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朱繡因問:“已報給了翼長?”這畢竟是大營,朝廷給將官們建造的院落雖只在外圍,規矩卻也十分嚴穆。再是家眷,也要記錄核查名冊,免生事患。
湛冬點頭,因道:“父親與二叔還在黃山,怕是趕不回來。到時再遞信過去便罷。”
提起公爹,叫朱繡也想笑,公爹實在是個灑脫不羈的秒人,說遊歷名山大川,趕著就和二叔走了。聽聞兒媳有孕,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湛家的兒郎不稀罕,等什麼時候能得個小囡囡,他再回來。官中的他管不著,只他自己的私蓄,是要留給怪孫女的。
驥哥兒因是長孫,在他祖父眼裡還很不同,朱繡摸摸肚子,心想這二兒子只怕真就是‘不稀罕’那範圍里的了。不過想起年節時,幾十個遍地跑的湛家小兒,朱繡也覺得腦仁子嗡嗡的——湛家上一輩,公爹自己就有七個親兄弟,弟生子,子又生孫,把孫輩們拎出來,那可真是能塞滿半個院子。皮小子們湊一處把房頂都能給拆了,不怪湛家爺爺們不稀罕。
就連朱繡自己,也覺得這一胎如同驥哥兒一般是個小子。
沒成想,還未到時日,這腹中的孩子就耐不住急想要落地了。
這日,難得是個涼風天,朱繡同她姆媽在院子裡閒話,春柳上來說:“咱們西南牆根外頭有一株桃樹,因這裡的土地都是夯實的,又沒生在馬號邊上,十分貧瘠,所以長得很不好。誰知前半月這樹不知是被澆灌了還是怎的,竟然活泛了起來,都說這是老樹發新枝,只等著它長新葉子呢。舅老爺還說要給它挪挪地方,那牆根處實在太窩仄了。卻不知怎的這樹沒長葉子,倒有了骨朵,今日都打花苞了。驚動了好些人,都爭著看呢。”
朱嬤嬤心頭一跳,道:“桃花三月開,這樹返活,若是在十月小陽春的天氣,因著暖和有點子骨朵也算能通。可如今正是熱的時候,這時候出骨朵,是什麼道理?”
外頭借房子的那家老夫人也上門來坐,說起方才看的桃樹,因道:“這花苞打的奇怪,我在老家時曾聽人說起過這樣的怪事,有些應了喜事,有些卻不好。按理說,桃木辟邪,桃花亦是好兆頭,只是我看這樹,明明未開花兒,遠遠望去,竟有些桃粉氤氳的氣象。這紅瘴似的,我看著不好。”
朱嬤嬤忙道:“您老見識的多,很有理。依我說,不是先前要挪走嘛,此刻馬上就挪,也犯不著砍它,只挖出來挪到營外荒野里去罷。”
朱繡忙握住姆媽的手,笑道:“姆媽別急,這樹在院外,不是咱們的,這兆頭好與不好與咱們也不相干。我們都說要挪,這營里到處都是人,咱們請休沐在家的袍澤幫上一把,把這樹先挪到缸里,拉出去栽到營外便是。”
那老夫人與朱嬤嬤一院子住了幾日,已很熟悉,忙道:“你們行事兒,又周全,又新鮮。既不傷它,咱們也安心。很妥當。”
又說:“我兒子今日正在家,我出來時他還與你們舅老爺下棋來著,我這就去叫他。跟著他的兩個小子,再添上你們這裡的人,挪顆樹很不是難事兒。”
朱嬤嬤同朱繡兩個忙拉住她,笑道:“嬸子的好意,我們不推遲,只哪裡用您去說,我打發人去請。”
話音未落,只聽見外面一陣嚷叫,正不知何故,二進的小廝已飛奔進來稟告:“咱們西邊院落住著的常副參領,說他家有喜事,這桃樹原是應他家的喜事,叫了幾個家丁,現下正挪樹呢。”
朱繡因笑道:“原來是他家有喜事,這麼說,那就只管叫他們挪去,你們看著,別把咱們的院牆挖倒了就行。等他們挪走,找人用石頭把坑洞填起來,如今雨水多,免得一泡那牆根平白生出危險來。”
老夫人一撇嘴,不屑道:“什麼喜事!這常家忒不是東西,他婆娘倒了八輩子霉,嫁了他這麼個人。在老家辛勞十來年給他奉養父母、教育兒女。到頭來,一病死了,連一年的孝都不給守。這才小半年,就要娶新婦了,聽說是個閣老家裡的庶女,那常陶齋得意的跟什麼似的,恨不得叫大營里的都知道他攀上高門了,什麼玩意兒!”
