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等到後來雙方都熟悉了之後就更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祝英台派人打聽了這些世家大族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卻得到一個燕軍勢大,主家要籌措款項去建康城避難的回答。
祝英台一聽就樂了,既然燕軍勢大難擋,那這些賣糧食的豈不是也成了為虎作倀之輩麼?
祝英台把這個問題拋出去,得到的答案更好笑。那些世家之人居然說燕軍雖惡,但講道理,買了糧食會給錢,楚軍雖是鄉土之兵,但籌集糧食是靠搶的,不存在給錢一說。
祝英台聽過後只是長嘆一句:「蟲蛀風蝕,為之奈何。」自此後祝英台徹底熄了對家鄉朝廷的想法,這樣的朝廷不值得她同情惋惜,只值得她去動腦子滅掉。
可這一路上祝英台也沒動多少腦子,楚朝的兵太弱了,弱到她們一路上根本就沒遭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祝英台就感覺像是天氣好跟著花木蘭出來郊遊,一郊遊順路就溜達到了會稽城下。
熟悉的城牆勾起了祝英台的回憶,只是當年的她是從城門出來出城上香踏青。過了這麼久回來卻是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城。
「莫慌,前一陣子我向工部要了點東西,昨天到了。這會稽城,守不到三天的。」
第105章
關於打仗的事情,花木蘭極少預料錯,這次也不例外。只不過這回和她預料的時間出入比較大而已。
因為雄城會稽並沒有堅守到第三天,甚至連一天都沒有守到。準確來說,只守了一輪石砲,前後不到兩刻鐘。
直到城頭掛起降旗,祝英台也沒有回過神。
「仲符,這……這就降了?」
花木蘭一揮手,姜華就帶著人上前去接洽了。
「他們不投降就只能被石砲砸成肉泥了。等城砸平了就得挨上姜華他們一輪衝鋒。可惜最近箭枝不足,不然也用不著這麼麻煩。」花木蘭甩著馬鞭,指著已經被砸得七零八落的城牆笑道。
祝英台還是不敢置信:「這石砲怎麼會威力這麼大?這會稽城是當年……當年……算了,總之不是親眼所見,我是萬萬不信這世上居然能有如此利器能將這會稽堅城砸地坑坑窪窪。」
花木蘭此時正沉浸在即將進入祝英台老家的歡喜里,出口的話也沒過腦子:「臨深你不知道的事情多著呢。」
祝英台一聽就沉了臉:「我不知道的事情多著呢?仲符你還有事情瞞著我?」
出於對危險的直覺,花木蘭一聽到這句話就背脊發寒,以極快的速度反應道:「我只是說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
「這石砲是當年孝肅皇后遺留下來圖紙所制,拋射範圍三百步,其石彈可摧山斷水,可惜孝肅皇后才高天妒,這石砲才製成一半就撒手人寰,後面的步驟雖有圖紙,但是因為沒有了孝肅皇后這般驚才絕艷之人,這剩下的一半也就遲遲沒有製成。」
「那後來呢?」祝英台順手接過了親衛遞來的降旗驗看,但也不肯錯過這個故事。
「後來,後來就是咱們一直想怎麼把縮在烏龜殼裡楚軍給弄出來,省得這些人和地鼠一樣亂竄。所以只好一直在這個石砲上下功夫,聚集兩代工匠的辛勞,總算在一年前把石砲給制了出來,在如今派上了用場。」
「仲符,我們什麼時候接受受降?」
「趕早不趕晚,咱們現在就接手吧。」
「現在?」
「沒法子啊,咱們不趕快點朝廷派來的會稽太守就要到了啊。難不成到時候讓太守陪著咱們一起吃沙子?」
祝英台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這也是個樂子。因為花木蘭攻城掠地的速度太快,直接甩下了其它兩路軍隊一大截,導致朝廷為花木蘭這支軍隊破了例,派出的官吏總要比軍隊的進程快那麼一點。
不然城池打下來了卻沒有親民官撫民,豈不是笑話?要知道花木蘭的底子可沒其他人那麼厚,手下有足夠的幕僚當一陣代理縣令。
要讓花木蘭手下的兵去當親民官,還不如活颳了這幫人。所以現在的狀況就是,花木蘭在前面瘋狂攻城,後面的人打成了狗腦子,瘋狂圈占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好在花木蘭現在也不在意,滿心裡只想著打完這一仗解甲歸田,後邊的人做的小動作她全當看不到。畢竟打下來的城池還好治理一些,像這種受降的城池就是好吃的在裡面的野栗子了。宗族勢力盤根錯節,一著不慎就是滿盤皆輸。
「好,就依仲符你,即刻入城吧,免得咱們還不知名的會稽太守來了沒有宿處。」
楚朝在會稽的此任太守姓馬,雙名文才,聞得此訊立刻肉袒負荊出城請降。
花木蘭從馬太守手中接過了代表最高軍事權的虎符,至於太守印信則是交給了祝英台。
而祝英台接過印信的時候突然臉色發白,幾乎站立不穩。
花木蘭見狀不妙,一把扶住了祝英台:「臨深,你怎麼樣?哪裡不舒服?要不要找三娘來看看?」
祝英台把花木蘭一把推開:「我沒事,先把這受降儀式完成,別出什麼岔子。」
花木蘭也分得清輕重緩急,知道當前該幹什麼事,所以按下了心頭焦急,自在一旁觀看。不然這種受降儀式一旦出了岔子,很可能就會有一些腦子發熱的腐儒以禮儀為由拒絕投降再度反水。
等到上馬進城,祝英台的異狀又沒了。
祝英台一聽就樂了,既然燕軍勢大難擋,那這些賣糧食的豈不是也成了為虎作倀之輩麼?
