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協走下來,近前安慰道:「這正是玉奴做得好的緣故。朕在此地,旁無他事,所以才能從速離開。哭什麼呢?待會出去給人瞧見了,都督的臉面往哪裡放?」

  「照這麼說來,臣倒是寧願荊州不好了……」馮玉仍由眼角的淚落下來。

  劉協笑罵道:「胡說!」又道:「小時候最硬氣的一個,怎麼越大越愛哭了?當初在長安也是這樣……」他想到當初長安未央宮裡,跪在階下懇請的青年,不禁有些感慨,當初馮玉是求去,如今卻是求他別走。

  馮玉輕輕擦了擦眼角,仍留著臉上的兩道淚痕,就是要給皇帝看。

  劉協撫他肩頭,笑道:「好了好了,玉奴是怕給人欺負不成?若是荊州有人欺負你,你只管寫奏章來,朕給你出頭。」他猜測著,馮玉大約是有些擔心此後與蔡瑁等勢力的纏鬥。

  馮玉一開始落淚,其實半真半假,他雖然捨不得皇帝,但也還沒到落淚的程度,此時聽著皇帝安慰,倒是真情實意落了兩滴眼淚。在皇帝駕臨之前,他看似掌管著偌大的荊州,可其實不過是占據了襄陽城,又借著朝廷剛剛戰勝袁紹的威勢,暫時壓制住了蔡瑁等人而已,這整個過程可謂步步驚心,時常夜間難以安眠,擔心夢中蔡瑁與張允等人就舉了反旗。而自從皇帝一來,馮玉就感到心上輕了,因為這原本的重擔給皇帝暫且接過去了,並且很快就出現了解決的方案。跟隨在皇帝身邊,馮玉感到這一年來,在表面鎮定之下的驚慌迷茫都消失了,就好像又回到了長安城中一樣,只要沿著皇帝劃好的路線去走,就絕不會出錯。這種感覺,在最近幾天的越發明顯,大約是因為這幾日皇帝的情緒也肉眼可見得好了起來。

  可是這安穩平和的時光,實在是太短暫了。

  皇帝一走,馮玉又要面對荊州接下來的艱難局面,再度接回了重擔。此時流的這幾滴眼淚,既有對皇帝的不舍,也有對自身不容易之處的疼惜。

  劉協見他一徑落淚,無奈攬了他的肩膀,送他往外走著,笑道:「再哭下去,朕這行宮都要給淹沒了。下次朕再來的時候,要宿在何處?」他轉移馮玉的注意力,笑道:「天下良才實多,朕不能獨厚荊州。孫權那小子可是也來信了,說吳郡也有許多人傑,譬如原本輔佐他哥哥的有位姓周名瑜的將軍,當地士族中也有與你年紀相仿的名士,唔,恐怕要比你小些,譬如有個叫步騭的,還有個叫陸遜的……朕先去看看,若果真是良才,到時候引薦你們認識……」

  馮玉已是止了淚水,笑道:「臣見他們作甚?」

  「俊才相惜嘛。」劉協見他不哭了,鬆了口氣,拍拍他的後背,笑道:「去吧,朕就在這裡看著。」

  馮玉有些不好意思,垂首低聲道:「少年時總是輕離別,如今年歲漸長,倒是叫陛下看笑話了……」

  「你才多大?」劉協笑道:「也還是少年吶。」

  話雖如此,馮玉與曹昂、淳于陽等人一樣,雖然年紀不大,但因為經歷過太多,其心智之沉穩成熟,已是不下於盛年之人了。

  「去吧。」劉協又說了一遍,道:「若是惦記朕了,就抬頭望望月亮。萬里之遙,你我也能共賞一輪明月。」

  馮玉笑道:「那若是臣白日想陛下了呢?」

  劉協也笑道:「那你這持節都督,怕就是有些失職了。白日還能得閒嗎?」

  處理政務的時候,馮玉會想到的那個劉協,是皇帝;他夜晚閒暇想起的那個劉協,才是友人。

  馮玉一笑,便在皇帝目光注視下,轉身離去。

  按理來說,這是大不敬。但當下君臣二人,都覺得這是情理之中,是君臣,也可以是友人。

  從前劉協與人送別,看著對方背影消失之後,總是有些悵然,尤其是古代這樣的交通情況下,有些人真是一生就見這一次了,所以常常會落落寡歡一陣子。可是這幾日心態轉變之後,此時送別馮玉,眼看著馮玉高挑的背影消失在宮門之外,劉協只是輕輕眨了一下眼睛,明白自己又有下一次的相見可以期待,所以悵惘與不舍都只是淺淡的。

  送走馮玉之後,劉協又召見了諸葛亮與黃月英夫妻二人。

  「荊州刺史,孔明你敢做嗎?」劉協開門見山。

  諸葛亮已經了解皇帝要用自己,很可能還是重用,但是他怎麼都不會想到是這樣巨大的重用。

  荊州刺史,那可是一州的最高長官。

  不但諸葛亮,連機變的黃月英也愣了一愣。

  「草民……」諸葛亮一咬牙,「只要陛下信重,臣就敢。」

  「很好。」劉協又道:「你明白朕昨日為何要你妻子傳信給你,對蔡瑁敬酒嗎?」

  「這……臣駑鈍。」

  「因為朕一旦離開,你若為百姓做事,必然要觸及當地大族利益。哪怕你喚蔡瑁一聲姨丈,到時候他也不會對你手下留情。所以你昨日敬酒,是示弱於蔡瑁,表示你是他們的一員。這會為你贏得一點時間,不多,但是極為寶貴。」劉協認真道:「接下去的事情,都要靠你了。」

  劉協轉向坐在一旁的黃月英,又道:「臣這幾日與賢伉儷相交,甚是佩服孔明的品格與夫人的機變。朕離開荊州之後,孔明先生行事有觸怒蔡瑁等人之處,還要仰賴夫人從中周旋,儘可能爭取時間與支持。而且先生行此大事,必然要招惹小人的,若有人暗中加害,倒未必是刺殺這等事情——況且還有府兵保護。朕說的是,夫人要小心留意,以防有小人構陷,毀先生清譽;又或者混入百姓之中,破壞先生施行的新政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