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
這位夫人姓黃,是太僕寺少卿的夫人,約四十往上的年紀,生的慈眉善目。方才朱繡聽人說話,這位夫人言語平和,車架中屬她年歲最大,卻沒有抱怨之語。
“好孩子,謝謝你。”黃夫人低聲笑道。
朱繡抿著嘴點點頭,挨著黃夫人入席。總理喪事的大臣安排的還算妥當,給女眷們用飯歇息的地方倒也清靜,用座屏花草把一席一席的都隔了開來,眾位誥命不管熟不熟悉,不過默默用飯。
寂然飯畢,茶果擺上來,才有人低聲交談。
太僕寺掌車輅、廄牧之職,總國之馬政,倒是與武官很有些關聯。在座的都是四五品的官眷,比起文官女眷,朱繡與黃夫人卻更親近一些。
黃夫人因問她年紀,兒女等事,朱繡一一笑答。黃夫人喜歡道:“我有個小孫女,同你一般的年歲。只是家裡忒嬌慣了,又因給她定的女婿守了三年的祖孝,耽擱到如今,到十月才得出門去。到時必定給你下帖兒。”
人家先伸出的交好的枝條兒,朱繡自然得接著。況且這位黃夫人實在是個妙人,提起小孫女的婚事,滿面都是喜悅,並不諱言孫女年紀大的事。能留女孩兒到這歲數,嬌寵如昔,半點不怕人閒話,這樣的人家,品性一般差不了多少。
朱繡心裡想,若是家去後打聽著黃家沒什麼不妥,卻可和他家親近走動起來。湛家到如今的四品官位上,是祖上從未有過的事情,故交好友們多與湛家是差不多的人家,現在看來,湛家交際的圈子未免狹窄了些。就如今日,同品級的能與朱繡走在一起的親友一個都無,朱繡畢竟年輕,輕易摻和不進去這些年長的太太夫人們的圈子。
這交際的道理,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道理,要麼就有長輩引著,要麼就謹言慎行、少做少錯。有那種高談闊論,想要一鳴驚人的,多會無人理會,叫人看笑話罷了,最終只鬧得自己顏面盡失。她一個年級尚未雙十的年輕太太新進去能當她母親、祖母的人群里,就如同一滴油掉入水中,格格不入,自然無人理會搭話。
朱繡看著,倒像她小時候才被調入大廚房當差時的情景一樣,旁人似乎都當沒有她這人,偏偏又暗暗留心她的言行舉止。只是那時靠的是自己手藝,這會子卻要靠夫家的體面了。若湛冬前程光大,日後這一面之緣的夫人太太們自然會尋機與她親香。卻不必委屈自己做小伏低的奉承融入,都是同品階的誥命,誰比誰低一等呢。
“別理她們,你這麼一朵俏生生的鮮花,把一屋子的人都比成老菜梆子了,自然惹人拈酸。我年輕的時候也這麼過來的,若是沒人擠兌冷落一回,咱們就不能知道自己長得好!我家小孫女也是這樣,交過幾個閨中友,偏生踏青啊詩會這樣的時候,人都不愛和她走一起,還不是怕襯地她更好看了。”
黃夫人見旁的太太們三兩個或四五個一處,低聲說話,都不理朱繡,怕她臉嫩,羞窘住了,忙小聲用話開解她。
朱繡聽她的話,忍不住低頭握住嘴,撲哧一下笑了,忙道:“咱們好看的人自己說話。”
黃夫人微微一怔,更喜歡了,果然合她眼緣的都是好孩子。
朱繡本就擺足了淡定泰然的架勢,現在又同黃夫人熟了,這後二日的行程就更自如了。只是同座的幾個太太心裡憋悶:本以為年輕小孩子都受不得冷遇,少不得跳出來,叫她們壓服住了。誰知這個竟是個鎮山的太歲,坐的比誰都穩,不卑不亢的鬧得自家一肚子火氣。
