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清聽說過伏壽在吳地組織婦女織布的事情,聞言便明白她在謀劃什麼,笑道:「自來如此。你還記得當初在長安,陛下建議我著素裙,以為能引導民間戒掉奢靡之風。結果那些豪強大族還不是我行我素?個個奢華無比。這等事情原本就是難以禁止的,況且錦繡織工也是需要吃飯的嘛。而且我看皇帝的意思,這方面以後也是要鬆動的。只是因為去歲行分田改制,且連年戰亂之後,民間多不富足,所以要先顧了尋常百姓吃飯穿衣,在那之後還有餘力……」她說到這裡,見伏壽愣愣望著自己看,不覺就住了口,笑道:「怎麼這樣看我?」

  伏壽回身,收回目光,笑道:「姐姐跟在陛下身邊,真是連天下的道理都懂了。」她垂眸,又有些悵惘,道:「可惜我遠在江東,時有迷惘之處,不知該向何人求教。」

  劉清笑道:「這個容易。你現在來了洛陽,還不知道該向誰求教嗎?」

  伏壽微微一愣,明白劉清所說的就是皇帝,想了一想,也笑起來。她望向不遠處與大姐、二姐玩耍的劉炎,想到他們此來是為了祝賀皇帝二十三歲聖壽,不知道將來陛下的孩子會是怎生模樣。

  劉清拉著她走出幾步,低聲道:「其實陛下有交代我……」

  伏壽仔細聽著。

  劉清道:「姑母在宮中幽居禮佛,這一年來身體不似從前康健了。你兄長伏德職責所在,從南陽郡趕來還要些時日。所以陛下的意思,若是你想要見一見,那就可以私下一見……」

  伏壽一愣。自從有了大姐之後,她時常會想起陽安大長公主,雖然陽安大長公主並不是她的生母,但是她對生母沒有任何印象,因此想到母親,總還是想起陽安大長公主來。她從長兄伏德那裡得知母親是牽涉到了謀逆毒殺皇帝的大案之後,早已絕了此生還能再見母親的念頭。沒料到皇帝私下竟然開了這樣的恩旨。剎那間,伏壽心中湧起太過複雜的情緒。因為做了母親,所以伏壽清楚母親對孩子會是怎樣的情感。當劉清看到她的大姐,劉清看到的只是這個三歲的小女孩。可是當她想起自己的大姐,她會看到這個孩子從落地到現在的所有時刻。陽安大長公主對她也是這般嗎?母親對她的愛大約是極淡的,也許沒有。但母親對伏德等親生孩子的愛,當是真實充足的,否則不會寫了伏罪書,自認幽居宮中禮佛,以免牽連到子孫後代。

  劉清探尋得看向伏壽。

  伏壽感受到她的目光,心中盤算著——她與陽安大長公主母女情是淺的,但是長兄伏德等人孝敬陽安大長公主的心卻是真的。若是來日伏德知曉,自己曾有這樣的機會卻沒有去見母親最後一面,大約有些說不過去。她如今在吳地,長兄做著南陽郡,日後總有用處的。這麼想雖然因為功利顯得冷血了些,但這正是伏壽去往吳地後摸索出來的生存法則。

  「如此,便煩請姐姐安排了。」伏壽輕聲道,決定去見陽安大長公主最後一面。

  與南宮中略顯陰翳的氛圍不同,北宮皇帝所在的大殿中,卻是一派蓬勃之態。

  吳地持節都督周瑜一曲奏完,笑道:「這還只是臣為陛下祝壽的一則小禮。」

  劉協笑道:「公瑾一曲,價逾千金,這還只有小禮,那你的大禮,怕是朕都不敢接了。」

  一旁曹昂、馮玉、諸葛亮等人都笑了。

  這次入洛陽,荊州與吳地官員動作最快,所以此時周瑜、張昭、孫權與荊州諸葛亮等人齊聚一堂,極為熱鬧。

  張昭趨步上前,雙手捧了一副輿圖上前。

  劉協打開來看時,卻見是吳地隔海的一處島嶼,上書「夷洲」,一愣之下,笑道:「你們尋到這夷洲了?」

  孫權忙上前來,笑道:「當初陛下命袁熙南下出海,臣等便想著也派一隊人,去探一探陛下所說的夷洲。領兵乘船而出的,是衛溫與諸葛直兩位小將,還真給他們找到了這夷洲。據說這夷洲上的民眾還過著部落聚居的生活,他們管部落里的人叫『彌鱗』,男人征戰打獵,婦孺採摘野果,住著石頭的房子,穿著色彩斑斕的衣裳。」他指著隨輿圖一同獻上的畫冊,道:「陛下您看,這夷洲的人都把頭髮盤在腦袋頂上,用骨笄束住,戴著珠石貝殼的手串。衛溫與諸葛直等人俘獲了夷洲千人歸來,這次臣等選了百餘俘虜送來洛陽。夷洲氣候溫暖,土地肥沃,只是當初民眾未曾開化,不懂精耕細作之法,也不會用農具。所以臣等想著,若是陛下允許,下次再派衛溫等人出海往夷洲,教導夷洲百姓耕作生產之法,也就拓夷洲為我大漢海域。陛下以為如何?」

  這是取巧邀功的話。

  劉協不會拒絕這樣的提議,含笑道:「很好。仲謀與公瑾,都是用心辦事的。那衛溫與諸葛直可曾來洛陽?朕要見他們一見。」又道:「既然你們說到這齣海之事,朕這裡還有一則好消息要告訴你們。」

  眾人忙洗耳恭聽。

  劉協笑道:「袁家二公子,袁熙回來了。」就是當初在吳地出海的那隊人馬。

  「這袁熙帶著熟悉海事的康泰等人,走海道,到了林邑、扶南等國,又在扶南遇到了從大秦來的商人。那商人漢名叫作秦論。如此一來,竟是找到了從海道與大秦聯通之法。」劉協笑道:「袁熙將所運的絲綢錦繡、陶器漆盒等物都賣給了那秦論,換回來百倍於原價的金銀。而那秦論還欣喜不已,命隨從押運貨物回大秦,他自己跟著袁熙來了我大漢,如今就在洛陽城中。過幾日盛宴之上,朕為你們引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