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走歪了路, 當然是怕玉傑和康親王府的人混下去了。

  顏寧大長公主都請動莊親王動手了,顯然已經想的非常清楚了,他們這些人哪裡還猶豫彷徨,再者,就是為了侄子, 他也不能偏幫外人呀。

  崔玉傑雖然性子醇厚,但是並不是不分是非。

  尤其是康親王在直隸做的那些事情,實在是令人髮指,那麼多難民那麼多黎民百姓,他為了掩飾昇平居然讓他們活活餓死。

  吏治混亂,到處賣官成為風氣,他康親王的荷包卻鼓鼓囊囊的。

  這樣的人怎麼會為君?

  「兒子知道了。」

  玉傑如此,二房的二老爺把兒子們召過來也是一一吩咐,還對長子道:「你同你大哥生的像,你大哥出去的時候你就扮作他,這樣才不會有人懷疑。」

  二爺連忙應了,「是,兒子知道。」

  ……

  其餘幾房的老爺們無不是囑咐,就連張嫣都沒想到崔家這麼齊心。

  崔玉衡則解釋道:「嫣兒,我們崔家畢竟是豪門士族,我爹認為穩妥為上,可其實並不穩妥,當年衣冠南渡,我們崔家損失了不少人,什麼書都沒了,甚至有一朝我們祖先都沒有出仕過,皇帝荏弱,康王陰毒,都並非江山之福,再者,你也知道皇上如今更加信任鎮南王,鎮南王窮兵黷武,如果皇上聽他的話,恐怕是又要征戰連連了。」

  「別看崔家現在聲名赫赫,可是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張嫣拍著胸脯道:「這主意是我提出來的,我從一開始就沒有看錯你。」

  自從沈婉茹欺負她之後,她就在想這個問題了,只要皇上還是皇上,那麼沈婉茹肯定還會對自己下手的,即便她的外祖母是顏寧大長公主,她都會受到欺負。

  她是現代過來的,沒有那麼強的等級觀念,正所謂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她出生在平安府,那樣的府城地帶兒出個讀書人都不容易,江南都餓殍叢生,皇上政令不出,康親王卻是那種只顧自己荷包的。

  就拿平安府的那些官員來說,百分之九十都是買官上去的,風氣已經壞到了骨子裡,亂世出英雄,雖然未到亂世那個程度,但是崔玉衡若是出來,才是社稷之福。

  她也有私心,這樣也不會受到別人掣肘了。

  「你膽子可真是大。」崔玉衡覺得她這妻子能夠把顏寧大長公主說通也是很神奇。

  張嫣笑道:「你知道就好。」

  隨著莊親王的上疏,各地罵聲如雪花般紛紛蜂擁而至,孝武皇帝終於開懷而笑了,賢貴妃正在替他磨墨,見皇上笑的那般爽朗,不由得問道:「皇上可有什麼樂事,不如說出來讓臣妾也樂樂?」

  孝武帝一向寵幸賢貴妃,尤其是廢后之後,賢貴妃聲勢遠遠在江貴妃之上。

  每次看到江貴妃總是想到江貴妃背後的勢力,總覺得自己像是吃軟飯的,而且江貴妃有兒子,野心大,每每都暗示自己封二皇子為太子,這點尤其討厭,像賢貴妃就從來不會這樣,卻又善解人意。

  反正現在他親自招攬的人才鎮南王世子俯首帖耳,他也不必擔心沒有兵權。

  賢貴妃是他一手提拔之人,她什麼都靠著他,所以他也沒有拐彎抹角或者隱瞞不說,而是直接告訴她了,「你知道嗎?莊親王告了康親王並非是真正的康親王,而是以前春風樓的龜公,不僅如此,還有各地官員都在參他。」

  但是賢貴妃還是憂心,「可皇上,臣妾還是覺得康親王勢力太大。」

  「不,康親王的權利是來源於他這個身份,比起我來,不少以前舊臣子當年見過康親王風采的都深深折服,他們還是希望他做皇上,可他是贗品,那麼屬於他的這一切就會消失,再者有姑祖母幫我,還有崔家扶持,我們一定會很好的。」

  賢貴妃自然欣喜萬分,「那麼皇上就能真正的掌權了,臣妾真是為皇上高興。」

  孝武帝又收起笑容,正色道:「愛妃你也要好好照顧你自己,日後忙起來我也顧不得你自己了,再有這次崔家出力不少,你也務必時常召崔家內眷進宮說話。」

  「是。」賢貴妃聽懂了,這也從側面說明崔家實在是強悍的緊,是她們要拉攏的。

  本來她對崔大奶奶印象就好,崔家如此幫忙,那可就太好了。

  但同時孝武皇帝也擔心,「崔家這樣振臂一呼,就有無數官員響應,以後我們恐怕也會受到掣肘啊。」

  賢貴妃努力回想前世,貌似崔玉衡很早就為首輔了,還是張皇后力挺,聽聞如若不是張皇后,崔家不會那般受到重用。

  而這一世,崔玉衡這個年紀了,居然還沒有入內閣,她想,這崔家倒是真的忠臣,居然把底牌全部都亮出來了。

  都說伴君如伴虎,賢貴妃心裡很清楚,她也未必是比江貴妃好,可江貴妃利益衝突太大,背後的勢力也大,不想她是個光杆,娘家靠不住還是繼母,和魏劭以前熟識,可到底這段關係不能告訴任何人。

  也因為這樣,皇上更寵愛她。

  孝武帝本來私心裡是想靠著崔玉衡,但是他又覺得世家太過龐大不好,所以拉了魏劭平衡,雖然魏劭之妻也是崔家人,但是看的出來魏劭並不向著崔家,尤其是安排人把崔家安排的人干翻之後,孝武帝就越來越欣賞魏劭了。

  而康親王並沒有想像中急不可躁,他出面宣布莊親王所做一切都是謠言,並一方面讓世子趙寒派人去殺害證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