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淳于陽警惕心起,道:「安置在行宮園子裡。陛下要見那巫家?這等人物可千萬要小心,還是不見為好。況且誰知道他跟蔡瑁、劉琮等人有什麼牽扯?不如等玉奴審過之後,陛下再見他。」

  劉協見他如臨大敵,不免好笑,道:「你若不放心,就陪著朕一同見一見。

  淳于陽無奈,只能下去傳那巫家前來。

  劉協見他離開,等會兒就能見到那巫家,想著要問那巫家的事情,心裡漸漸平靜下來。此前在鄉間時,因為有追兵在後,又風雨大作,且有曹昂、馮玉等眾人圍觀,他沒來得及詳細問那巫家。如今回想起來,在內院屋子裡,想來是李婧借著巫家的身體,將他引入了系統之中。既然李婧能借用巫家一次,便也能借用兩次、三次……

  只要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問個清楚。

  劉協緩步而出,合攏了雙手坐在廊下,望著沉沉的夜色,空氣中是暴雨過後的充盈水汽,閉上眼睛深呼吸,有種一切都生機勃勃、一切都值得期待的感覺。

  他聽到迅捷而熟悉的腳步聲,知道是淳于陽去而復返,便睜開眼睛,含笑起身。

  淳于陽卻是獨自返回的,身後不見巫家身影。

  劉協有些詫異,站在遠處沒動,等著淳于陽的解釋。

  淳于陽快步來到皇帝面前,黑黝黝的面上露出一種過於小心的神色,他盯著皇帝的面容,輕聲道:「陛下,那巫家去了……」

  「去了?」劉協還沒明白過來。

  淳于陽輕聲道:「不見外傷,神色安詳,像是一覺睡去的。」

  第200章

  劉協望著淳于陽, 有一會兒像是沒能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麼。

  淳于陽想到下午在那巫家處,皇帝忽然與巫家用旁人都聽不懂的話語交流,生怕是皇帝「中邪」了, 此時又再犯起來,忙盯著皇帝, 生怕再鬧出什麼事端。

  劉協極為緩慢得眨了兩下眼睛, 如夢方醒般吐出口氣來, 低聲道:「去了便去了罷。」

  淳于陽原本提到嗓子眼的新放下來,只要皇帝不執著此事就好,忙又岔開話題道:「臣已經命人帶兵守住了蔡瑁、張允等人,今晚倒是不怕他們妄為了。」

  劉協點一點頭, 把思緒放到眼前來,想了一想, 道:「他們在荊州的大部隊無法調動,但是滲透在民間的力量卻不容小覷。你派人把南城郊的司馬徽、龐統、徐庶等人都接來行宮, 免得他們遭了蔡瑁手下人的暗害。」他話雖是這麼說, 但其實蔡瑁此時哪裡會去害司馬徽這等名士,怕是拉攏還來不及。而朝廷最不希望的, 就是荊州的軍事力量與名士勢力相結合,到時候既有實力又有名義, 極為難纏。

  淳于陽應下來。

  劉協望著他, 又追加了一句, 「諸葛先生既然在此, 就把他妻子黃氏也請來吧。免得她在家中擔驚受怕。」諸葛亮出事兒,他的妻子肯定要向家族的勢力求援,那不正是倒向了蔡瑁嗎?

  南城郊諸葛家中,黃月英晌午一送走皇帝等一行人, 便立時派了童子往城裡父親黃承彥家中問信兒。誰知道風雨大作,那童子一去不返,而原本該從司馬徽家中回來的丈夫也不見人影。黃月英初時還覺是風雨的緣故,人給阻在了半路上。直等到入夜時分,還不見人回來——不管是去接丈夫的童子,還是去父親家中報信的童子,又或是去訪友人的丈夫,黃月英越發著急起來,想到此前皇帝等人離開時倉促的情形,心裡知道定然是出了大事兒。

  若是只她自己一人,要麼回娘家,要麼遠離避禍,但此時丈夫下落不知,她豈能棄之不顧?

  於是黃月英便令僕從駕起車馬,要親自登臨司馬徽家中,探一探情形。便在此時,那去她父親家報信的童子回來了,渾身濕透,狼狽不堪,道:「夫人莫要去了。外面都封了路,小的往城中去,還沒出鄉間,就給路上的兵拿住了,好一番盤問,又不許小的離開。小的被他們關了一下午,到這會兒那些兵才撤了,小的這一路回來,見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夫人還是莫要出去了,這一場大雨之後,鄉間的路坑窪不平,黑夜裡走要出事兒的。」

  黃月英一聽封了路,便知道襄陽城內定是出了大事,說不得還與皇帝今日的行動有關,她想到至今未歸的丈夫,擔心他凶多吉少。若丈夫也給兵捉了去,又是給誰的兵捉去的呢?她父親雖然與劉表是連襟,與蔡瑁是姻親,但與司馬徽等人都不願意輔佐劉表,若是蔡瑁逼迫丈夫與他們合作,而丈夫不從,是不是會給蔡瑁的兵捉去呢?若是皇帝今日出行又倉促離開,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不利於皇帝的事情,那她的丈夫正好經過皇帝出行的路線,是不是會被朝廷的兵當做叛賊捉起來呢?

  黃月英猜測著可能的情況,正要為尋回丈夫奔走,就見遠處漆黑的鄉路上亮了幾盞燈火,不算特別明亮,但是在這城郊地界極為罕見。那燈火搖曳著靠近了,原是來一行車隊,來人都作郎官裝束。

  「夫人,我等奉陛下詔令來接夫人。」

  黃月英只得上車同行,卻不知這些人是要接她去做什麼,縱使保持著表面的鎮定,一顆心卻也七上八下,直到車駕入了行宮,她下車後跟著從人在偌大的宮殿間左折右轉,最後進了一間亮著燈的偏殿內。

  黃月英一步走進去,就見丈夫正與日間在皇帝身邊見過的一位清瘦文士座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