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你還真是好的沒學到,壞的全部學到了。
不過這個說法倒是很可行,崔玉衡便道:「若是能夠好聚好散當然好,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以前你若是像現在有這個勇氣,這件事情倒也不會發生了。」
趙拂沉默。
第99章 我是最愛他的(二更) 我是……
這天十五, 正好大家都聚到老夫人這裡請安,午兒已經很會說話了,一來就歡快的叫著:「老太太, 午兒來了, 您有沒有想午兒呀。」
崔老夫人見著午兒這虎頭虎腦的樣子都覺得喜氣,「我的乖乖重孫, 可是想死太/祖母了。」說罷又抱在手裡掂了掂, 「結實了些。」
張嫣笑道:「可不是,近來喜歡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奶膘都下來了不少,男孩子還是得多走路多跑才好。」
這話讓崔三夫人聞言就一愣,她家倆個雙胞胎孫子, 都還不能自己走, 大部分時候還得抱著,話也說不利落, 重要的是他們年紀也就比午兒小几天, 其實算起來是一樣大的。
她同張嫣道:「衡哥兒媳婦,你可快點教教我你孩子是怎麼帶的,午兒怎麼這樣康健活潑, 我看的眼熱的緊。」
兒子媳婦都在直隸, 媳婦兒那是又懷了一個,輕易不會回來, 這對雙胞胎還得自己帶。
這老人帶孩子,要是帶的好還好,要是帶不好,兒子媳婦肯定得怨她。
張嫣笑道:「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帶,無非就是親自陪著他吃飯, 陪著他玩兒,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您也知道我的,是個再粗心不過的人了。」
「我看你細心的很。」四夫人是很喜歡張嫣的,她這個做伯娘的在照顧自己孩子之餘,還能時常想到慶哥兒,這讓她很是感動。
作為宗婦,她是非常合格的。
娘兒們說了一會兒閒話,崔老夫人便讓她們都散了,出去的時候見到趙拂從後面進來,張嫣看了四夫人一眼,四夫人頓了一下。
「衡哥兒媳婦,你們先走吧。」
大家只好裝作不知道,崔大夫人牽著午兒在前面走,張嫣跟著去了大夫人那兒,丫頭奉上茶來。
張嫣呷了一口才問道:「娘,十一娘和淨郡王的事情老夫人怎麼想的?」
「當然是勸和。他們才多大,一輩子這麼長,年輕人憑一時意氣罷了。」崔大夫人不假思索道。
她的態度某種程度也代表了崔老夫人的程度,張嫣心下一沉,本來十一娘就不想和離,看來趙拂和離之路就更難了,恐怕是日日都要過來有的磨了。
張嫣試探道:「可若他是執意呢?」
崔大夫人倒是看的很透:「那可不是兒戲,嫣兒,你可不能贊成這種事情,此事是老夫人促成的,你不必管。我知道趙拂肯定覺得很難為,但一開始不拒絕,現在拒絕就難了,要和離對於我們這樣的人家來說是不可能的。」
其實崔大夫人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要不就狠狠心不娶,被人說也是一時的,現在都過了兩年,你說你倆沒事,誰相信啊。
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趙拂現在面對的就是這樣情況,他說完了,老夫人還笑:「你這是嘴饞了吧,趕明兒送幾個好的給你,你們小孩子鬧什麼。」
明顯就根本沒當回事。
年輕夫妻誰還沒個摩擦,當年老夫人嫁過來,第二天都差點氣的回娘家了。
趙拂卻認真對她和四夫人道:「孫兒說的是真的,本來當初我也是在莫名情況下被算計了,與其這樣被捆著,還不如遁入空門倒也清靜。」
崔老夫人才不信他這套:「那也讓十一娘等著你,出嫁從夫。」
聽老夫人的話,四夫人其實想說些什麼,但是礙於婆母在,不敢說什麼。
趙拂倏地跪下:「老夫人,我是真的不願意再和十一娘做一對怨偶了,您就當心疼孫兒從小沒娘,讓孫兒後半生好過一點吧。」
見他跪下,老夫人面上終於流露出一點異樣的神情。
這時從外面走進來的崔玉衡也道:「祖母,我們崔家詩書禮樂傳家,既然他們相看生厭,還合在一起日後誰都痛苦。十一娘是我們崔家的姑娘,哪裡愁嫁,只要找一個知冷知熱的,倒是兩廂得宜。」
趙拂本來打算只讓崔玉衡隨意打打邊鼓,沒曾想他直接就說出來了。
有他說,崔老夫人終於不當兒戲了。
她重重的咳嗽幾聲,擺手:「罷了,兒大不有娘,這事兒老四媳婦,你們去處理吧,你們是十一娘的爹娘,看你們怎麼說。」
崔四老爺和崔四夫人常年不在京城,這門婚事當初結的時候全權由老夫人負責,當初夫妻二人還覺得是結了一門好親事,現在反而蒙羞。
但四夫人也知道什麼叫做強扭的瓜不甜,他兒子和兒媳婦就因為此事,鬧的兒子喪偶多年都沒有成婚,現在女兒的事情她們不能再強迫了。
被嘲笑就嘲笑吧,自己女兒最重要。
這個消息傳到十一娘的耳朵的時候,她還在淨郡王的花園裡逛著,王府里有長史還有管事,趙拂只好吃好喝的待她,但並不讓她以女主人自居。
她不明白她難道做的不夠好嗎?
為何要休了她?