這事朱繡也有耳聞,那位閣老,年歲已高,卻十分執位不退,因他家兒孫不大出息的緣故,也和之前榮府走的路子一樣,把女孩兒當做橋樑墊基,指望靠姻親能保有體面權勢。那常副參領將要求娶的,應是他家的孫女。庶子生的庶女,卻還能嫁到從四品的武官府里,這家子的心也不小。
喧鬧了好一會子,秋桂回來說:“可了不得!常家以為那樹的根得多茂多大呢,用了好大一個太平缸來盛。誰知挖出來,那樹根小的很,黑黢黢的,只占了一點地方,也不知那花苞怎麼那樣旺。忒奇怪了。”
春柳吸吸鼻子,笑道:“這香味倒是挺濃,據我的糊塗見識,保不齊是花妖呢。咱們誰聞過這沒開的花就有這樣的香味兒,啊?”
秋桂用帕子捂住鼻子道:“太太也捂住鼻子,這味兒香的刺鼻子,咱們進屋子去說話罷。”
朱嬤嬤也是這意思,鄰家的老夫人也道:“香的我頭疼。不行,我家去了。”
朱繡偷偷嗅一嗅,還是什麼味兒也沒聞見。才想問,又看姆媽一臉憂色,索性按下不表。
湛冬點頭,因道:“父親與二叔還在黃山,怕是趕不回來。到時再遞信過去便罷。”
提起公爹,叫朱繡也想笑,公爹實在是個灑脫不羈的秒人,說遊歷名山大川,趕著就和二叔走了。聽聞兒媳有孕,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湛家的兒郎不稀罕,等什麼時候能得個小囡囡,他再回來。官中的他管不著,只他自己的私蓄,是要留給怪孫女的。
驥哥兒因是長孫,在他祖父眼裡還很不同,朱繡摸摸肚子,心想這二兒子只怕真就是‘不稀罕’那範圍里的了。不過想起年節時,幾十個遍地跑的湛家小兒,朱繡也覺得腦仁子嗡嗡的——湛家上一輩,公爹自己就有七個親兄弟,弟生子,子又生孫,把孫輩們拎出來,那可真是能塞滿半個院子。皮小子們湊一處把房頂都能給拆了,不怪湛家爺爺們不稀罕。
就連朱繡自己,也覺得這一胎如同驥哥兒一般是個小子。
沒成想,還未到時日,這腹中的孩子就耐不住急想要落地了。
這日,難得是個涼風天,朱繡同她姆媽在院子裡閒話,春柳上來說:“咱們西南牆根外頭有一株桃樹,因這裡的土地都是夯實的,又沒生在馬號邊上,十分貧瘠,所以長得很不好。誰知前半月這樹不知是被澆灌了還是怎的,竟然活泛了起來,都說這是老樹發新枝,只等著它長新葉子呢。舅老爺還說要給它挪挪地方,那牆根處實在太窩仄了。卻不知怎的這樹沒長葉子,倒有了骨朵,今日都打花苞了。驚動了好些人,都爭著看呢。”
朱嬤嬤心頭一跳,道:“桃花三月開,這樹返活,若是在十月小陽春的天氣,因著暖和有點子骨朵也算能通。可如今正是熱的時候,這時候出骨朵,是什麼道理?”
