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愛早些年的時候,沒少讓家裡操心,也沒少花家裡的錢,張德順跟宋慧萍的退休工資別人少補貼,只補貼西愛一個人,總體來說,有點偏心眼。

  但是三個孩子,吃也沒少吃,喝也沒少喝,別人有的家裡都有。

  宋慧萍拿著存摺出來,裡面攢著不少錢了,「但是西愛家裡花錢費心思最多的,每年帶我們檢查,給買衣服鞋子,住大房子,養老不用你們費一點心思,沒有問你們伸手要過一分錢。」

  家裡生病住院陪床什麼的,都是西愛一個人的,一個人跑,一個人出錢,沒有問大哥大姐伸過手。

  「現如今你爺爺不在了,我還不知道活到哪一天,不如把家分了,這是這些年攢下來的存摺。」

  「還有房子一套在我們名下的,原先就說好是給西愛的,我們跟著她過,錢呢,一分作四份,別人不給,你們兄妹三人一人拿一份。」

  小寧不要,田葉葉也不要。

  「我們都沒要,您留著,這錢您就是不在了,也給西愛,跟誰養老的錢給誰。」

  老太太不願意,「你們和和氣氣的多好,我說出去人家都夸,這些年兄妹沒有為錢吵過架,紅過臉的,只是該怎麼辦事就怎麼辦事,她養老是我們疼她最多,費心思最多,你們也孝順,各人孝順各人的。」

  「這錢呢,該怎麼分就怎麼分,情分是一回事,規矩是一回事,也不算多,都有孩子的人了,給孩子過年買件新衣裳。」

  西愛不說話,她死著個臉,無動於衷的,錢不能分。

  「您什麼時候沒了,什麼時候再分,甭想的這麼早。」

  宋慧萍執意不肯。

  王紅葉跟老太太,打從進門開始,就是一個心眼兒的,知道她想的周全,想的多,這錢為什麼執意給三個孩子平分呢。

  看著田葉葉,「大姐兒,你嫁的最遠,回來的也最少,你在外面最不容易,我們照顧不到你,你婆婆又不明事理多刁鑽,難免挑剔你,你拿著你那一份兒,回去告訴她了,你也是有娘家疼,也是娘家一份兒,她得愛護你,珍重你。」

  你如果遠嫁,婆家不好處,娘家又看顧不到,千里迢迢來一趟都有所顧忌,那該如何處?

  拿著錢回去,說是均分的家產,就是她婆婆也說不出什麼來,也得高看她,也不能隨便欺辱她。

  人家娘家重視的姑娘,你憑什麼想說就說,憑什麼想罵就罵?

  你得愛護她。

  寧宇森張口就不要,那他媳婦呢?

  他媳婦難道就不嘀咕兩句。

  做事情,就端平了,不要給人背後說話的機會,讓人心服口服的。

  一共八萬多塊,一個孩子拿兩萬。

  西愛直接就不要,「你留著買鞋買衣服的吧,我不要。」

  宋慧萍翻白眼,「你就不能給我買,我年紀大了能出門?你外面跑著給我買吧,我就使喚你。」

  她錢,給西愛。

  你看看,這老太太,偏心眼,自己那一份也給西愛了,四萬。

  這事情做的,就是小寧老婆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雖然小寧二婚的,但是真好啊,見過前面老婆給後面老婆生的孩子買衣服的嗎?

  沒見過吧。

  人家明菊就這麼幹的,給大福買衣服,就給大福弟弟買。

  她跟西愛學的。

  人呢,一輩子學不完的道理。

  都說老人沒了三年運勢低,小寧媳婦還戴著孝呢,胳膊上戴著白,鞋面上也是帶著白,人家一看就是戴著孝的。

  到單位去人家就問,小寧媳婦就實話實說,「我兩個妹妹家裡條件也好,我大妹夫在東北好著呢,小妹妹這邊你看看,這是今天的報紙呢,今年研究出來的這玉米品種市場上特別好,很有競爭力呢,老人我們也沒伺候過一次,爺爺沒了,就按規矩均分的。」

  你看這話多敞亮啊。

  人心齊了,外面人才不敢瞧不起你,你要是有個怨言的,給人家外面人聽到了,那人家背後就嘀咕,就瞧不起你,看低你家裡,議論就多。

  你這樣說了,人家就只有佩服的份兒。

  確實是好啊,同事看一眼那報紙,誰能想到人家家裡這老小這麼棒啊,張平早些年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這一個單位的,養著那個小的不是很省心,大的都工作了,小的在家裡多少年不動彈,差點沒給他愁死。

  你看現在好了,人家是大器晚成。

  「這個玉米好啊,我們菜市場上有沒有,有的也買點嘗嘗去。」

  玉米品種不斷地在改良,以前的玉米品質差,種出來營養價值低,澱粉含量什麼的低,口感也差勁,大多數都是餵牲口的。

  西愛這個品種,就拔高了,給人吃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市場競爭力就很頑強。

  很多人搶著要的。

  不聲不響的幹大事,跟當年調皮搗蛋驚天動地的樣子不一樣。

  一瞬間,新聞報紙都上了,當地引起很大轟動的。

  小寧媳婦不知道,「我家裡有,你要吃給你帶點來。」

  「那好,你們家不缺啊。」

  小寧媳婦就美滋滋的,回家去,看大福在打電話呢,「你媽怎麼說的?」

  「我媽說冬天不回來了,我姥姥腿不好,在那邊過年去了,要我年後去玩呢,弟弟也去,喊著小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