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幻聽?他都聽見什麼了?」

  「他說他聽見有人每天叫他的名字,跟他說話,還說村子聯通著另一個空間,他每天都能看見另一個空間裡的人安居樂業。他被我們帶到局裡問話,一直說小心鬼母來了,鬼母來了……」

  我們正是因為鬼母來了這四個字來的。

  車駛進了一座村莊,絕戶村位於中原腹地,離豫省的省城只有不到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因為文化人多的原因,村子規劃得很好,每家每戶都是格局類似的二層或三層帶大車庫的小別墅,車道和敞開的別墅里停得都是三十萬以上的豪車,奔馳、寶馬什麼的平常普通,村路上纖塵不染,綠化做得非常好,家家戶戶前院都鋪著草坪,栽種著花木,說是大城市某個高檔別墅小區也有人信。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這樣的農村社區沒有讓我感覺到羨慕,讓我感覺到毛骨悚然——

  □□靜了,沒有犬吠,沒有雞鳴,沒有孩子的嬉鬧聲,沒有坐在門口閒聊天的村民。只有窗簾後一雙雙窺探的眼睛。

  車駛進了應該是村委會之類的地方,三層的白色小樓,規規矩矩的豆腐塊,門前擺著花架子,花架子上擺著盛開的蟹爪菊。

  一個穿著年約五十軍綠薄棉服,卡其色休閒褲,頭髮半禿,戴著眼鏡的男子笑眯眯地站在門前等著我們。

  還沒等車停穩熱情地走了過來,「總算把你們給盼來了!我是這個村的村長薛新亮,聽說你們是帝都過來的專案組?我們村子民風純樸,別說是殺人案,連一邊的治安案件都沒有發生過啊,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次的案子實在是……」他眉頭緊皺地一拍大腿,我能看得出來,他是真的很鬱悶,卻不是因為「民風」,「治安」之類的原因。

  「您有親人是受害者之一?」我問他。

  「是啊,我的親姐姐……」他嘆息道,「她遠嫁到外地多年,退休之後回來享福的,誰知道竟然遇見了這樣的事。」

  這村子的人太奇怪了,按道理人人都是想要健康長壽多活幾年的,五百年前六十歲去世可以說是長壽、喜喪,在現代六十歲去世絕對是早亡,女性五十五歲退休還好,男的根本是工作了一輩子退休金都還沒來得及領就去世了。

  可這村子裡的人不管在外面有多大成就,六十歲之前必然要回村「等死」。

  「你姐姐的孩子呢?」我追問道。

  「我姐姐有一兒一女都是博士,一個在米國,一個在高麗國,都回來奔喪了。」

  「據我們了解,他們在你姐姐去世之前就已經入境了……」我佯裝翻看了一眼資料道。

  「呃……他們本來是回來替我姐姐慶祝六十大壽的。」他很勉強地笑道,「吳燦這孩子啊,按理來說也是可憐,他爸死得早,她媽帶著他和他姐姐回娘家這邊來住,孤兒寡母的也是可憐,考上大學之後我們都替他媽媽高興,誰想到這孩子竟然病了呢……警察同志,他現在怎麼樣?會不會被判刑啊?」他一臉期盼地看著李科長。

  「不會,我們已經排除了他的嫌疑,他跟我們一起回村了,就在後面的車裡……我們車開得快,不過他們應該也快到了。」李科長一邊看手錶一邊說道。

  薛村長臉立刻就變了,「李科長,這事兒你做得可不對!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人不是他殺的。」李科長道,「再說了,就他那身子骨你也知道,個子跟我差不多高,體重才九十斤,別看是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力氣還不見得有你大呢!他一個人能弄暈那麼多健康的老人?還能挖坑把他們活埋了?你是幹過活的,我也是幹過活的,當著明人不說假話,那些棺材我們用挖土機還挖了一天呢,他一個人能背著全村的人幹這事兒?更不用說這些老人都有兒女在身邊,兒女又不是死人……」李科長就差明說了,那些老人是怎麼死的你自己心裡沒點逼數嗎?挑替罪羊要不要找得這麼不走心?

  薛村長不說話了,他低下了頭——「我們村里怕是容不下這樣的瘋子了,誰知道哪天他發了瘋拿著刀砍人……」

  「他說鬼母來了。」我懶得聽他再撒謊直接提問,「你們村裡有沒有關於鬼母的傳說?」

  「什麼鬼母?」薛村長道,「我們村只有兩座廟一座祠堂,一座土地廟,一座九天玄女廟,一座供奉薛、楊、吳、趙四家祖先的祠堂。」

  「您能帶我到廟和祠堂看看嗎?」

  「好呀!我們村的祠堂始建於宋代,歷朝歷代皆有修繕,兩座廟最晚的也建於明代中期,可以說是一草一木都是文物……」他不再糾結於兇手,甚至不再糾結於兇案,開始像導遊一樣眉飛色舞地介紹起廟宇和祠堂。

  我用眼角的餘光瞥見,一個穿著巴寶莉風衣的男子在門前一閃而過……

  村長輕咳了一聲,「我們是先吃飯休息還是先去看廟?」

  「我們在市里已經吃過了。先去看廟吧。」我笑眯眯地說道,佯裝沒有發現異樣。

  他帶著我們走出村委會,慢悠悠地沿著四車道柏油路帶著我們邊走邊參觀村子,「這裡是我們村子最有特色的小學,由國際著名建築師設計……建築面積十畝,包括六層的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宿舍樓、食堂、室外體育場、室外草坪和一個供學生們體驗疏菜種值的溫室,村里人每家每年固定投資二十萬專款專用,投資教育……附近整個鄉的小學生都在這裡讀書,城裡人甚至也想送孩子過來,我們村裡的規矩是除了本村村民,只收親屬子女和本鄉子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