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慧妃妹妹和瑾妃妹妹喜靜,還是早些回去尋些樂趣玩吧。宮務之事既然皇上交給了本宮,那便是本宮說了算,你們誰有異議只管去皇上跟前說,只要皇上下令,本宮定然不敢違背。」

  楚湘揮揮手,紅蕊和青竹便上前做出請她們離開的動作,慧妃、瑾妃都是傲氣之人,見狀不再糾纏,臉色難看地甩袖離去,準備去蕭元昭那邊想辦法。既然皇貴妃拿身份壓人,那她們就只能得到皇上的寵愛再反擊,否則只會像熙妃一樣被罰。

  熙妃當然不肯聽話,不過楚湘只說了一句「秦嬤嬤是皇上的人」,熙妃就不好再反抗了。同時她心裡也很吃驚,她不過是抄經幾日未出,楚湘竟然能使喚皇上的人了?皇上當真對楚湘上了心?

  她找楚湘麻煩只為試探深淺,如今見楚湘這般硬氣,她便偃旗息鼓,打算和攝政王通過氣再說。可恨楚湘把她傳信的幾個人放出宮了,她一時竟傳不出消息。

  她有點懷疑皇上是不是發現她和攝政王那邊的聯繫了,否則怎麼這麼巧,就把傳消息那條線上的幾個人都放出去了?

  可她派人打聽宮中情況,仔細分析之後,又覺得不是。楚湘放出去很多人,有些是和她們四妃有聯繫的、有些是和過去得寵的妃嬪有聯繫的、有些是各個崗位上不出眾的,還有些根本沒什麼特殊身份的。看起來根本就是隨意選了一大批人,為了給新入宮的宮女騰地方呢。

  所以她更傾向於楚湘是趁著後宮妃嬪不多,上無皇后的時機,安插了大批自己人進宮。這樣日後無論宮裡有多少妃嬪,楚湘能用的人都是最多的。

  換誰掌了宮權都會想這麼做,但沒人會這麼做,因為不可能成功。可事情就是這麼巧,她們四個都抄經不能管小選的事,楚湘又剛好入了皇上的眼,便在後宮為所欲為了。

  她不得不承認楚湘這時機抓得太准了,天時地利人和,讓她無計可施。偏偏蕭元昭政務繁忙,都不肯見她們,她想去蕭元昭面前給楚湘上眼藥都不行,投訴無門。

  楚湘用乾坤鏡看到熙妃神色變幻地在那腦補,然後憋著氣跟秦嬤嬤學規矩,覺得挺可樂的。她做普通人做久了,脾氣當真比做魔修時好了許多,那時若有人敢在她面前質問嘲諷她,恐怕眨眼就要變成飛灰。如今她還能當成笑話看,自己都覺得自己變善良了。

  不過她當然也知道這善良只是她自封的,熙妃是絕對不會這麼想的。但她就要這樣,她懶得日日和她們拌嘴耍心計,不管她們有什麼計謀,她只管一力降十會。反正現在皇上用得著她,她要不仗勢欺人都對不起皇上的寵愛。

  一次小選,楚湘把許多宮人都換了,還把紅蕊和青竹送出了宮,身邊換成了楚家送來的紫玉和紫月,都是楚家家奴中的佼佼者,才進宮三日就摸清了宮中的情況,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一點不用楚湘擔心。

  楚湘的舉動讓攝政王很不高興,之前他安排了很久的刺殺就是被楚湘破壞的,再想安排一次就難上加難,再加上皇帝查幕後主使的時候查得很緊,他不得已推出去幾個自己人頂罪,已經損了勢力。現在他安插在宮中的棋子也被楚湘拔了,要不是查清了楚湘只是大批更換宮人恰巧換掉了他的人,他都要以為楚湘故意針對他了。

  他一開始扶持皇帝上位沒有自己上位就是因為想要好名聲,他把持後宮希望皇帝能以別的名義死了、殘了或昏庸無道,如此他就能名正言順地登基為帝。

  結果後宮的安排就這麼全毀了。接連幾日,攝政王在朝堂上都黑著臉,他手底下的人也沒少針對楚尚書。

  不過楚尚書得了楚湘的話,知道皇帝想給他升職,自然要好好表現,安排了人接連狀告戶部尚書家中子弟的罪行,包括放印子錢、賣官、逼死良民等等。

  蕭元昭坐在龍椅上聽見有人上報這些事的時候,不著痕跡地看了楚尚書一眼。楚湘讓楚尚書針對齊家沒幾天,楚尚書就弄到這麼多罪證,看來比他表現出來的還能幹一些。或者說之前他就在搜集有用的罪證,只等用得上的時機放出來。

  不管是哪一種,這麼多罪證都夠齊尚書喝一壺的了,治家不嚴是跑不了。

  齊尚書沒想到楚尚書把利劍對準了他,還忽然這麼大膽,從明哲保身變得咄咄逼人。他沒有準備,面對蕭元昭的問詢自然解釋不清。

  蕭元昭瞥了一眼攝政王難看的臉色,沉下臉道:「齊尚書治家不嚴,縱容家族子弟欺壓百姓、販賣官位,危害朝綱。即日起便在府中思過……」

  蕭元昭還沒說完,攝政王就出聲打斷他,「皇上此言差矣,犯事之人乃是齊尚書的族人,欺瞞齊尚書,齊尚書日日忙於朝廷之事,如何能得知他們私下的作為?皇上如此懲處恐怕會寒了朝臣的心。」

  楚尚書站出一步,拱了拱手,「攝政王多慮了,臣等效忠皇上乃是順應天命,不敢有絲毫私心,更不會因皇上為百姓著想而寒心,否則臣等有何顏面在朝為官?」

  國舅陳御史藉口道:「不錯,朝臣乃萬民表率,若連自己的家族都治理不好,如何能為朝廷辦事?為百姓辦事?若齊尚書只因事務繁忙就疏忽了家中規矩,那臣以為齊尚書不堪重任,無法擔當起戶部尚書的職責,倒不如換個輕省些的差事,如此政務、家事兩全,豈不美哉?」

  這兩人便是蕭元昭如今能全心信任的人,有他們一唱一和將攝政王懟回去,蕭元昭心情舒暢不少,略帶著笑意問:「兩位愛卿言之有理,朝堂重臣向來有能者居之,齊尚書恐無力擔當戶部尚書之職。攝政王以為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