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左慈聽到這裡,心中忽然騰起一個疑問——他媽的皇帝該不會是個隱秘的佛教徒吧?

  他起了這個念頭, 仔細一想,當初明帝永平年間建在洛陽的白馬寺, 正是佛家子弟認為的祖師庭院, 謂之「祖庭」, 又是他們釋教的發源地, 即為「釋源」。雖然在董卓之亂中,這白馬寺被燒毀了。但朝廷車駕西行之前,皇帝在洛陽,難免不會受佛教的影響——但是那會兒皇帝才多大?可若皇帝不曾信佛, 他又如何知道這些佛家的講法?

  這就要說到劉協的上一世了,當他上一世重整了秦朝,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成了七十多歲的老頭,人自然而然就會了解宗教。宗教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有與哲學相通之處。

  此時劉協能信口談道論佛,都是上一世老年打下的「堅實基礎」。

  左慈雖然是專門修道的,於道學鑽研很深,但極少涉獵旁的教派,所知所學不如劉協的龐雜,乍聽之下,只覺皇帝還真有點點「慧根」了。

  劉協可不是老實要與他論道的,慢悠悠又笑問道:「朕也看老子的著作。如今有一語不解。」

  左慈他們這金丹道派,所尊奉的元君,就是在他們認為的老子的師父。

  此時聽皇帝提到老子的著作,左慈又睜開了他那獨目,決定再給皇帝一次機會,「陛下請講。」

  劉協便道:「朕看其所著《儉欲》篇中有一句,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道長,這句當作何解呢?」

  這句一點都不難,也不是需要具有很強思辨能力才能理解的,它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左慈哪裡能不知道皇帝的用意。

  這段話意思是說,放縱慾望就是最大的罪惡,不知滿足就是最大的禍患,而貪得無厭就是最大的過失。所以說人啊,只要知道滿足,就永遠平和安樂。

  整本書里那麼多更深奧的真言,皇帝不問,偏偏拎出這麼簡單的一句來問,那不就是借著問這一句,來詰問左慈,你咋這麼不知足呢?

  左慈很明顯聽懂了潛台詞,冷冷一笑,獨目盯著皇帝,道:「這就好比曹昂將死之時,陛下求到老道面前,是一樣道理。」他這是說既然知足常樂,那皇帝你當初就該安然接受,還來求他費什麼勁呢?讓人死了就是了。當初他應承下來,把人救回來了,皇帝又翻臉不認帳,這合適嗎?

  劉協絲毫不惱,笑道:「所以說朕不是修道之人,就不如道長這般境界高了。」

  左慈滿以為這次能叫皇帝羞愧,萬萬沒想到皇帝會這麼擋回來,竟是絲毫不受影響,反倒是他自己整個人一噎,只覺一口血堵在心口上不得、下不得。因為皇帝說得也對,皇帝又還沒修過道,會犯這些常人的錯誤,那不是很正常嗎?但你左慈不一樣啊,你可是頂尖的道士,怎麼還做不到呢?

  劉協這一手雙重標準玩的,叫左慈有口難言。

  如果說左慈是個容器,那麼劉協現在已經一點一點往裡面填滿了□□。

  現在只需要一點火星,左慈整個人就會炸了。

  但劉協的目的,可不是要左慈「炸了」,那只會引出更多的問題,不能解決眼前的困局。

  所以劉協現在要給它上面澆一層水,悠然道:「道長勿怪。朕真是從前不懂,如今才有所涉獵,這佛也好,道也好,朕也是邊看典籍邊了解。若不是因為道長的緣故,朕哪裡會捧起《道德經》來看呢?又如何能看到道長的三本著作呢?」

  左慈仔細一想,也覺得皇帝說的是實情——至少皇帝現在開始了解他們道教了。他修道幾十載,越到後面心靜已是越發平和,等閒不起波瀾,但是今夜乘輿中,心潮卻是大起大落。這皇帝也真不是尋常人,一語能叫他心頭火氣,一語又能澆滅這引出來的火。

  雖然不過是坐著說了片刻話,但左慈已經感到了一種近十幾年來都未曾體會到的疲累——心累。

  劉協便如同那捉老鼠的貓一樣,先把老鼠上上下下玩了個遍,這才給出最後致命一擊,此時正色道:「朕另有一悟,要問於道長。你看這月光落在世間所有山川河流之中,處處有月,可都只是天上那一輪。月映萬川,月映千江,終是一月,當作何解?」

  此言一出,左慈聽著想著,竟是愣住了。

  月亮在宗教中本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尤其是對於道教來說。道教認為月亮是陰,有柔順之德,正所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而月光柔和,又合了道家所講的「光而不耀」,有相輔之德。月又有陰晴圓缺,合了道家所講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之理,往返變化。

  所以對左慈這樣的修道之人來說,一提起月亮,那想到的可就多了。

  而劉協有此一問,是從佛家奧義中來的,佛家講究「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一切水為眾生,一月為佛性。這就是佛家所講的平等眾生,都本自具足,佛在每個人心中,就如同千江映月一般。

  這等意象極強的真言,作用強弱,其實要看聽的那個人。

  比如一個現代的高中生聽到這話,那反應就很平淡,這不就是最普遍的物理現象嗎?考試連作為一道二分選擇題出現的資格都沒有。

  但像左慈這樣的修道之人,又或是學佛之人,他們會往本心裏面想,在未能達到最高境界之前,修習越深,越覺得這個「課題」難。而左慈既然還執著於把金丹教派捧成國教,那顯然是還沒能達到他們修道人的最高境界,還在紅塵之中打轉轉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