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應了皇帝這一曲鳳求凰,於吳地、於朝廷、於天下都是大善之事。

  除了那一點戀棧權位的私心,他想不出自己為什麼要拒絕。

  ——除非是因為信不過皇帝。

  正如當初彈奏《鳳求凰》的司馬相如,後來欲納美妾,幾乎辜負了卓文君。設若今日他答應了皇帝,而皇帝來日反悔、不踐諾,他又能如何制衡?

  在皇帝的宏偉計劃中,一切的根源都要先平定山越,讓山越之民出居平原。而在這個過程中,當皇帝借著拔除山越之名插手吳地事務,乃至於掌握了部分吳地實權之後,究竟還會不會履行他所說的宏偉藍圖,就全憑皇帝了。

  周公瑾沉思之中,手上琴音就停了下來。可是要擺脫私心,又談何容易?一邊是實權在握,一邊是俯首稱臣,他時年二十五歲,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要按下這蓬髮的野心,著實不易。

  小喬在旁邊陪著周瑜的時候,其實也在想自己的心事,想著今日姐姐來見她時說的事情。

  原來那日伏壽在府中借著贈送絲博絲綢布帛等物給孫策遺留下來的妾室們的機會,留了大喬單獨說話。伏壽假作閒聊家常向大喬透露,自己很擔心當前的局勢,隱約聽吳侯與朝中故人說起,若是吳地與朝廷沒能達成合作共識,那麼之後恐怕又要再起爭端戰亂;於是請託於大喬,希望她能通過她的妹妹小喬,隱晦提一提,畢竟大家都是希望過太平日子的。大喬會意,思量此事於自己沒什麼害處,而不管怎麼樣,保住吳地平安,總是對的,於是便來尋妹妹小喬。

  大喬與小喬其實原本是一位姓喬的將軍手下的女兒。這位將軍原是跟隨孫策的,只是戰亂中一家人都失了性命。大喬與小喬這對姐妹好不容易逃出生天,正遇上孫策與周公瑾等人前來支援,於是成就了姻緣。孫策當初說,雖然這對姐妹失去了家人,但是能跟隨他和周瑜也算是幸運了。但在大喬小喬的立場上,恐怕是寧願家人都好好活著的。

  姐妹倆既然是深受戰亂之苦的,當然希望吳地安定。

  小喬聽了姐姐傳達的話,便一口應下來。

  此時小喬見周公瑾回來之後面露沉思,想到姐姐告訴自己的話,於是奉上茶來,一面低聲小心說道:「大人,外面可是又要打仗了?」

  周公瑾從自己的沉思中回過神來,看她一眼,輕聲道:「怎麼這麼說?」

  小喬低頭道:「妾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見了大人方才撫琴時的面上神色,心裡有些發慌。大人只當妾身是亂想吧。」

  周公瑾知道她當初死裡逃生的經歷,倒也不奇怪她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擔心,因此撫了撫她的長髮,沒有說什麼。

  小喬依偎在他懷中輕輕感嘆道:「若是以後都能如此太平盛世,那該有多好啊。只要大人不棄,妾身願常伴大人。」

  周公瑾聽了若有所思,又撫了撫她的發,靜默中想到了許多年前,他與伯符(孫策字)縱馬江東,暢談天下,也曾見遍地餓殍、無人收屍,立志平定江東後要造一處太平人間。

  那是他與伯符最初的夢想。

  周公瑾想到此處,輕輕推開小喬,重又揮手撫琴,奏的還是那一曲《鳳求凰》,只是琴音激昂,疾風驟雨一般,最後一音落下,竟斷了琴弦。

  小喬在旁聽著,驚魂不定,疑心是自己說錯了話。

  周公瑾卻沒有再看她,一曲奏完,站起身來,闊步向外走去,口中道:「今晚不必等候。」這便騎馬往張昭府上去。

  沿途春景明媚,恰如那一年他與伯符縱馬之時,只是如今摯友已逝,獨留他在世上,完成兩人未竟之事業。周瑜下定了決心,舉目一望,見花紅柳綠燕徘徊,忽然感到心中的鬱結打開了。原本這段時日,他一直在籌劃著名要如何聯合吳地勢力,脫離朝廷掌控。籌劃這種事情的時候,人的心思難免會往幽深處走,不但勞神,而且傷身。但此時周瑜決定應皇帝所請,為國為民之心,戰勝了為自己謀私利之心,心胸一下子就開闊許多,同樣的景色看過去,都有了更豁達的心情,瞬間只覺世間一切皆可親。大約這就是走正道帶給人的力量吧。

  周瑜打馬疾馳,心中道,皇帝這一局,他周公瑾願奉陪一搏!

  張昭在府中也正焦躁難安。他秉性是極沉穩的,否則也不能受孫策的託付,主管江東大小事務許多年。但是這幾日,他接連收到各處山匪作亂的消息,不只是吳郡附近,連會稽郡、丹陽郡等處都發生了山匪劫持大商人車隊的事情。這必然是因為先前吳郡山匪張群劫掠了朱氏運鹽的車隊,但是吳郡因為聖駕在此,沒有追究的緣故。消息傳出去後,江東各處的山匪水賊們都知道這會兒是搶掠的好時機,這時候搶下了夠半年一年之用的,等到聖駕離開,他們又躲入山地水澤之間,地方軍隊也奈何不得他們。聖駕在此日久,這等劫掠的案件就會越多。通過各種門路求到張昭面前,要求他嚴懲山匪的豪族大戶已經不下十餘人。

  張昭一見周公瑾,便道:「上次見面,你說還要再等十日。我看,也不必再等那麼久了。咱們就照你的計劃行事,請聖駕趕緊離開吳地吧。若再這樣下去,那些山賊看到張群行事,都覺得因聖駕在此,咱們不會理會他們做的事情,越發無法無天了。再這樣下去啊,我看他們不是只劫掠商人那麼簡單了,說不定反過來要伏擊我們的士卒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