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自從孫權上來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就一直在與周瑜商議是否要重新啟用這些家族的人員。

  而伏壽作為孫權的枕邊人,曾聽孫權提起過陸遜與陸績,知曉其中陸遜長於武藝,陸績雖然年幼,但是常常語出驚人,不可小覷。她把自己聽聞的故事告訴皇帝,道:「當初設宴,張昭等人都在席間,論及天下未平,須用武力征戰四方。當時陸績年幼,坐在最末席,卻大聲道『當年管夷吾在齊桓公下任相,九聚諸侯,一統天下,不曾用兵車。正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張昭等人以為此子不凡,吳侯也印象深刻,曾對臣說過當時情景。」她頓了頓,又透漏道:「吳侯近來將啟用豪強大族之後,以臣看來,他是極賞識陸氏叔侄二人的。」

  劉協說道:「陸氏可用,朕記下了。既是江東長公主誠薦,看來朕要找個良辰吉日,見一見這一對俊才叔侄才是。」他的口吻是輕鬆的,仿佛只是見兩個新朋友那麼簡單。

  曹昂聞言,在旁應道:「臣也記下來了,為陛下擇日安排。」

  他們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已是習慣了,不覺得有什麼。

  伏壽坐在對面看著,卻忍不住有些羨慕,就是她這二年著力培養的心腹侍女,總也是有不能逾越的隔閡,但看皇帝與曹昂,言語倒還是其次的,關鍵是兩人之間流淌的氛圍,不是常年相伴,決不能如此從容自在。

  劉協這次真看不出伏壽在想什麼了,他自己想了一想,忽然望著伏壽又道:「以江東長公主之見,朝廷與吳地之間還有周旋的餘地嗎?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朕實在不想折損了吳郡諸多俊傑。」

  伏壽萬萬沒想到,在了這樣的情況下,皇帝還有惜才之心。

  她素來是知道皇帝寬和的,但是怎麼都沒有想到皇帝寬何至於如此地步。

  今日皇帝既然來問她,想必是已經知道了周瑜、張昭與孫權等人的計劃。那麼皇帝還願意再給這些人機會嗎?

  伏壽望著皇帝,輕聲問道:「吳地諸人想要脫離朝廷,難道陛下就不感到憤怒嗎?」

  劉協微微一笑,他早已過了會為這種事情感到憤怒的時候了。初聽周瑜談起時,他只是覺得愕然,隨後又能理解。當然在朝廷的立場上,自然是要粉碎吳地諸人這計謀的。但是在周瑜等人的立場上,他雖然是皇帝,但也不是散發著王霸之氣的男頻主角,所到之處,別人都紛紛納頭便拜。周瑜等人想要與朝廷試試手腕,也在情理之中。

  劉協溫和道:「憤怒又有什麼用呢?」

  伏壽一愣。她自然知道憤怒是沒有用的,但是,人非聖賢,又怎麼能夠不生氣呢?她忍不住端詳了皇帝兩眼,但是看起來皇帝好像真的沒有生氣的樣子,並不像是只嘴上說說而已。

  伏壽自嘆弗如,想了一想,低聲道:「如果陛下說的吳地俊傑指的是那位周郎的話,臣還有一個辦法可以一試。」

  「請講。」劉協洗耳恭聽。

  「當初孫策還在的時候,曾與周瑜分別納了一對姐妹,其中姐姐跟了孫策,妹妹則跟了周瑜。」

  劉協一聽,就知道伏壽說的乃是傳說中的二喬,大喬與小喬。他倒是未曾從這個角度考慮過,因問道:「江東長公主與這位大喬想必關係不錯?」

  「倒也稱不上關係好。」伏壽平淡說著,暗藏了一點對自己的譏諷,道:「孫府諸人都知道臣素來寬厚待人,對於孫策留下來這些妾室,臣這一年多來也算照拂有加。其中自然也包括這位大喬。」

  曹昂會意道:「殿下的意思是說,想要通過這對姐妹給周瑜傳話嗎?」

  伏壽看一眼皇帝,說道:「至於要傳什麼話,就要請陛下示下了。」

  劉協是真沒想到,最後可能需要通過這樣一對姐妹,來向周公瑾再次表達合作的意願。

  到底是多了一條路。

  劉協起身,放眼望了望花園中的景色,露出深思之色,幽幽道:「這個周公瑾,現在是鐵了心要跟朝廷對著幹。他這個人有雄心又有手腕。在朕來到吳地之前,短短几個月之內,他能夠與曾經勢同水火的幾大勢力結成聯盟。就譬如說這陸氏——原本家中近一半的人口,都因為抵抗孫策而死。就這種情況下,周瑜終究還能讓他們勉強結成同盟,可見此人手段不凡。如今天下百廢待興,似周瑜這樣的人物若是能為朝廷所用,該有多好。朕的確有惜才之心。」他說到此處,話鋒一轉,語氣轉而沉鬱,「只是周公瑾這等人物,若是正一味懷柔,他恐怕是要小覷於朕,反倒更堅定了他不臣於朝廷之心,這就適得其反。江東長公主為朕提出的這法子很好,朕也一併記下了。只是現下還不是用此計的時候,朕要先去見一見長公主所說的陸績與陸遜這對叔侄。再探一探,吳地山越民眾與郡縣民眾之間的究竟。朕也要拿出朝廷的魄力與手段來,給這周瑜等人瞧一瞧。」

  「等到他們也痛了,」劉協眯了眯眼睛,淡聲道:「這才能再坐下來談事情。」

  伏壽聽皇帝如此徐徐道來,胸有成竹,仿佛他站在花園中,已經看到了吳地幾年之後會發生的事情,不禁深感佩服,同時又有些感慨,若是自己也能有皇帝這份本事,這小小的吳地、這小小的孫府之中,所有的問題對她來說應該也就不是問題了吧,那麼,會有那麼一天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