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魯原是跟著益州牧劉焉的,原本也一向和睦。但劉焉死後,幼子劉璋承繼了父親的遺產,此子懦弱多疑,因忌憚張魯,又覺得張魯不聽號令,竟殺了張魯母弟,將先父的部下,搞成了自己的死敵。

  張魯所控制的漢中,如今南接死敵劉焉,北接長安。他要提防劉璋背後下手,勢必要與長安緩和關係。

  而劉協既悟氣候之變,更明白南下掌控帝國糧倉的重要性,正要以張魯所在的漢中為跳板,再圖荊、益兩州。

  因此對於這一次會晤,雙方都頗為期待。

  作者有話要說:預祝周末愉快,點進作者專欄,會發現冒出了一篇新文,你願意看一眼麼?感謝在2020-11-19 18:40:06~2020-11-20 11:08:4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靜里 4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提燈夜話桑麻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8章

  方泉來到未央殿中, 真是坐立不安。

  這些年,他被「留」在未央宮中,耳聽目睹了許多皇帝的作為, 知道自己從前把他當成尋常的富家公子,那是錯得離譜了。

  「你可願為朕走這一趟?」劉協將給張魯的信折起來, 放入牛皮信封中,以火漆封好,遞給方泉。

  方泉趨步上前,彎腰接過信來, 嘴上說著「願意」,可臉上卻透出苦色來, 不敢向皇帝明說,只不斷往皇帝下首坐著的曹昂處遞眼色,希望這位笑面公子真如傳聞中那般善解人意、幫人難處。

  劉協看在眼裡,調笑道:「你一個勁兒看子脩作甚?想要他替你走這一趟不成?」

  方泉嚇了一跳, 連連擺手,「豈敢!豈敢!」

  曹昂適時開口,「方祭酒可是怕回到漢中, 受張魯責怪?」

  方泉鬆了口氣,忙道:「曹大人說得對。小民這些年……」

  他這些年被困在未央宮中,還要按照皇帝的吩咐每月如常給漢中去信匯報五斗米教在長安的發展情況。雖然他在長安這些年,從前對五斗米教的信仰已經不那麼堅定了, 但他帶著皇帝這封信回到漢中, 這些年對師君張魯的欺騙卻就瞞不住了。他想起教中師君的威嚴, 不禁深感畏懼。

  「你這些年在未央宮,沒受委屈吧?」劉協好笑道:「朕好飯好菜養了你這些年,難道就為了叫張魯割了你的腦袋?」

  方泉有點迷茫, 又莫名有些放心,想到皇帝身邊一條尋常的小黑狗,都好好養了這麼多年,對他養的人自然更不會壞到哪裡去。

  劉協又道:「朕要你去,便確信張魯不會殺你。他非但不會殺你,說不定還要待你如上賓。若他問你長安情形,你只管據實以答。」以方泉的能耐,就算想要撒謊,當面也瞞不過張魯去,反倒不如坦誠直率些。

  「張魯見你去了,便知道朕相信他。」劉協簡單點了一句,沒有對方泉展開再講,轉向曹昂道:「你送他出城,路上跟他把其中道理解釋清楚,也把這些年來漢中情形告訴他,叫他安心。」

  兩個權力機構要建立戰略互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開始雙方都不敢把重要的部分寄托在一個陌生集團身上,總是先從小處接觸,若彼此都能兌現承諾,政權內部也能保持一致性,那便越來越好,可以談大的事情了。

  方泉,便是劉協送出的第一個小信物。

  見了大半日人,劉協也乏了,招手問汪雨,「底下還要見什麼人?」

  汪雨記得仔細,道:「今日朝臣都見完了,倒是前幾日陛下要萬年長公主擇日邀孫夫人入宮。方才長樂宮過來傳話,說是今日請了孫夫人往菜圃去了,問陛下是否得閒。」

  他一說,劉協便記起來了。

  孫夫人的丈夫,便是李傕那個投誠朝廷的侄子李利,原本帶了五千兵馬在洛陽灑掃墓室,監視往來動向。這次攻打南陽,劉協令他帶兵去為曹昂助陣,也立了一功。如今李利還在南陽郡善後,劉協便想見一見他在長安的家人,稍加封賞。

  「走。」劉協站起來,笑道:「坐了大半日,正好去鬆散鬆散筋骨。」

  菜圃里,自萬年長公主劉清以下,蔡琰、孫夫人、伏壽等女眷都在。另有一些扮作民間裝束的宮女,穿著不加紋飾的短衣。

  見皇帝來了,她們都上來問安見禮。

  劉協如常擺手,要她們都起身,目光一掃,落在最旁邊的女孩身上。

  那女孩穿著一襲豆綠色的齊腰襦裙,單只這淺淡的顏色在一眾絳紫、藏藍之中便已不尋常。她那襦裙不知做了什麼變動,瞧著更能勾勒出腰身來,上襦小衣似乎更短些、也更緊些,勾勒出誘人的弧線。

  劉協一個直男,自然說不出這衣裳上究竟有什麼不同,愣一愣,才認出這女孩是伏壽。她頭上還簪了兩朵淡紫的小花,瞧著素雅而又生機煥然。

  劉清見皇帝目光落在伏壽身上,她是極樂見此事的。皇帝終歸是要有皇后的,她在長樂宮與伏壽相處一二年下來,雖不算關係極好,但總也是知根知底,總比外面來個什麼大臣的女兒要好些。

  劉清忙拉了伏壽一把,指著她烏黑柔順的發上,對皇帝笑道:「我來考考皇帝——你可認得這是什麼花?」

  伏壽只垂著頭,似乎是有些羞澀,不曾開口。

  劉協此來是為了犒勞孫夫人,雖認出了那花,仍是笑道:「朕雖不知,但想來該是孫夫人的手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