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修聽到後面,也不禁點頭贊同。

  劉協看他放鬆下來,微微一笑,又遞了一份摺子給他看,「你給朕看了份寫了好幾日的文書,朕也給你一份好東西瞧瞧。」

  楊修總覺得皇帝這種「相提並論」有點怪怪的,他那可是正經的新政理念與舉措。雖然腹誹,但楊修還是接過了那摺子來,卻見是匯報的各處傳言——對於皇帝動手清理長安城中一十八豪族的各種版本說法。

  各種千奇百怪的傳言都有,有的把皇帝說成了普度眾生的神仙,有的把皇帝說成了殺人不眨眼的妖怪,但是在這些荒誕不羈的傳言中,有一種最普遍的,流傳在各地方割據勢力之中的——那就是這絕不是一個十四歲皇帝能做出來的事情,這不是屬於正常少年的手腕與狠辣,皇帝身後還有一個幕後主使者。

  也許是反叛的勢力們更願意相信,占據了大義的皇帝,終究還是個傀儡。

  而真正可怕的另有其人,但是那個人沒有名分,不過是與他們一般的野心家。

  楊修看到一條說自己父親楊彪才是真正朝廷之主的傳言,想到當初被蒙在鼓裡的老父親,再抬眸看一眼正悠然自得剝葡萄的皇帝,不禁舔了舔發乾的嘴唇,春風得意的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了有苦說不出來的滋味。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下周見!

  第110章

  建安元年的洛陽城郊, 冬夜冷得駭人,漢室陵墓外守夜的士卒或坐或歪靠在樹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取暖。

  自去年領帝命而出, 李利帶著這五千人馬入駐洛陽, 修葺漢墓, 守衛宮廷,到如今差事已經辦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約束底下的人心,琢磨皇帝什麼時候給他發來新的命令。他雖有五千人馬,但是這洛陽城中卻還是袁紹的地盤。皇帝的意思, 並不願意叫他跟東邊的諸侯起衝突, 只是要他作為前哨, 瞭望一二, 搜集情報,定時呈送長安城中。

  而洛陽城中真正管事兒的, 乃是袁紹表奏的司隸校尉,那是袁紹的人。便如同當初袁紹要暗中下手除掉呂布, 也是借著表奏他為司隸校尉的由頭,要在呂布赴任路上將他做掉。這也證明了呂布的確相信, 袁紹是有這個能力的——他叫誰做這司隸校尉, 誰就能做這司隸校尉。而這洛陽附近, 也由袁紹經營多載,自早在何進掌權時,袁紹便做過司隸校尉。

  李利既然不能跟袁紹的人起正面衝突, 便只能龜縮在原本的洛陽皇宮與漢室陵墓兩處,四處遊走打探消息。在別人的地界上,自然要跟對方搞好關係。李利清楚, 自己這五千兵馬,站在前沿,恐怕還不夠袁紹吃一口的,所以他跟當地的司隸校尉關係也還不錯。

  雖說軍中不能飲酒,但這樣的冷天,又沒有迫在眉睫的戰事,李利夜巡路上時不時便飲一口隨身的酒囊,也好暖和暖和身子。

  「將軍,咱們潁川的人回來了。」親兵在他耳邊低語。

  當初董卓兵起西涼,好不威風。待到董卓伏誅,又有李傕、郭汜接了他的大旗。當日西涼軍劍指長安,兵過潁川時,曾擄走弘農王妃,李傕恐怕也有過皇帝大夢。等到後來長安城下,李傕、郭汜皆折戟,剩了一個弘農王妃,無處安置,又不敢告人,只能秘密養在李傕侄子李暹院中。

  而弘農王妃潁川舊籍,李傕當日也有留下親信之人。如今雖然李傕已死,弘農王妃重見天日入了長樂宮,但是潁川舊籍的李氏親信卻未與李利斷了聯繫。

  李利已許久未曾聽到潁川的消息,頓了頓才反應過來,是當初叔父留在弘農王妃族中的人,道:「來了洛陽?潁川出什麼事兒了?」

  「倒沒出什麼事兒,就是弘農王妃父親任上被盜賊殺了,據說是陛下體恤弘農王妃,因此差人往潁川接她親眷入長安。王妃母親便帶著闔族一同往長安去了,臨行前將大半奴僕都遣散了,咱們的人便也打發回來了。」

  李利並不在意,只「唔」了一聲表示知道了,心裡還盤算著今夜給長安的密信要如何寫。

  「不過……」那親兵湊近了些,低聲道:「那些被遣散的奴僕里,有些人私下裡的說詞,恐怕將軍會感興趣。有些在內宅服侍的奴婢,都說王妃弟媳的那個兒子來得有些蹊蹺。」

  李利聽到此處,其實還未在意,一笑道:「難道是外人的種?」他只當是唐家私下的一些醜聞。

  「是府里管事兒的婆子,說那年王妃弟媳雖然對外說是懷了孩子,但她進去奏報,有一回分明看見王妃弟媳肚子是平的。誰知道沒兩個月就生產了,還是個男孩。又說當初服侍婦人生產的婆子,後來都沒了消息。」那親兵又道:「不過這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兒,興許是唐家不用她們了,將她們遣散了,她們心中懷恨,便編出這些怪話來。」

  李利凝起眉頭,回憶當初跟著叔父在潁川時的見聞。但是他當時的全副心神,都放在即將要與長安展開的大戰上,心中還對叔父關鍵時刻要去尋美的做法頗有微詞,對唐家的事情也沒有很上心。後來藏著弘農王妃,也是他弟弟李暹的手筆,他自己並沒有太多參與。現在想起來,他對弘農王妃印象已經很淡了,只依稀記得一個異常瘦削的女子身影。

  那親兵見李利不說話,便轉了話題,跺跺腳搓著手道:「今年這天氣真古怪。將軍,咱們在洛陽就這麼待下去麼?天天守著陵墓,也不見死人能活過來。」他嘆了口氣,「長安城該不是忘了咱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