這夜宿的屋子再好,也比不過家裡,更何況官眷們養尊處優已久,屋子裡安排的婢女根本就使不順手。次日起來,都覺困頓不舒服,精神還不如前日。尤其與容光煥發的嫩的能掐出水的朱繡比,更覺難捱。
只朱繡的苦處她們是不知的,這兩日換了多少棉帕子,若不是有翠華囊在,早就丟醜了。京城通往皇家陵園的路邊修築了不少的亭院建築,女眷們的車架每隔一個時辰,都會停下一刻鐘叫更衣如廁一回。朱繡奶水旺盛,都是趁這機會,打理一回才保住體面。
這日日暮,賈貴妃的金棺已暫時安奉在妃園寢偏殿。女眷們行了夕奠禮,都安置在五里開外的一處別院裡。
至掌燈時分,女眷們都心不在焉,各自用眼神交看,卻不說話。
朱繡心裡納罕,也不吱聲。一直到各自回房,才有人嘀嘀咕咕私語。
朱繡這才明白為何:原來當今的帝陵幾年前就已建好,已袝葬入一位早薨的妃子。這賈貴妃,按宗法制度,她是貴妃位,又死在皇帝之前,應可袝葬帝陵地宮之中。按照時間先後分葬左右的規矩,就是葬位也應是尊位:帝棺位居中,左右為皇后位,再下則是貴妃叢葬兩旁;以左為貴,賈貴妃寶床之位應是左下位。
可誰能料到竟是奉安於帝陵旁側的妃園呢。
這種情形,大慶前幾位皇帝,只發生在嬪妃死在皇帝之後,帝陵元宮石門掩閉再不開啟的時候,再有就是位份低下,不夠格葬入皇帝的地宮之中的。大慶開國不足百年,從未發生過先死的貴妃不袝葬帝陵的先例。倒是前朝,君王昏聵,朝幸夕改,有不得君王喜歡的中宮和高位嬪妃,不得葬入帝陵的事情。
朱繡才清楚裡面的彎繞,後樓里賈母已是氣急攻心,暈厥過去。
王夫人狠命的掐了人中,才叫她醒過來:“老太太,這可如何是好?”
“好孩子,謝謝你。”黃夫人低聲笑道。
朱繡抿著嘴點點頭,挨著黃夫人入席。總理喪事的大臣安排的還算妥當,給女眷們用飯歇息的地方倒也清靜,用座屏花草把一席一席的都隔了開來,眾位誥命不管熟不熟悉,不過默默用飯。
寂然飯畢,茶果擺上來,才有人低聲交談。
太僕寺掌車輅、廄牧之職,總國之馬政,倒是與武官很有些關聯。在座的都是四五品的官眷,比起文官女眷,朱繡與黃夫人卻更親近一些。
黃夫人因問她年紀,兒女等事,朱繡一一笑答。黃夫人喜歡道:“我有個小孫女,同你一般的年歲。只是家裡忒嬌慣了,又因給她定的女婿守了三年的祖孝,耽擱到如今,到十月才得出門去。到時必定給你下帖兒。”
人家先伸出的交好的枝條兒,朱繡自然得接著。況且這位黃夫人實在是個妙人,提起小孫女的婚事,滿面都是喜悅,並不諱言孫女年紀大的事。能留女孩兒到這歲數,嬌寵如昔,半點不怕人閒話,這樣的人家,品性一般差不了多少。
朱繡心裡想,若是家去後打聽著黃家沒什麼不妥,卻可和他家親近走動起來。湛家到如今的四品官位上,是祖上從未有過的事情,故交好友們多與湛家是差不多的人家,現在看來,湛家交際的圈子未免狹窄了些。就如今日,同品級的能與朱繡走在一起的親友一個都無,朱繡畢竟年輕,輕易摻和不進去這些年長的太太夫人們的圈子。