四夫人解釋道:「不是休了你,而是和離,淨郡王對外宣稱他好佛學,不願意耽誤你,你放心,等你回去了,爹娘一定會好好的替你再尋一門親事的。」
不過這個說法倒是很可行,崔玉衡便道:「若是能夠好聚好散當然好,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以前你若是像現在有這個勇氣,這件事情倒也不會發生了。」
趙拂沉默。
第99章 我是最愛他的(二更) 我是……
這天十五, 正好大家都聚到老夫人這裡請安,午兒已經很會說話了,一來就歡快的叫著:「老太太, 午兒來了, 您有沒有想午兒呀。」
崔老夫人見著午兒這虎頭虎腦的樣子都覺得喜氣,「我的乖乖重孫, 可是想死太/祖母了。」說罷又抱在手裡掂了掂, 「結實了些。」
張嫣笑道:「可不是,近來喜歡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奶膘都下來了不少,男孩子還是得多走路多跑才好。」
這話讓崔三夫人聞言就一愣,她家倆個雙胞胎孫子, 都還不能自己走, 大部分時候還得抱著,話也說不利落, 重要的是他們年紀也就比午兒小几天, 其實算起來是一樣大的。
她同張嫣道:「衡哥兒媳婦,你可快點教教我你孩子是怎麼帶的,午兒怎麼這樣康健活潑, 我看的眼熱的緊。」
兒子媳婦都在直隸, 媳婦兒那是又懷了一個,輕易不會回來, 這對雙胞胎還得自己帶。
這老人帶孩子,要是帶的好還好,要是帶不好,兒子媳婦肯定得怨她。
張嫣笑道:「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帶,無非就是親自陪著他吃飯, 陪著他玩兒,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您也知道我的,是個再粗心不過的人了。」
「我看你細心的很。」四夫人是很喜歡張嫣的,她這個做伯娘的在照顧自己孩子之餘,還能時常想到慶哥兒,這讓她很是感動。
作為宗婦,她是非常合格的。
娘兒們說了一會兒閒話,崔老夫人便讓她們都散了,出去的時候見到趙拂從後面進來,張嫣看了四夫人一眼,四夫人頓了一下。
「衡哥兒媳婦,你們先走吧。」
大家只好裝作不知道,崔大夫人牽著午兒在前面走,張嫣跟著去了大夫人那兒,丫頭奉上茶來。
張嫣呷了一口才問道:「娘,十一娘和淨郡王的事情老夫人怎麼想的?」
「當然是勸和。他們才多大,一輩子這麼長,年輕人憑一時意氣罷了。」崔大夫人不假思索道。
她的態度某種程度也代表了崔老夫人的程度,張嫣心下一沉,本來十一娘就不想和離,看來趙拂和離之路就更難了,恐怕是日日都要過來有的磨了。
張嫣試探道:「可若他是執意呢?」
崔大夫人倒是看的很透:「那可不是兒戲,嫣兒,你可不能贊成這種事情,此事是老夫人促成的,你不必管。我知道趙拂肯定覺得很難為,但一開始不拒絕,現在拒絕就難了,要和離對於我們這樣的人家來說是不可能的。」
其實崔大夫人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要不就狠狠心不娶,被人說也是一時的,現在都過了兩年,你說你倆沒事,誰相信啊。
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趙拂現在面對的就是這樣情況,他說完了,老夫人還笑:「你這是嘴饞了吧,趕明兒送幾個好的給你,你們小孩子鬧什麼。」
明顯就根本沒當回事。
年輕夫妻誰還沒個摩擦,當年老夫人嫁過來,第二天都差點氣的回娘家了。
趙拂卻認真對她和四夫人道:「孫兒說的是真的,本來當初我也是在莫名情況下被算計了,與其這樣被捆著,還不如遁入空門倒也清靜。」
崔老夫人才不信他這套:「那也讓十一娘等著你,出嫁從夫。」
聽老夫人的話,四夫人其實想說些什麼,但是礙於婆母在,不敢說什麼。
趙拂倏地跪下:「老夫人,我是真的不願意再和十一娘做一對怨偶了,您就當心疼孫兒從小沒娘,讓孫兒後半生好過一點吧。」
見他跪下,老夫人面上終於流露出一點異樣的神情。
這時從外面走進來的崔玉衡也道:「祖母,我們崔家詩書禮樂傳家,既然他們相看生厭,還合在一起日後誰都痛苦。十一娘是我們崔家的姑娘,哪裡愁嫁,只要找一個知冷知熱的,倒是兩廂得宜。」
趙拂本來打算只讓崔玉衡隨意打打邊鼓,沒曾想他直接就說出來了。
有他說,崔老夫人終於不當兒戲了。
她重重的咳嗽幾聲,擺手:「罷了,兒大不有娘,這事兒老四媳婦,你們去處理吧,你們是十一娘的爹娘,看你們怎麼說。」
崔四老爺和崔四夫人常年不在京城,這門婚事當初結的時候全權由老夫人負責,當初夫妻二人還覺得是結了一門好親事,現在反而蒙羞。
但四夫人也知道什麼叫做強扭的瓜不甜,他兒子和兒媳婦就因為此事,鬧的兒子喪偶多年都沒有成婚,現在女兒的事情她們不能再強迫了。
被嘲笑就嘲笑吧,自己女兒最重要。
這個消息傳到十一娘的耳朵的時候,她還在淨郡王的花園裡逛著,王府里有長史還有管事,趙拂只好吃好喝的待她,但並不讓她以女主人自居。
她不明白她難道做的不夠好嗎?
為何要休了她?
四夫人解釋道:「不是休了你,而是和離,淨郡王對外宣稱他好佛學,不願意耽誤你,你放心,等你回去了,爹娘一定會好好的替你再尋一門親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