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提起祖父,父親總是三緘其口,他知曉父親年少時的艱難,從不主動勾起他的回憶。

  他語氣輕鬆道:「父母弟妹,還有趙晏,便是我最珍惜、永遠都不想失去的。至於那些酒囊飯袋,跟他們一脈同宗,我都覺得是種恥辱。」

  皇帝眼底浮上笑意,姜雲琛忽然想起什麼,試探地問道:「阿爹,那天我聽素月姑姑說,您與阿娘成親實屬不易,不知您可否透露一二,您是如何說服阿娘真心實意地接受您的?」

  「這個啊……」皇帝想了想,如實道,「你阿娘本就喜歡我,只是因為外在因素,才遲遲不肯答應婚事,待我們消滅那些外來阻力,自然而然便能長相廝守了。」

  旋即,輕嘆道:「但如果情況反過來,當年先帝和顏家均無意見,你阿娘卻對我無甚好感,我即使強取豪奪得到她為妻,她也會想方設法離開我。」

  姜雲琛:「……」

  他後悔了,他就不該自取其辱。

  -

  出了御書房,姜雲琛盤算著今日留宿承恩殿的說辭,念及在招提寺的時候,趙晏對他的態度溫和許多,他抱著她睡了一整晚,她後來都沒有找他算帳,前思後想,難道是因為面具?

  她的喜好還真是變化多端,曾經覺得他全身上下只有這張臉能入眼,現在卻……

  等等,不對。

  他突然想到一個重要的問題,當時趙晏說臨川王的那名手下自盡,是因為把他認成了她曾經的一位同伴,後來被趙五娘和鄭氏的爭吵聲打斷,她也沒有再提。

  匪夷所思的猜測躍入腦海,他心裡一滯,胸口驟然灌滿了冬夜裡的寒風。

  第48章 自己究竟喜歡他嗎?……

  姜雲琛只覺有些荒唐。

  可念頭一經出現, 便再也按捺不下,回憶細枝末節,種種跡象都印證了他的猜測。

  上山之前, 在馬車裡的時候, 趙晏就對他的面具表現出莫大的興趣,對比她這些天的冷淡態度, 堪稱一反常態, 後來到了招提寺,她不僅容忍他三番五次的親近,還關心他有沒有受傷。

  他還滿心以為自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讓她漸漸放下牴觸與防備。

  卻不料,全然是沾了另一個人的光。

  他想起在庭院中的對話——

  「方才那句話, 你再說一遍?」

  「只顧著……」

  「不是, 再前一句。」

  「你我現在也算過命的交情了,你可不可對我溫柔些?」

  彼時, 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不知她為何會突然失神,提出這麼莫名其妙的要求。

  而今恍然大悟,她望著他的時候, 心裡想的另有其人。

  還有在燕國公府, 她看到他的新造型,也出現了一瞬間的茫然。

  莫非是他誤打誤撞, 勾起了她對那個人的記憶?

  也對,邊塞之地,時常有人如此打扮,那位不知姓名的仁兄或許便是其中之一。

  可他平日並無這種習慣,若不是趙晏惡作劇, 趁他睡著在他頭髮上編了幾條小辮,他又何至於為了逗她開心,故意梳起那樣的髮型。

  這算不算弄巧成拙?

  一時間,他心情複雜,後知後覺地想,趙晏以前會給人編辮子嗎?

  她動作麻利、手法嫻熟,難道……

  他無法再繼續思考,只想儘快回到東宮,找她一問究竟。

  但願她還沒睡下。

  否則他不弄清真相,恐怕一整晚都無法安寢。

  -

  承恩殿。

  趙晏與姜雲瑤聊得忘形,想起那本帝後化名所著的遊記,連忙拿來給她看。

  姜雲瑤卻並無意外:「你若提前兩天告訴我,興許我還會驚訝,但我向阿娘打聽安平伯下落的時候,纏著她問了許多,讓她把當年與阿爹去青奚的經歷悉數與我講了一遍。」

  又道:「阿娘還交代我,千萬不要主動對阿兄提起,他這人死要面子,在調查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前,都不大願意求助於她和阿爹,他若好奇,定會去詢問舅父。」

  趙晏:「……」

  知子莫若母。

  姜雲瑤隨手翻了翻書:「這本我沒看過,待你用完,令人送去我宮裡吧。」

  趙晏應下,姜雲瑤把自己聽來的奇聞異事逐一相告。

  末了,她慨嘆道:「將來如果我找駙馬,定要找個願意帶我四處遊玩的人,就像阿爹和阿娘那樣,走出京城,去其他地方看看。」

  見她面露憧憬,趙晏不禁好笑:「洛陽之外,你到過的地方只有長安,兩京繁華,又豈是別的府州可比。想必皇后娘娘只與你談論旅途中的趣事,半字未提路上的辛苦。」

  姜雲瑤卻道:「不試試怎會知曉?既然阿娘可以,我應當也不在話下。」

  說罷,看向趙晏:「晏晏,實不相瞞,從前我一直覺得,世上最不可思議的事就是你和我阿兄結親,沒想到有朝一日竟能成真。因此我現在什麼都敢想,包括多年後,我會走遍名山大川,也寫幾本遊記留給後世。」

  趙晏:「……」

  也可以理解。

  說實話,擱在以前,她寧願相信金枝玉葉、多走兩步都嫌累的姜雲瑤立志行萬里路,都不相信自己會嫁給姜雲琛。

  或許三年前想過一瞬,但只是些朦朧的片段,還沒來得及細思,就被他親手打碎。

  而現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