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曹昂忙起身見禮。已經過了數日,他身上的傷口也開始結痂了。

  劉協頷首上前,目光落在他身前案几上的食盒上,走過去,笑道:「什麼茶點這樣香?朕剛巧也餓了。」

  曹昂忙道:「這是蔡先生奉陛下之命,自長樂宮送來的。陛下若要用時,著人再進一份新的。這一盒臣動過了……」劉協一面打開那食盒,一面心中想著,蔡琰與曹昂,年歲學識門第,倒也都相當。他動作很快,已然打開了食盒,卻見底層的空食盒裡果然有一方粉色的帕子,只是帕子上卻繡著一個「董」字,並非劉協所想的那般。

  劉協愣了一愣,仍將食盒放好。

  宮中一切都照著制式用度,是不許用這等帶著私人印記之物的。敢在宮中用這等繡著姓氏的手帕,定然不是普通的宮女,長樂宮中敢用繡「董」手帕的,恐怕只有董承之女,董意。

  劉協想到那日騎射課上曾見過的董意,倒是記得那女孩用功上進,容貌也是上佳的。從前沒這樣想過,如今將董意和曹昂放到一處想,倒是越想越般配了。

  曹昂見皇帝默然坐著不語,想了想,還是解釋道:「想來是做茶點之人一時疏漏……」

  劉協輕笑道:「這便是子脩你想當然了。宮中女子對這等貼身之物,最是精細留心的,斷然不會錯放。」

  曹昂原是想等長樂宮的人收回食盒,便假作什麼都沒發生過。

  劉協道:「子脩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了。」

  曹昂只是一笑。

  劉協又道:「這次的事情,朕知道你受了委屈。這樁婚事,朕一定叫你滿意。你看……董承之女如何?」

  董承乃是皇帝的親族,其女雖是庶出,但家中只此一女。

  曹昂自己原也是庶出,養在嫡母膝下。

  坦白來說,兩人是極為相配的。

  曹昂在腦海中搜尋著董承之女的模樣,卻只是一片茫然,仿佛在大典禮上曾見過其身影,卻也不能分清究竟哪個才是。況且董承之女,如陽安大長公主之女一般,養在長樂宮中,原是大家心知肚明要入後宮的。

  此刻皇帝卻要將董承之女許配給他……

  曹昂恐怕是這一方手帕叫皇帝誤會了,卻也不好直言解釋,道:「臣一向不曾於這上面用心。便如家父所言,臣一切聽從陛下安排。」頓了頓,又道:「陛下已經親政,不知於自己大婚一事,可有安排?」

  劉協沒想到會被反問,便屏退左右,道:「朕同你說實話,長樂宮中幾位,朕都無心。外戚之禍,從前的教訓還不夠多麼?」

  不管是伏壽還是董意,一旦入後宮,誕下皇子,那麼藉助母族勢力,立時便不可遏制。

  從前外戚作亂,還都是民間選的皇后,其勢力都叫皇帝難以駕馭,更何況似陽安大長公主府或是董承這般,原本就掌握兵權的。

  曹昂明白了這一點,心道自己左右是該成家了,何不順勢為皇帝分憂呢?便算是應下了與董家結親一事。

  長樂宮中,董意也正在惴惴不安。

  連日來,蔡琰從長樂宮帶茶點往未央宮,顯然是要奉給陛下的。

  董意與伏壽便都有些意動。她們原本也都有些廚藝,做些茶點不在話下。當此機會,兩人不約而同,便都主動要來做這茶點。

  其實原本廚房自有下人去做,等閒哪裡要用兩位小姐動手。

  蔡琰也知道兩人另有心思,奈何長公主在旁幫腔。

  劉清不知內情,道:「她們想做,便叫她們做。」她當然也希望皇帝早日大婚,也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就這麼陰錯陽差的,寄託了董意一片少女心意的帕子,便這麼夾在食盒中送到了曹昂面前,又給汪雨報知了皇帝。若是呈給皇帝之物,食盒中的帕子早在進入未央宮之前早已給查檢出來。

  董意左等右等,誰知道最後卻等來了與蔡琰同去探看曹都尉的差事。

  董意坐在未央宮偏殿中,遵照蔡琰的話,撿起一冊詩集來,隔著屏風念給裡面的人聽。

  她覺得事情有些不對——那內室的人,斷然不會是皇帝,竟多半是聽說在此養傷的曹都尉。

  蔡先生向來行事有度,不會突然如此行事,那必然是奉了誰的命令——是長公主,還是……陛下?

  董意心神不安,連著來未央宮偏殿讀了兩日書。

  第三日,皇帝召見了她的父親。

  然後,皇帝賜婚的旨意便下來了。

  董意跪伏在長樂宮院中,聽著皇帝身邊的黃門汪雨宣讀旨意。

  皇帝封了她做縣主,將她嫁給了騎都尉曹子脩。

  董意站起身來,迎著仲夏的烈日,忽然間只覺頭暈目眩。她看向周圍道喜的一張張面孔,有些恍惚。

  想到這兩日內室偶爾傳出來的男子聲音,想到曾遠遠見過的騎都尉曹子脩,董意心中忽然湧出一種說不出的情緒,她說不明白,但是臉頰已然透出了粉色。終究還不過是十五六歲的女孩子,說什麼後宮爭霸,談什麼權力角逐,都抵不過一段楊柳春風般的少女心事。

  董意看向身邊扶著她胳膊的伏壽,終於徹徹底底鬆了口氣,露出了乾淨的笑容。

  若不是迫不得已,若不是誘惑貪念,哪個女孩願意學會勾心鬥角的手段。

  伏壽原是心中有些忐忑的,見董意如此笑了,也鬆了口氣,如她一般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