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如此,就算她哪天氣兒不順明著拿南宮敏出了氣,估計也出不了什麼大事。而若她能忍,並不鬧得那樣厲害,只暗地裡磋磨人,那南宮敏就更只能一日日地熬日子了。
除非南宮敏有本事立刻讓皇帝放下從前的芥蒂,重新把她捧到手心兒里。
.
冊封一個小少使並沒有什麼需要大動干戈的地方。三月六日這天棲鳳宮下了旨,三月初七,南宮敏就住到了嵐妃的明玉宮去。滿宮都等著皇帝的反應,皇帝卻好似忘了此事一般傳顧清霜去紫宸殿用了午膳,又直接將她留到了晚上。
他面前摞了厚厚的幾摞摺子,顧清霜便不擾他,乖順地坐在他身邊,讓他專心地看。
在他批完一本本奏章的時候,她的目光一掃過那一行行字跡。經年累月地這樣看下來,她對個中事務終是懂了一些,有時瞧瞧他的硃批,與她所想的法子也八九不離十。
直至暮色四合,他忙完了,喚宮人來講奏章盡數收走發出,她才多了幾分親昵,伸臂將他抱住:「皇上累不累?臣妾陪皇上出去走走?」
「太晚了。」他笑笑,「早些休息吧。」
說著便將她攬起,提步往寢殿去。
顧清霜含著笑,低眉斂目地與他邁過門檻,輕聲提醒他:「敏少使今日已受封了。」
他攬在她肩頭的手微微一緊,側過頭來:「不必多提她。」
顧清霜輕聲勸他:「人來都來了,不如便放下往事,好生相處。再說,皇上早晚都是要見她的。」
「朕並不是非見她不可。」他無聲地輕喟,將她攬到床邊落座,「為著兒時的情分,朕願意將她接進來,免受民間疫病之苦,也願意就這麼養著她。但至此……便也夠了,大可不必再多見面。」
這讓顧清霜很有些驚奇。她只道他對南宮敏這樣藕斷絲連,一旦人進了宮,自會再得聖寵。
沒想到,他在南宮敏的事上竟還能有這樣「拎得清」的時候。
她一時啞然,他攥住她的手,拇指摩挲著她的手背。沉默了一會兒,帶著三分自嘲笑了聲:「青梅竹馬自有可貴之處,但朕不能一直只念著那些過往。」
近來不知怎的,他翻來覆去地回想舊事的時候也格外多。原本約是想勸自己重新接納南宮敏,卻偏偏越想越覺得,眼前的小尼姑實在比南宮敏要好得多了。
他自顧自地這樣想著,抬手撫過她的臉頰:「所以……你不必再多勸朕見她,只當宮裡沒這號人便好。」
顧清霜將信將疑地點頭應下,之後的時日,南宮敏也的的確確一直沒能面聖。宮外的疫病在暑氣漸濃時終於過去了,雖傳得並不太廣,京外未見有異,但京中林林總總算下來也死了兩千多人。
於是避暑時聖駕比嬪妃提前了七日離宮,先去千福寺,為亡者齋戒祈福。皇帝離宮後的第三日,滿宮都聽聞一貫脾氣極好的嵐妃發了大火,與她不熟的雖是好奇緣故一時也不敢湊過去打聽究竟,與她相熟的則自然要大大方方地過去瞧一瞧。
是以顧清霜在她宮門外下了步輦往裡一瞧,就見幾位熟人都在了。
殿門前的廊下正中置了張檀木八仙椅,嵐妃端坐在那兒,兩旁分立著和昭儀、婉修儀還有端婕妤,南宮敏跪在外頭的地上,顧清霜邊走進去邊掃她一眼,口中關切道:「嵐妃娘娘慣是性子最好的,出了什麼事,惹得娘娘發這麼大的火?」
外面的宮人傳言說,嵐妃氣得當場就摔了東西,又派了幾個宦官直接將敏少使押到了宮門前問話,同時還傳了宮正司的人過來,將敏少使身邊的宮人有一個算一個挨個賞板子。