外頭借房子的那家老夫人也上門來坐,說起方才看的桃樹,因道:“這花苞打的奇怪,我在老家時曾聽人說起過這樣的怪事,有些應了喜事,有些卻不好。按理說,桃木辟邪,桃花亦是好兆頭,只是我看這樹,明明未開花兒,遠遠望去,竟有些桃粉氤氳的氣象。這紅瘴似的,我看著不好。”
朱嬤嬤忙道:“您老見識的多,很有理。依我說,不是先前要挪走嘛,此刻馬上就挪,也犯不著砍它,只挖出來挪到營外荒野里去罷。”
朱繡忙握住姆媽的手,笑道:“姆媽別急,這樹在院外,不是咱們的,這兆頭好與不好與咱們也不相干。我們都說要挪,這營里到處都是人,咱們請休沐在家的袍澤幫上一把,把這樹先挪到缸里,拉出去栽到營外便是。”
那老夫人與朱嬤嬤一院子住了幾日,已很熟悉,忙道:“你們行事兒,又周全,又新鮮。既不傷它,咱們也安心。很妥當。”
又說:“我兒子今日正在家,我出來時他還與你們舅老爺下棋來著,我這就去叫他。跟著他的兩個小子,再添上你們這裡的人,挪顆樹很不是難事兒。”
朱嬤嬤同朱繡兩個忙拉住她,笑道:“嬸子的好意,我們不推遲,只哪裡用您去說,我打發人去請。”
話音未落,只聽見外面一陣嚷叫,正不知何故,二進的小廝已飛奔進來稟告:“咱們西邊院落住著的常副參領,說他家有喜事,這桃樹原是應他家的喜事,叫了幾個家丁,現下正挪樹呢。”
朱繡因笑道:“原來是他家有喜事,這麼說,那就只管叫他們挪去,你們看著,別把咱們的院牆挖倒了就行。等他們挪走,找人用石頭把坑洞填起來,如今雨水多,免得一泡那牆根平白生出危險來。”
老夫人一撇嘴,不屑道:“什麼喜事!這常家忒不是東西,他婆娘倒了八輩子霉,嫁了他這麼個人。在老家辛勞十來年給他奉養父母、教育兒女。到頭來,一病死了,連一年的孝都不給守。這才小半年,就要娶新婦了,聽說是個閣老家裡的庶女,那常陶齋得意的跟什麼似的,恨不得叫大營里的都知道他攀上高門了,什麼玩意兒!”
這事朱繡也有耳聞,那位閣老,年歲已高,卻十分執位不退,因他家兒孫不大出息的緣故,也和之前榮府走的路子一樣,把女孩兒當做橋樑墊基,指望靠姻親能保有體面權勢。那常副參領將要求娶的,應是他家的孫女。庶子生的庶女,卻還能嫁到從四品的武官府里,這家子的心也不小。
喧鬧了好一會子,秋桂回來說:“可了不得!常家以為那樹的根得多茂多大呢,用了好大一個太平缸來盛。誰知挖出來,那樹根小的很,黑黢黢的,只占了一點地方,也不知那花苞怎麼那樣旺。忒奇怪了。”
春柳吸吸鼻子,笑道:“這香味倒是挺濃,據我的糊塗見識,保不齊是花妖呢。咱們誰聞過這沒開的花就有這樣的香味兒,啊?”
秋桂用帕子捂住鼻子道:“太太也捂住鼻子,這味兒香的刺鼻子,咱們進屋子去說話罷。”
朱嬤嬤也是這意思,鄰家的老夫人也道:“香的我頭疼。不行,我家去了。”
朱繡偷偷嗅一嗅,還是什麼味兒也沒聞見。才想問,又看姆媽一臉憂色,索性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