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自從跟隨陛下起,至今滿打滿算不過三年。父親說他未有尺寸之功,雖不盡然,他跟隨在陛下左右,又或是作為曹子脩大人的副手,也算得上是年少有為。但無論如何,以他的履歷,要做執掌二十萬大軍的朝廷大將軍,還是有些過份了。皇帝對他恩遇至此,朝中不知多少人眼紅,更有不少閒言碎語,他唯有粉身碎骨以報君王。然而在這二十萬大軍中,有出身皇甫世家的高門將領,想當初義真老將軍是何等赫赫威名。亦有皇親如伏德這等顯貴。

  如今皇帝一道旨意,叫他做了這統領二十萬兵馬的大將軍。他既年輕,又無赫赫戰功,如何能夠彈壓住底下的老將高官?

  「在想什麼?」曹昂拿了尚書台擬的糧草官員備用名單,快步走出來,就見他從前的副手蘇危站在玉階下,看起來是專門在等他。

  「子脩兄,」蘇危用了私下的稱呼,有心想問,但話到嘴邊,卻又問不出來。皇帝要他來做二十萬軍馬大將軍,這是何等的信任與恩遇!他反倒要來問為什麼——豈不是既露了怯又辜負了陛下的栽培之意?

  曹昂卻不用他說出口來,只看他吞吐的神色與眉宇間的忐忑,便知他在擔心什麼,因溫和一笑,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邊走邊說。陛下日理萬機,又行事果決,臣下常有不能領會其深意之時,我初到陛下身邊時,也是如此,這一二年才漸漸好了些。」

  蘇危聞言,立時便覺心中鬆了一口氣——原來子脩從前也這樣忐忑過嗎?

  曹昂又道:「此前教訓袁術,打南陽郡咱們只動了兩萬人馬,另有五千由李利從洛陽帶出。人少有人少的好處,人事簡單,也沒有那麼多雙眼睛盯著。這次打益州卻不同,一動便是二十萬人馬,若連後勤運送糧草的民夫都算上,人數還要翻數倍。這一次,朝中上上下下都盯著。義真老將軍的子侄雖也有善戰的,但卻壓不住其中降將;皇親如伏將軍、董將軍,倒是懂得與降將相處之道,卻又不能叫名將之後服氣。不管要他們當中哪個人做大將軍,都勢必要造成內鬥。仗還沒打,自己人先鬧起來,豈不是不戰而輸?所以陛下用你,乃是平衡之道。他們縱有不服,卻不會有怨氣。如此一來,只有你身上擔子最難挑。可一旦挺過去了,你自今而後,都擔得起這大將軍之名了。你不要怯——你在外,就是陛下的化身。這是你的機遇。」

  蘇危聽得怔住,又是感慨又是激動。

  曹昂又笑道:「陛下身邊這麼多年輕子弟,單挑了你來用,可見是你有獨到之處入了陛下眼中。陛下既然用你,便是信你能做好這大將軍。只要陛下信這一點,那你就一定能做好。」

  未央殿中,劉協與曹昂商議過後勤人員名單,又聽曹昂轉述了勸慰蘇危的事情。

  劉協自失一笑,「是朕疏忽了,只當人人都是子脩了。」

  大將軍之位,劉協既不用名將之後,也不用皇親,自然是出於制衡之道,但選定蘇危,固然是寄希望於英雄出少年,也是因為此次打益州最難的並不在行兵打仗上面,朝廷已是勝券在握。而一個年輕將領面對老將高官時要如何樹立威信,這原本不在劉協的考慮之中。在他想來,這是需要蘇危自己去做的事情。正如當日曹昂孤身入敵營,取李傕、郭汜首級。又如他上一世摸爬滾打,學著怎麼做一個帝王。有些東西,只能靠自己去學來。

  「既然子脩為他開口,」劉協眼珠一轉,笑道:「朕便再助他一臂之力。」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11-26 10:55:44~2020-11-27 09:29:2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深水魚雷的小天使:愛笑的嫿嫿 5個;月中搗藥客 1個;

  感謝投出淺水炸彈的小天使:月中搗藥客 1個;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愛笑的嫿嫿 9個;神 1個;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愛笑的嫿嫿 2個;月中搗藥客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月中搗藥客 146個;靜里 3個;愛笑的嫿嫿 2個;咸顏、青青翠微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星辰 14瓶;圈圈圓圓圈圈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5章

  尚書令楊彪最近的心情有些微妙, 他看破了皇帝的用意,這是要另起勢力與世家豪族相匹敵。楊彪固然因此而擔憂,但至少皇帝要另外起用的也是讀書人, 而不是像從前桓帝、靈帝時倚靠宦官的力量。而且主政的兩名要員, 一位是皇帝信臣曹昂, 另一位便是他的兒子楊修。

  「文先(楊彪字)後繼有人, 可以安享清福矣。」士孫瑞坐在對面, 半是玩笑半是感嘆, 「令公子這一番赴南陽,比一郡太守之職權還要高,也難怪當日陛下起意,文先不曾勸阻。」

  按照皇帝所說的原話,這一趟曹昂與楊修出去遴選出的良才,其中上上等可直接帶回長安, 經尚書台與皇帝考校,便可入職中樞。曹昂與楊修選的,可不只是一郡人才這麼簡單。

  這分明是不符合世家豪族利益的, 但皇帝將這權柄給了楊修,楊彪出於愛子之心, 權衡之下, 未加阻攔, 也是可想而知的。

  「君榮(士孫瑞字)誤會我多矣!」楊彪是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 只能搖頭道:「我不過比諸君早一日得知這消息。況且當今陛下心性堅定, 他既然已拿定了主意,豈是我一個人所能勸阻的?況且說句托大的話,小兒雖不才, 但有祖上餘蔭,這郎官做滿一年,便可轉入尚書台做事,又何必往南陽郡跑這一趟?實非我父子所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