眼下,嵐妃依舊臉色鐵青,見顧清霜也來了,勉強緩了一緩:「不妨事。淑容先坐吧,本宮也正要與她論個清楚。」
南宮敏在下頭跪得筆直,聽言抬了抬眸,輕笑一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嵐妃娘娘這是想逼死我。」
「欲加之罪?」嵐妃以手支頤,笑睇著她,「說得倒向本宮冤枉了你。那你自個兒說說,你昨日著人同莊太妃求的腰牌是做什麼用的?」
「什麼腰牌?」南宮敏有條不紊地反問,「娘娘沒搜到罪證,可別血口噴人。」
嵐妃眸光微凜,好笑地睇著她的臉:「你還當這是你從前當貴妃的時候麼?」繼而輕笑一聲,「如今你有工夫在這裡鬥嘴皮子,本宮卻沒工夫陪著你鬧。」說著她便起身,身旁的大宮女忙上前攙扶。嵐妃轉身回到殿中,語中笑音和緩:「有勞諸位妹妹跑這一趟了。不如進來喝杯茶,同大公主玩一會兒?」
幾人當然要給她這個面子,這便都隨著她進了屋去,留南宮敏獨自跪在外頭。進內殿坐定,顧清霜才終於得了機會詢問究竟是什麼緣故。嵐妃蔑然而笑:「不要臉的東西,聽聞皇上去了千福寺,便想跟過去。說什麼只是想自己為災民祈福,誰不知她是什麼心思?」
「她就這麼耐不住性子?」顧清霜側首掃了眼外頭。隔著窗紙,朦朦朧朧地能看到南宮敏的身影。
她並不覺得南宮敏會如此心急。從前或許會,但現下她出不得差池,自要處處謹慎步步小心。
卻聽嵐妃又說:「不重要。」
顧清霜回過頭,嵐妃垂眸笑笑,重新說了一遍:「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下擺在檯面上的事什麼樣,若傳到的了皇帝耳中,皇帝又肯信誰。
除非南宮敏有本事立刻讓皇帝放下從前的芥蒂,重新把她捧到手心兒里。
.
冊封一個小少使並沒有什麼需要大動干戈的地方。三月六日這天棲鳳宮下了旨,三月初七,南宮敏就住到了嵐妃的明玉宮去。滿宮都等著皇帝的反應,皇帝卻好似忘了此事一般傳顧清霜去紫宸殿用了午膳,又直接將她留到了晚上。
他面前摞了厚厚的幾摞摺子,顧清霜便不擾他,乖順地坐在他身邊,讓他專心地看。
在他批完一本本奏章的時候,她的目光一掃過那一行行字跡。經年累月地這樣看下來,她對個中事務終是懂了一些,有時瞧瞧他的硃批,與她所想的法子也八九不離十。
直至暮色四合,他忙完了,喚宮人來講奏章盡數收走發出,她才多了幾分親昵,伸臂將他抱住:「皇上累不累?臣妾陪皇上出去走走?」
「太晚了。」他笑笑,「早些休息吧。」
說著便將她攬起,提步往寢殿去。
顧清霜含著笑,低眉斂目地與他邁過門檻,輕聲提醒他:「敏少使今日已受封了。」
他攬在她肩頭的手微微一緊,側過頭來:「不必多提她。」
顧清霜輕聲勸他:「人來都來了,不如便放下往事,好生相處。再說,皇上早晚都是要見她的。」
「朕並不是非見她不可。」他無聲地輕喟,將她攬到床邊落座,「為著兒時的情分,朕願意將她接進來,免受民間疫病之苦,也願意就這麼養著她。但至此……便也夠了,大可不必再多見面。」
這讓顧清霜很有些驚奇。她只道他對南宮敏這樣藕斷絲連,一旦人進了宮,自會再得聖寵。
沒想到,他在南宮敏的事上竟還能有這樣「拎得清」的時候。
