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蔡琰瞥了唐珏一眼,道:「既然如此,我便留下來陪王妃吧。」

  劉清惱道:「你也不去,她也不去,那我也不必去了。」她看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的伏壽,安慰道:「那你自己去吧,我讓宮裡的護衛陪你一同去。」

  伏壽正願意自己前去,聞言忙應了,便往曹府而去。

  第113章

  董意聽說伏壽來了, 有些驚訝,也有些喜悅,忙前來迎接, 握著伏壽的手, 輕聲道:「是我失禮, 竟叫姐姐來見我。」

  伏壽一路行來,打量著這處皇帝賞下來的院落,倒也並不如何華貴,見董意已是換了婦人裝扮,有些生疏, 見她笑起來仍是舊時模樣, 才笑道:「你不想我, 我卻想你。」

  「我如何不想姐姐。」其實董意自出嫁之後, 還真的很少會想起宮中事情。實在是因為她的新婚之夜太過震撼,在那之後足足四五個月, 她都不願意往前院去,倒不是害怕, 而是一想到那晚的血腥氣,她就會感到渾身起雞皮疙瘩。就算是亂世之中, 她也是官宦人家養大的小姐, 何曾見過那樣瘋狂的場景。

  伏壽同她到了房中。

  兩人說了一些宮中舊事, 無非是當初在長樂宮中同食同宿的情誼,與一些零碎的小事,串不成太過深厚的情誼。

  董意清楚伏壽的個性, 知道她不會莫名其妙就來找自己,因靜靜等她開口。

  伏壽望著她,道:「你當初為何要求去?」

  如果按照家中的安排, 兩人此刻都該還在宮中。

  董意倒沒有迴避這個問題,有些出神得想了一想,道:「我如今已為人婦,再說這些話有些不妥。因是姐姐問的,我才說了,還望姐姐不要對外講。我在長樂宮中,因緣際會,與蔡先生有過幾句交談……」

  伏壽知道董意生得好、又性情和融,與新人舊人的關係都能處得不錯。長樂宮相處中,董意得了蔡先生青眼。不像她,是個有些嘴笨的,到如今與蔡先生也不過只是泛泛罷了。

  蔡先生常伴皇帝身邊,對皇帝的心思自然比她們摸得准。

  董意坐在窗前,伸出一根細白的手指抵在自己腮邊,柔聲低語道:「他是皇帝,想要什麼不成?他既然不要,自然是他不想要的緣故。我不清楚姐姐家中是什麼情況,但我家中與陛下有親,想來他此時還不好拂了長輩面子。我好好的女兒家,既然他無心,我又何必自甘下賤?家中長輩雖有安排,可這一生卻需我來過。」

  伏壽望著她柔聲低語的模樣,自己雖然同為女子,卻也覺心動,不知不覺間聽得痴了。

  「總留在宮中,終是不成的。說我天真也好,說我不懂事也罷,我便挑了一個自己願意的,剛巧他也願意。」董意微微一笑,真好似融融日光都落在她眸中,「可做的事情這麼多,何必只在未央宮?」

  董意偏過頭來,看向伏壽,笑道:「我胡言亂語,叫姐姐見笑了。」

  伏壽回過神來,有些口吃,道:「我竟真不知道……你是這般想的……」

  董意笑道:「這只是我自己的糊塗話。姐姐與我還是不同的,你乃是大長公主之女——陛下終歸要有皇后的。」

  伏壽低頭,不知自己心中是何滋味,口中道:「這話可說不得……」

  董意自覺大約是婚後膽子也大了,笑道:「說得說不得,反正我也說了。來日你要治我的罪,那我也受著。」言外之意,仍是拿伏壽做了准皇后。

  伏壽岔開道:「你這府中也自在。曹公子雙親都不在長安城中……」

  董意道:「是啊……」她應著伏壽的話,轉了話題道:「我倒是寧願他們都在長安城中,也好過叫夫君日夜懸心。」

  董意的公婆,正是如今還在徐州的曹操與丁夫人。

  曹操二次攻打徐州之時,後方起火,陳宮鼓動張邈,請來呂布。

  呂布與曹操相持不下,直到建安元年旱災之後又是蝗災,別說百姓,就連士兵也都沒有糧食了。兩方再打下去,就是兩敗俱傷,一起餓死,白白便宜了旁人。於是兩方分別退開,先去籌糧。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接到了長安城中發來的家書,才知道長子曹昂已經在皇帝主持下,娶了董承之女為妻。

  董承乃是皇親,這門婚事曹操還是滿意的。丁夫人因為多年與兒子分隔兩地,原本就一直擔心兒子的婚事,眼見兒子終於成親,且是良配,雖然沒有實際見到,仍有些不能放心,但既然丈夫說,且的確也是官宦之女,到底比從前是要放鬆了些——至少長安城中,兒子身邊有人照顧了。

  曹昂的家書中,不僅告訴了父母自己成婚一事,也將長安城中屯田、防災等方法說了。他到底放心不下父親在徐州,受到兩面夾擊,況且今年的災情,整個山東區域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他也希望能幫到父親。

  曹操見了信中內容,頗有些喜悅,拿給荀彧看,笑道:「你看看,這長安城中的舉措,竟與你所言,相差無幾。」

  荀彧也已經為曹操指出,當今亂世之下,兩軍交戰,其實打的是糧食儲備。因為沒有糧食,雙方不得不退去籌糧。但如果此時一方有糧,而另一方糧盡,那就不是一回事兒了。在這個各地軍閥還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夠吃就去搶當地民眾,食物太過就丟掉輜重的時代,荀彧也已經察覺,建立自己的糧食系統是至關重要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