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這片刻之間,周圍的人都反應過來了。

  汪雨與孫平忙都上前。

  汪雨彎腰拿手帕擦去長公主挽起的褲腿上沾著的泥。

  孫平站的位置則剛好隔開了劉清與張繡。她扶住劉清,助她站穩,笑道:「這等粗笨的活原不是殿下這樣的精貴人做的。」

  劉清方才險些摔倒,當眾出醜,此時驚魂甫定,臉色漲紅,也不知是羞是惱,低頭撫了撫裙面,忽覺食指刺痛,轉過來看時,卻見指尖扎了一根纖細的木刺。

  汪雨忙道:「奴婢死罪。這犁備的粗糙,傷了殿下的手。」

  孫平自己滿手老繭,見劉清十指粉粉嫩嫩,扎了這樣一根細木刺,不禁也叫道:「哎唷,這可怎麼好?殿下別動,我給您夾出來。」她動作利落,當下一手兩指掐緊劉清受傷處,另一隻手捏住木刺尖端,一瞬間便將那木刺拔出來了。

  劉清低頭看著微微紅腫的食指,原並不如何疼痛,然而身邊人都這樣緊張,倒又像是出了大事一般。她眼裡夾著羞惱的淚,一時沒想好要不要任它流淌出來。

  劉協此時潤過了喉嚨,見狀失笑,道:「你們都散了。皇姐又不是三歲小兒,就是真跌一跤,這泥地鬆軟,還能傷了不成?不過狼狽些罷了。」

  劉清便也破涕為笑,攆走汪雨與匆匆趕來的宮女,仍叫孫平趕牛,重又握住犁柄,道:「你們別都圍在這裡,倒像出了什麼大事兒一般。」她這才看向還站在一旁的青年男子,見他灰衣短打扮,也看不出身份,濃眉黑眸,長得倒是挺精神,道:「我方才就算摔一跤,都沒你拎我那一下拽得我胳膊疼。」

  張繡一愣,沒料到長公主非但不謝他還要怪他。

  他忙垂首道:「臣唐突……」心中連道,壞了壞了。

  劉清不以為意,一擺手道:「給你將功贖罪的機會。你來幫我壓著犁柄,別叫它再翻起來。」

  張繡又是一愣,快步趨前,道一聲得罪,站在長公主側旁,伸手,與長公主一前一後按住了犁柄。

  劉清原是個自來熟,一面犁地,一面同張繡說話。

  一行地犁完,張繡姓甚名何,年齡職務,籍貫來歷,可有婚配,性情大概,便都給劉清摸清楚了。

  劉協見張繡向劉清獻殷勤,只遠遠看著,隱有思量。

  陽安大長公主劉華帶著柔夫人等女眷,備下麥飯,見眾人忙完,便呈上麥飯。

  從前人都是用羹飯,後來麵食傳入中原,人們學會了將麥米碾成細面,再做成美食,飲食也就精緻多了。在這之前,如小麥之類的食物,都是像做米飯一樣,只脫了外殼,便蒸熟了吃的,滋味可想而知。

  如今雖是亂世,然而此時能入濯龍園的官員,在家總能吃些湯餅,用的仍是精米細面。

  這等粗糙麥飯,自然有些難以下咽。

  劉協先端起碗來,底下人只好跟著扒飯。

  劉協看眾人皺著眉頭、伸直脖子往下咽的樣子,雖然自己也覺口中麥飯粗糲,仍是細細咀嚼後咽了下去。

  一碗麥飯用完,劉協將空碗遞給汪雨,道:「朕與諸君,說起來尊貴,然而究其根本,原是不事生產之人,全憑百姓供養。我等每日用的精米細面,還要挑剔飲食,多好遠方之物。供養我等的百姓,每日能有這樣一碗麥飯,卻已殊為不易。多的話朕也不必再講,諸君都是飽學之士,聖人的書里也都寫著的。」

  眾人聽了,心中各有思量。

  伏德見母親皺眉細咀,知她牙口不好,因悄聲道:「母親,給兒子吧。陛下不會怪罪的。」

  陽安大長公主不語搖頭,慢慢將一口麥飯都咽了下去,才輕聲道:「難道我是怕陛下怪罪麼?」

  伏德望著母親。

  陽安大長公主望向皇帝,感嘆道:「祖宗都看著的。」

  她原是桓帝長女。桓帝駕崩無子,才有了靈帝繼位。靈帝崩,而有少帝劉辯。董卓入洛陽,更立新君,而有劉協。

  陽安大長公主這一生,經歷了太多起伏,才等到一個劉協,以繼先父之志,以承大漢天下。

  一時用過麥飯,眾人散去,伏德要跟隨在皇帝身邊。

  陽安大長公主劉華起身遲緩,柔夫人與劉清忙一左一右扶住她。

  劉華左右一望,道:「你們年輕,還能看到好時候。」

  劉清笑道:「姑母這是怎麼了?十八歲的人說這等話作甚?」

  眾人都笑了。

  劉華又向柔夫人道:「聽聞溫侯不日啟程,你我相交一場。我設宴送你,你來不來?」

  柔夫人忙笑道:「大長公主給妾身設宴,妾身何德何能?只明日將軍要帶我出城,別的時候只要殿下發話。」她很願意離開長安,離開這個掩埋了她虧心事的地方,因此神情雀躍。

  「出城?」陽安大長公主笑道:「這就要離開了長安了。怎麼還趕著這兩日出城?」

  柔夫人粉面含羞,在陽安大長公主耳邊低聲吐出兩個字,「求子。」

  陽安大長公主瞭然,笑著拍她手背。

  劉清見她倆笑得神秘,不解追問道:「怎麼啦?我沒聽到——柔夫人你也告訴告訴我呀!」

  於是陽安大長公主與柔夫人笑得越發歡快了。

  柔夫人笑嘆道:「還是我那婢女告訴的好地方。從前原是我誤會她了。」

  陽安大長公主聽在耳中,心神一凝,仍是笑著,沒有再說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