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夫人年紀大了,心神激盪之下,又痛哭了一場,說了許多話,便不得不暫且歇一歇。而孫權因有使命在身,提前已經離開。

  最後便是伏壽送袁空出府。

  「此次多謝您。」伏壽站在內門處,目光堅毅,首:「以後仙長有什麼吩咐,只管來找我。」

  袁空平和首:「殿下有極大的能力,只是自身還未醒來。」他轉過身來,隔著虛空點一點伏壽的心口。

  伏壽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只覺一股暖流湧入心間來。

  伏壽定一定神,首:「仙長欲往何處去?我派人送您。」

  袁空微微一笑,似乎看穿了伏壽的心思,首:「待此地緣盡,我自會離去。」

  伏壽又是一愣,她的確擔心袁空久留在吳郡,橫生枝節,不如強行送走他?甚至於……

  「殿下能力極大,但要記得常存善念。」袁空首:「存正念,行善首。這就是我送給殿下的話。」他拋下這句話,轉身而去,布衣布鞋,很快就跨過大門,不見了身影。

  伏壽留在原地,從敞開的大門望出去,恰見到一群野鴿子低空飛過,像是她此刻腦海中紛雜的念頭。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1-01-30 16:29:27~2021-01-31 16:14:5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Moonlight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青翠微、羅津、塔其米、監工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好玩 50瓶;監工 29瓶;五彩冰凌 27瓶;瑞雪旭日 20瓶;生命二號、不才在下、Moonlight、文、maojie0207 10瓶;橙黃橘綠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211章

  前一夜與仲長統飲酒暢談的皇帝, 次日先後見了吳郡的重要人物張昭、諸葛瑾、魯肅等人。

  這其中,張昭雖然在後世名不如周瑜響亮,但在此時的吳地, 是重要程度不輸於周瑜的人物。孫策在世時,曾以齊桓公的管仲來比張昭, 其對張昭的信任肯定, 由此可見一斑。而孫策慘死之後, 雖然孫權頂了上來,但就連吳夫人都不是很信得過次子的能力,還是問於張昭等人,得到肯定的答覆後, 才算是放下心來。如今張昭總理吳地庶務,輔佐孫權, 與周瑜同為穩定局勢的重要力量。

  張昭已是四十有五的年紀,看起來沉穩有度, 與周瑜明顯還保持距離的態度不同, 倒是很識時務得表達了歸附朝廷之意。

  「此間山林雖多,但不管是本地大族, 還是外來流民,都不願去開墾。」張昭奉上了吳地的戶簿等物, 委婉道:「都在一個地方打轉, 難免會起摩擦, 此地民眾又性情凶蠻, 一著不慎,就會發展成械鬥,極是不好管理。」

  吳郡以南,在以前都是蠻夷之地, 瘴氣遍布,北地人入了山林,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地圖上看著還有很多能夠開墾的地方,但實際操作的時候,難度極大,不管是本地士族,還是孫氏等後來勢力,都不願意犧牲人命去開拓更大的田地——划不來。

  張昭此言,也就是告訴皇帝吳地最根本的問題,勢力太多,地盤不夠分的,而朝廷不要誤以為還能拓出更大的田地來,強硬的政令之下,很容易激起民變。

  若真換個二十歲的皇帝來,未必能立時就領會到張昭的意思。

  但劉協兩世帝王,跟各種老臣周旋日久,聽這等話就跟喝水一樣自然,一笑道:「長史是辦事的老成人,朕明白的。」

  張昭原是準備要給皇帝進一步解釋的,聞言倒是微微一愣。他也輔佐了孫權一年,此時卻見皇帝與孫權一般年紀,但全然沒有孫權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都是一點就通,根本不用鋪開解釋。

  不過半刻鐘,張昭就退了出來,而他確信,府中的君王已經徹底了解了吳地之事。他再沒有更多能提供的有用信息了。

  在張昭之後,劉協又召見了諸葛瑾。

  諸葛瑾乃是諸葛亮的異母哥哥,當初家族南下之時,戰亂之中走散了,來到了吳地,於去歲剛被推薦給孫權,領了個虛銜,暫且還沒有正式職務。

  劉協召見他,更多是出於私情,要看一看諸葛亮的這位哥哥是怎樣人物,一根藤上長出來的瓜,總有幾分相似之處。

  當初父親病故,戰亂之間,諸葛瑾與諸葛亮兄弟跟隨叔父南下,途中離散,已多年未曾相見。諸葛亮在荊州還算安穩,諸葛瑾這幾年卻是居無定所,又與友人在吳中遊歷,所以連通信都不能及時,每每三五月間能得一封信,已是不易。

  直到三個月前,人人都來賀他,說是他弟弟做了荊州刺史。諸葛瑾既為孔明喜悅,又為他懸心,更好奇當今皇帝是何等樣君主,竟敢啟用孔明這年方落冠的年輕人為一州刺史。

  如今見到了皇帝,諸葛瑾倒是不奇怪了,觀之便是一代雄主之相。

  劉協笑問道:「先生何不去荊州?孔明那裡正缺人手。」話是這麼說,但親兄弟那裡,給的官職總比吳中要強許多。

  諸葛瑾既不喜也不惱,只是道:「管理朝廷事務,並非鄉間械鬥,倒是不講究打虎親兄弟的。」

  劉協被他逗得一笑,見他安守低位,不慕不怨,忍不住感嘆道:「先生是君子心性吶。」於是便問他在吳中可有交好的俊傑。

  諸葛瑾坦然道:「微臣在此地,與步騭、嚴畯交情最好,曾一同遊歷吳中,志趣相類。其中嚴畯最長,微臣次之,步騭又次之。論才學,微臣與嚴畯都不及步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