這交際的道理,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道理,要麼就有長輩引著,要麼就謹言慎行、少做少錯。有那種高談闊論,想要一鳴驚人的,多會無人理會,叫人看笑話罷了,最終只鬧得自己顏面盡失。她一個年級尚未雙十的年輕太太新進去能當她母親、祖母的人群里,就如同一滴油掉入水中,格格不入,自然無人理會搭話。
朱繡看著,倒像她小時候才被調入大廚房當差時的情景一樣,旁人似乎都當沒有她這人,偏偏又暗暗留心她的言行舉止。只是那時靠的是自己手藝,這會子卻要靠夫家的體面了。若湛冬前程光大,日後這一面之緣的夫人太太們自然會尋機與她親香。卻不必委屈自己做小伏低的奉承融入,都是同品階的誥命,誰比誰低一等呢。
“別理她們,你這麼一朵俏生生的鮮花,把一屋子的人都比成老菜梆子了,自然惹人拈酸。我年輕的時候也這麼過來的,若是沒人擠兌冷落一回,咱們就不能知道自己長得好!我家小孫女也是這樣,交過幾個閨中友,偏生踏青啊詩會這樣的時候,人都不愛和她走一起,還不是怕襯地她更好看了。”
黃夫人見旁的太太們三兩個或四五個一處,低聲說話,都不理朱繡,怕她臉嫩,羞窘住了,忙小聲用話開解她。
朱繡聽她的話,忍不住低頭握住嘴,撲哧一下笑了,忙道:“咱們好看的人自己說話。”
黃夫人微微一怔,更喜歡了,果然合她眼緣的都是好孩子。
朱繡本就擺足了淡定泰然的架勢,現在又同黃夫人熟了,這後二日的行程就更自如了。只是同座的幾個太太心裡憋悶:本以為年輕小孩子都受不得冷遇,少不得跳出來,叫她們壓服住了。誰知這個竟是個鎮山的太歲,坐的比誰都穩,不卑不亢的鬧得自家一肚子火氣。
這夜宿的屋子再好,也比不過家裡,更何況官眷們養尊處優已久,屋子裡安排的婢女根本就使不順手。次日起來,都覺困頓不舒服,精神還不如前日。尤其與容光煥發的嫩的能掐出水的朱繡比,更覺難捱。
只朱繡的苦處她們是不知的,這兩日換了多少棉帕子,若不是有翠華囊在,早就丟醜了。京城通往皇家陵園的路邊修築了不少的亭院建築,女眷們的車架每隔一個時辰,都會停下一刻鐘叫更衣如廁一回。朱繡奶水旺盛,都是趁這機會,打理一回才保住體面。
這日日暮,賈貴妃的金棺已暫時安奉在妃園寢偏殿。女眷們行了夕奠禮,都安置在五里開外的一處別院裡。
至掌燈時分,女眷們都心不在焉,各自用眼神交看,卻不說話。
朱繡心裡納罕,也不吱聲。一直到各自回房,才有人嘀嘀咕咕私語。
朱繡這才明白為何:原來當今的帝陵幾年前就已建好,已袝葬入一位早薨的妃子。這賈貴妃,按宗法制度,她是貴妃位,又死在皇帝之前,應可袝葬帝陵地宮之中。按照時間先後分葬左右的規矩,就是葬位也應是尊位:帝棺位居中,左右為皇后位,再下則是貴妃叢葬兩旁;以左為貴,賈貴妃寶床之位應是左下位。
可誰能料到竟是奉安於帝陵旁側的妃園呢。
這種情形,大慶前幾位皇帝,只發生在嬪妃死在皇帝之後,帝陵元宮石門掩閉再不開啟的時候,再有就是位份低下,不夠格葬入皇帝的地宮之中的。大慶開國不足百年,從未發生過先死的貴妃不袝葬帝陵的先例。倒是前朝,君王昏聵,朝幸夕改,有不得君王喜歡的中宮和高位嬪妃,不得葬入帝陵的事情。
朱繡才清楚裡面的彎繞,後樓里賈母已是氣急攻心,暈厥過去。
王夫人狠命的掐了人中,才叫她醒過來:“老太太,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