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裡面得了命令,打開鐵門,卻只許劉備一人入內。

  劉備解了佩劍,將馬留給兩位弟弟,跟隨兵士入了堡壘,卻見裡面還有一道門,這道門卻是連兵士都不許入內了——而且這道門也絲毫沒有要打開的意思。

  劉備便在門外道:「將軍,是我。」初時低聲不應,漸而高聲,卻聽裡面猛地響起婦人之聲,那女子聲量洪亮,劉備不防,倒是嚇了一跳。

  「將軍說,徐州戰事,陶謙吃緊,來信請你去援手。你這便去吧。」那婦人話音方落,就見門邊小窗開了一道縫隙,「啪」的一聲丟出來一封信。

  劉備駭極,冷汗涔出,不敢多言,應聲上前,撿了那信,快步而出。直到出了層層堡壘,離開了易縣,劉備才緩和過來,長出一口氣。

  張飛忙問道:「究竟是怎麼了?竟叫大哥這樣的人物也嚇白了臉。」

  劉備嘆息道:「這半年來,我聽說公孫瓚深居不出,遣退左右,男子七歲以上便不許近身。又說他只許妻妾入內,屯糧百萬斛,令婦人習為大聲,代為傳令。從前不曾親見,只當是旁人訛傳,自然是越傳越誇張,做不得准。今日親見,竟是分毫不差。」

  想當初那公孫瓚俊秀勇猛,做了太守佳婿,帶兵而出,威震塞外在先,大破黃巾在後,雄踞幽州而南望冀州,實乃當世一大英豪,不過三五年間,竟到了這等地步,豈不叫人心驚。他如今疏遠賓客,深居不出,身邊謀士猛將不日也將離散,怕是要晚景淒涼,最好的結局不過困守幽州。

  張飛聽得發笑,道:「他叫袁紹嚇破了膽。」

  關羽道:「他從前那一支白馬義士,都是精良騎兵,多年追隨。界橋一戰,全軍覆沒,給袁紹打沒了。他失了這支騎兵,再不好出來征戰。」

  劉備沒有參與討論,至此才拆了那封信細看,慢悠悠道:「陶謙竟知道我,還來信要咱們去幫手。他在徐州與兗州牧曹操交手,日久疲敝了,正需要生力軍前去支援。」

  三人都心中清楚,這一去正是機會,此後不必再回幽州。

  關羽、張飛都覺鬆快,當即打點起義從,領了在平原縣經營下的一千兵丁,便要上路,趕赴徐州郯縣。

  劉備道:「兩位弟弟先行,我隨後便至。」他卻還要是與在幽州結識的幾位勇士一一話別,只尋到趙子龍處之時,不曾見人,不禁遺憾而歸,卻又在自己居處見到了。

  劉備大喜,忙上前緊緊握住趙雲雙手,連聲道:「弟弟原來在此處,叫我好找。」

  趙雲乃是本郡人士,身高八丈,雄偉勇武,被舉薦後跟隨了公孫瓚,而後又與劉備結識。

  劉備有意交好有識之士,自然不能放過趙雲。

  趙雲道:「前番家中來信,說是家兄病逝,我這是要回家奔喪了,故此來與兄長作別。」

  劉備忙道節哀,又講了自己要往徐州支援陶謙之事,臨別拉著趙雲的手,再三叮囑,約定來日再會。

  在徐州,懷著家仇的曹操勢如破竹,領兵一舉拿下了徐州首府彭城。憤怒與仇恨沖昏了他的頭腦,此時的曹操正是盛年,又有喪父之痛,且為陶謙所辱,舉兵過處,竟大行屠殺,戰俘、官吏、民眾、甚至恰在其間的商人手藝人,都難逃一劫。

  陶謙難擋其銳,只得退到沂蒙山下郯縣,據險而守,等待盟友支援。

  徐州原本還在觀望的豪族士人對曹操大失所望。

  其中便有諸葛一族。居於徐州琅琊陽縣的這一支,原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後人中有諸葛珪與諸葛玄這對兄弟,出仕為官。兄長諸葛珪曾為兗州泰山郡丞,可惜前兩年病亡,弟弟諸葛玄原是在荊州劉表處做事,聞訊來奔,照料兄長後事與留下的年幼子女。

  諸葛珪前頭的妻子早亡,只留下一子諸葛瑾,如今年已二十能奉養繼母。後妻所出的孩子卻還年幼,兒子裡諸葛亮只十三歲,諸葛均就更小了,更不必提還有幾個未出嫁的女兒。

  諸葛玄來到徐州,為兄長料理後事,照拂子女,原待守孝期過了,再做定奪,誰知道正遇上曹操與陶謙之爭。

  眼見徐州生靈塗炭,陽縣許多人家都背棄了祖墳,攜帶老弱,流亡逃生,諸葛玄便下了決心,喚了大侄子諸葛瑾來,同去見寡嫂,道:「徐州形勢如此,想必一時難了。孩子們還小,受不得這等兵亂。我所供事的荊州,州牧大人乃敦厚長者,重禮修學、保境安民,可避戰亂。我意將幾個侄子侄女接去撫育,來請嫂嫂同行。」

  章氏流淚道:「孩子們託付給小叔,我再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只是你哥哥葬在此地,我怎能棄他而去,叫他獨自留在此處。只求小叔成全我這片心,叫我留在老宅為你哥哥守墓。」

  諸葛瑾忙道:「守墓原是兒子應盡的孝道。弟弟妹妹們都小,還需母親照料。請母親與叔父同去,此間便交給兒子。」又連連再勸。

  諸葛玄也一力相邀。

  章氏仍是流淚,只不再說話,想來是默許了兩人的提議。

  十三歲的諸葛亮坐在破舊的馬車上,牽著弟弟諸葛均發顫的手,目光掠過母親緊皺的眉頭,望向車窗外煙塵滾滾的土路。漫漫長路上,除了他們一族,再無行人,道旁的田地是荒蕪的黯淡黃色,不時有幾具沒來得及收斂的屍體趴在路旁闖入眼帘——也許是已經無人來收斂了。出行二十里,不聞一聲狗吠雞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