祝英台把這個問題拋出去,得到的答案更好笑。那些世家之人居然說燕軍雖惡,但講道理,買了糧食會給錢,楚軍雖是鄉土之兵,但籌集糧食是靠搶的,不存在給錢一說。
祝英台聽過後只是長嘆一句:「蟲蛀風蝕,為之奈何。」自此後祝英台徹底熄了對家鄉朝廷的想法,這樣的朝廷不值得她同情惋惜,只值得她去動腦子滅掉。
可這一路上祝英台也沒動多少腦子,楚朝的兵太弱了,弱到她們一路上根本就沒遭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祝英台就感覺像是天氣好跟著花木蘭出來郊遊,一郊遊順路就溜達到了會稽城下。
熟悉的城牆勾起了祝英台的回憶,只是當年的她是從城門出來出城上香踏青。過了這麼久回來卻是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城。
「莫慌,前一陣子我向工部要了點東西,昨天到了。這會稽城,守不到三天的。」
第105章
關於打仗的事情,花木蘭極少預料錯,這次也不例外。只不過這回和她預料的時間出入比較大而已。
因為雄城會稽並沒有堅守到第三天,甚至連一天都沒有守到。準確來說,只守了一輪石砲,前後不到兩刻鐘。
直到城頭掛起降旗,祝英台也沒有回過神。
「仲符,這……這就降了?」
花木蘭一揮手,姜華就帶著人上前去接洽了。
「他們不投降就只能被石砲砸成肉泥了。等城砸平了就得挨上姜華他們一輪衝鋒。可惜最近箭枝不足,不然也用不著這麼麻煩。」花木蘭甩著馬鞭,指著已經被砸得七零八落的城牆笑道。
祝英台還是不敢置信:「這石砲怎麼會威力這麼大?這會稽城是當年……當年……算了,總之不是親眼所見,我是萬萬不信這世上居然能有如此利器能將這會稽堅城砸地坑坑窪窪。」
花木蘭此時正沉浸在即將進入祝英台老家的歡喜里,出口的話也沒過腦子:「臨深你不知道的事情多著呢。」
祝英台一聽就沉了臉:「我不知道的事情多著呢?仲符你還有事情瞞著我?」
出於對危險的直覺,花木蘭一聽到這句話就背脊發寒,以極快的速度反應道:「我只是說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
「這石砲是當年孝肅皇后遺留下來圖紙所制,拋射範圍三百步,其石彈可摧山斷水,可惜孝肅皇后才高天妒,這石砲才製成一半就撒手人寰,後面的步驟雖有圖紙,但是因為沒有了孝肅皇后這般驚才絕艷之人,這剩下的一半也就遲遲沒有製成。」
「那後來呢?」祝英台順手接過了親衛遞來的降旗驗看,但也不肯錯過這個故事。
「後來,後來就是咱們一直想怎麼把縮在烏龜殼裡楚軍給弄出來,省得這些人和地鼠一樣亂竄。所以只好一直在這個石砲上下功夫,聚集兩代工匠的辛勞,總算在一年前把石砲給制了出來,在如今派上了用場。」
「仲符,我們什麼時候接受受降?」
「趕早不趕晚,咱們現在就接手吧。」
「現在?」
「沒法子啊,咱們不趕快點朝廷派來的會稽太守就要到了啊。難不成到時候讓太守陪著咱們一起吃沙子?」
祝英台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這也是個樂子。因為花木蘭攻城掠地的速度太快,直接甩下了其它兩路軍隊一大截,導致朝廷為花木蘭這支軍隊破了例,派出的官吏總要比軍隊的進程快那麼一點。
不然城池打下來了卻沒有親民官撫民,豈不是笑話?要知道花木蘭的底子可沒其他人那麼厚,手下有足夠的幕僚當一陣代理縣令。
要讓花木蘭手下的兵去當親民官,還不如活颳了這幫人。所以現在的狀況就是,花木蘭在前面瘋狂攻城,後面的人打成了狗腦子,瘋狂圈占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好在花木蘭現在也不在意,滿心裡只想著打完這一仗解甲歸田,後邊的人做的小動作她全當看不到。畢竟打下來的城池還好治理一些,像這種受降的城池就是好吃的在裡面的野栗子了。宗族勢力盤根錯節,一著不慎就是滿盤皆輸。
「好,就依仲符你,即刻入城吧,免得咱們還不知名的會稽太守來了沒有宿處。」
楚朝在會稽的此任太守姓馬,雙名文才,聞得此訊立刻肉袒負荊出城請降。
花木蘭從馬太守手中接過了代表最高軍事權的虎符,至於太守印信則是交給了祝英台。
而祝英台接過印信的時候突然臉色發白,幾乎站立不穩。
花木蘭見狀不妙,一把扶住了祝英台:「臨深,你怎麼樣?哪裡不舒服?要不要找三娘來看看?」
祝英台把花木蘭一把推開:「我沒事,先把這受降儀式完成,別出什麼岔子。」
花木蘭也分得清輕重緩急,知道當前該幹什麼事,所以按下了心頭焦急,自在一旁觀看。不然這種受降儀式一旦出了岔子,很可能就會有一些腦子發熱的腐儒以禮儀為由拒絕投降再度反水。
等到上馬進城,祝英台的異狀又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