空率,早早重倉了這隻股票,想必又賺了一大筆。

  進入 2 月,一場百年一遇的暴雪席捲北美。

  新聞里播放著在曼哈頓、長島等地拍攝的畫面,視野中風雪連天,沒有一絲色彩,只剩下無數種色度的灰。主播詩意地慨嘆:暴雪中的紐約,就像一個經歷了難以承受的失喪而極力忘卻的人,看起來有種心碎的美。

  再等到了德州大停電,事態發展到了凍死人的地步,就真的成了《後天》。詩意沒有了,只剩下避免外出,儲存食物,想盡一切辦法保持體溫,以及學會如何用冰掛子燒開水。

  那時,丁之童已經回到上海過春節,擠在甘揚的單人沙發里,看著新聞視頻中駛過時代廣場的除雪車,皇后區停運的輕軌站,以及高架軌道下面冒雪艱難行進的路人。

  要是擱在從前,她只會想起自己在那裡的那些日子,但現在更多的卻是和甘揚一起猜想,此時的伊薩卡該有多麼冷寂啊。

  疫情再加上極端天氣,曾經大雪封山也不停課的康村已經宣布了延遲開學,線上授課。就在此時此刻,雪正一遍又一遍地覆蓋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還有他們爬過那個大雪坡,不會再有學生坐著土製的滑板從那上面滑下來。

  到了 3 月份,輪到製鞋圈塌房子。

  先是 Nike 開掉了一個北美區的副總裁,原因是副總的兒子利用母親的職務便利參與炒鞋,大肆獲利,還要在網上曬。丁之童從前也聽說過炒鞋,只當是集鞋子的愛好者把一些「有故事」的鞋加價轉賣,直到這一次,甘揚給她解釋,她才知道當今的運動鞋已經成了一種投資產品,炒得跟股票似的。

  當然,在這個連像素頭像都可以被稱為「數字藝術品」(NFT)拍賣到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美金的世界,萬物皆可資本化,遊戲化,只要有人願意接盤,什麼都能炒起來。

  「你從前那個賣鞋的老闆會怎麼說?」丁之童突然想到第 18 街體育用品公司的那位老大爺,不知道如今是否還健在。

  「肯定又要罵他們沒節操吧。」甘揚笑起來,感覺只有他們倆才能進行這樣的對話,一句話說出來,不用解釋,就知道是在講什麼。

  丁之童也有同感。

  也就是在那幾天,緬甸的局勢突然緊張起來。新聞里說是軍民兩派衝突,但當地的中資工廠卻成了攻擊的對象。再後來,又是 BCI 事件。

  當時,他們的婚期已經近了。

  丁之童打電話給甘揚,他不等她問,便給她解釋:

  這次被焚燒打砸的大多是開在仰光市內的小企業,LT 的工廠規模比較大,設在郊外的工業區內,距離市區衝突中心比較遠,還有園區的物業公司管理,所以沒有受到直接影響,大使館也還沒通知撤僑。但安全起見,總部還是宣布了停工,全體中方人員會分了幾批返回國內,看事態的發展再做決定。整個供應鏈的產能可能會收到影響,但他們也有承擔這些損失的能力。

  至於 BCI,LT 的訂單不僅僅來自於涉事的那幾個牌子,而且經過疫情這一波洗牌,眼下完全恢復生產,能夠保證原料供應,物流順暢的只有中國。雖然他們仍舊只是 OEM 工廠,卻並非沒有話語權。

  丁之童也聽到過這樣的說法,疫情之後,中國製造便在全世界封神了。但她也又一次地覺得,世界正在被撕裂,並且悄然地改變著。

  早幾年說到創業,必定是高科技加輕資產,最耀眼的全都是網際網路新貴。直到現在,人們才發現風向其實早就已經開始變了,曾經的科技大佬手裡囤了好多農田,明星投資人重倉了傳統製造業。尤其是外包模式,節約成本,分散風險,本來都以為是萬靈藥,在應對危機的時候才顯出它的取巧與無力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