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協說到此處,雙眼發直,仿佛又見到上一世巡視時所親見的、蝗蟲自壕溝中破土而出的場景。他頓了頓,回過神來,輕聲嘆道:「這火燒法也好,撲殺法也罷,甚至是埋殺之法,也只能滅小股的蝗蟲。若是遇上了大災之年,蝗蟲蔽空而來,這些法子便都沒用了。百姓只能想出這些法子,也只能做到這些滅蟲之法,那是他們的無奈之處。朕既為天子,朝廷受百姓貢納,便是為他們解這些難處困厄的。」

  楊修低頭疾寫,而一旁的伏德與淳于陽也早聽入了神。

  在皇帝偶爾不語的空當里,大帳之中唯有筆尖快速划過硬紙面的沙沙聲。

  劉協道:「需知這蝗蟲,單獨一隻並無可怕之處,但往往遮天蔽空而來,此物產卵極多,兩月便可成蟲。算一次可產三百枚卵,一年產三到五次來算,若不加防治,只一年光景,十隻蝗蟲可得多少新蝗?若是百隻、千隻,甚或百萬之巨呢?」

  楊修只想一想,便覺頭皮發麻,忍不住停筆摩挲了一下自己手臂。

  「所以這治蝗災,重點在於防。如今春夏之交,正是捕蝗卵的好時機。捕卵一石,便能叫秋日的蝗蟲少去百石。朕從前曾聽熟知農事之人說過,這蝗蟲將卵產在土地之中,從地面上看有小孔處,便知底下乃是蝗蟲卵,將那蟲卵挖出來,或是火焚,或是曬乾,總之叫它不能成活。至於這蟲卵上方土地的孔,到底是何等孔狀,朕已記不真切。著朝廷發旨,布於州郡,選鄉間老農,多有知曉者。」

  劉協又道:「這是滅蟲卵,來防蝗災。若要成體系,多年防治,那便要多方面下手。為何旱年多蝗災?因這蝗蟲產卵在土地里,唯有乾旱的年景,蟲卵不被水淹,多能破土成蟲的緣故。」他上一世為皇帝,令朝廷推行防治蝗蟲的政令,已經非常條理全面,此時一一道來,當真熟稔,當下伸出一根指頭,道:「這一條,便是在蝗災多發之處,勘察河道,興修渠道,既能保種田之用,使得旱澇無災,又能水淹滅卵。而若是不好修渠道之處,便於收割作物之後火燒土地,既使土地肥沃,又能滅蟲卵。」

  「若當真蝗災連年之處,且又地勢較低,不如便因地制宜,將之改為水塘,養些魚蝦之物,民眾得以果腹。」劉協不慌不忙伸出第二根手指,「況且天造萬物,相生相剋。這蝗蟲便沒有怕的東西了麼?有的,它們雖然數量眾多,卻也經不住雞鴨鵝啄食。使蝗災區的百姓,家家都養禽類,或雞或鴨,大鵝又能看門護主……」劉協說到此處,忽然想到上一世走訪鄉間,雖然已是當地官員安排過的人家,但不妨那家養的大鵝騰空飛過柵欄,將一眾隨行官員啄得斯文掃地,那當地官員也嚇得面如土色——衝撞了聖駕,這還得了?彼時,他雖然給眾人護在中間,毫髮無傷,但卻也算是見識了大鵝之能,斷然不敢小覷的。

  劉協微微一笑,從記憶中回過神來,道:「待到蝗蟲來時,便叫當地官府將各家雞鴨都集合起來,也是一支滅蝗蟲的大軍。」他說到此處,心中暗嘆,若是能將後世的生物農藥帶到此時來,作用可就太大了。可是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此時連化學農藥都沒有,恐怕要生產力再發展個兩三倍,才能負擔得起以陳醋灌蝗蟲卵土孔這樣的法子。

  劉協伸出第三個手指,又道:「這第三條,便是改換作物。蝗蟲喜食粟米谷糧,然而卻不吃大豆、苜蓿,於果樹損傷也少。蝗蟲多發之地,由朝廷出面,給民眾提供樹苗糧種,再給更換作物的補助,幫助當地民眾改換種植的作物,使之免受蝗災之害。具體細則,就有勞文先匯同尚書台諸位大人擬定了,恐怕各地標準也要有所不同,總要與當地收益相符。」

  他條條分明,說了這許多,此時才坐下來,低頭慢慢飲茶。

  楊修舒了口氣,正以為是結束了,才要擱下筆,就聽皇帝在上首,因為一時間說了太多話,聲音有些微微的沙啞。「後面這三條,都是防以後蝗災的法子。眼前這二年的蝗災,百姓遭受了,沒有糧食,又如何活命?便叫他們以蝗蟲來換米糧。如今春夏之交,正是蝗蟲將出之時,才出的蝗蟲尚且無法高飛,這等蝗蝻,令百姓捕捉了來,每一升換米有定數——朕意以五斗為佳。具體還要文先匯同尚書台諸位大人,視朝廷餘糧與百姓所需裁定。又或者有地方百姓願意得錢的,將米糧換成銅錢也可。這些都還是粗政,具體要看不同地方、不同季節,也並非定了兌換的量,便自此不改了。或者得蝗蝻五升的,給細谷一升或是粗谷二升。朕此時隨口說的,只是這麼個意思。回頭再定細則。」

  直到此時,才算說完。

  劉協走到楊修身邊,垂眸一看,贊了一聲「好文筆,好才思」。

  他的話一停,楊修的筆也停了,此時紙上墨跡未乾,已經劉協方才所說的治蝗之法,寫作了一篇文辭典雅的旨意。

  楊修心中才更是嘆服。沒想到皇帝年輕,卻能於剎那之間想出這許多滅蝗之法,不僅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連百姓受災用糧——卻並非白給,而是要以蝗蝻換糧也想到了。這裡面哪一條單拎出來,都是朝中那些如父親一般的老臣才能有的見地,誰知道……

  楊修忍不住端詳了皇帝一眼,見他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面容清俊,而神色凝重,只能感嘆天子便是不同於常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