她一時啞然,他攥住她的手,拇指摩挲著她的手背。沉默了一會兒,帶著三分自嘲笑了聲:「青梅竹馬自有可貴之處,但朕不能一直只念著那些過往。」
近來不知怎的,他翻來覆去地回想舊事的時候也格外多。原本約是想勸自己重新接納南宮敏,卻偏偏越想越覺得,眼前的小尼姑實在比南宮敏要好得多了。
他自顧自地這樣想著,抬手撫過她的臉頰:「所以……你不必再多勸朕見她,只當宮裡沒這號人便好。」
顧清霜將信將疑地點頭應下,之後的時日,南宮敏也的的確確一直沒能面聖。宮外的疫病在暑氣漸濃時終於過去了,雖傳得並不太廣,京外未見有異,但京中林林總總算下來也死了兩千多人。
於是避暑時聖駕比嬪妃提前了七日離宮,先去千福寺,為亡者齋戒祈福。皇帝離宮後的第三日,滿宮都聽聞一貫脾氣極好的嵐妃發了大火,與她不熟的雖是好奇緣故一時也不敢湊過去打聽究竟,與她相熟的則自然要大大方方地過去瞧一瞧。
是以顧清霜在她宮門外下了步輦往裡一瞧,就見幾位熟人都在了。
殿門前的廊下正中置了張檀木八仙椅,嵐妃端坐在那兒,兩旁分立著和昭儀、婉修儀還有端婕妤,南宮敏跪在外頭的地上,顧清霜邊走進去邊掃她一眼,口中關切道:「嵐妃娘娘慣是性子最好的,出了什麼事,惹得娘娘發這麼大的火?」
外面的宮人傳言說,嵐妃氣得當場就摔了東西,又派了幾個宦官直接將敏少使押到了宮門前問話,同時還傳了宮正司的人過來,將敏少使身邊的宮人有一個算一個挨個賞板子。
眼下,嵐妃依舊臉色鐵青,見顧清霜也來了,勉強緩了一緩:「不妨事。淑容先坐吧,本宮也正要與她論個清楚。」
南宮敏在下頭跪得筆直,聽言抬了抬眸,輕笑一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嵐妃娘娘這是想逼死我。」
「欲加之罪?」嵐妃以手支頤,笑睇著她,「說得倒向本宮冤枉了你。那你自個兒說說,你昨日著人同莊太妃求的腰牌是做什麼用的?」
「什麼腰牌?」南宮敏有條不紊地反問,「娘娘沒搜到罪證,可別血口噴人。」
嵐妃眸光微凜,好笑地睇著她的臉:「你還當這是你從前當貴妃的時候麼?」繼而輕笑一聲,「如今你有工夫在這裡鬥嘴皮子,本宮卻沒工夫陪著你鬧。」說著她便起身,身旁的大宮女忙上前攙扶。嵐妃轉身回到殿中,語中笑音和緩:「有勞諸位妹妹跑這一趟了。不如進來喝杯茶,同大公主玩一會兒?」
幾人當然要給她這個面子,這便都隨著她進了屋去,留南宮敏獨自跪在外頭。進內殿坐定,顧清霜才終於得了機會詢問究竟是什麼緣故。嵐妃蔑然而笑:「不要臉的東西,聽聞皇上去了千福寺,便想跟過去。說什麼只是想自己為災民祈福,誰不知她是什麼心思?」
「她就這麼耐不住性子?」顧清霜側首掃了眼外頭。隔著窗紙,朦朦朧朧地能看到南宮敏的身影。
她並不覺得南宮敏會如此心急。從前或許會,但現下她出不得差池,自要處處謹慎步步小心。
卻聽嵐妃又說:「不重要。」
顧清霜回過頭,嵐妃垂眸笑笑,重新說了一遍:「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下擺在檯面上的事什麼樣,若傳到的了皇帝耳中,皇帝又肯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