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然馬超年少輕狂,卻也萬沒料到皇帝如此看重自己,不禁心頭一熱。

  忽然近處的士卒讓出路來,卻是皇甫嵩接到消息,匆匆趕來。

  劉協便道:「淳于陽,你領著馬小將軍去歇息,明日再帶他來宮中見朕。朕過去同老將軍說幾句話。」

  淳于陽答應著,望著皇帝遠去的背影,撞撞馬超肩膀,帶著點彆扭的熱情,道:「喂,你知道陛下說的『買櫝還珠』是什麼意思麼?哎,你別走啊。我是說你邊地長大,可能對成語俗語沒那麼熟悉,你要是不懂,我可以給你解釋啊……」

  馬超臉色發黑,從牙縫裡擠出倆字來,「閉嘴!」

  「哎,你別走那麼快——你走錯路了!這邊才是回宮的路,今晚你住我隔壁如何?當然你想住一個屋討論劍術,我也沒意見……」淳于陽忙帶人跟上馬超,一來是防他走脫,二來也是拜師學藝。

  而另一邊劉協在皇甫嵩陪同下,大略看了一番戰俘營中情形,與已經空蕩蕩的馬廄。

  皇甫嵩道;「方才溫侯來過,將俘獲的西隴戰馬都帶走了。」

  劉協微微皺眉,道:「朕不是說叫他給你留一千戰馬?」

  皇甫嵩攥著白鬍子,平和道:「溫侯說等下叫人換營中一千戰馬過來,給老臣這裡補足。」

  西隴戰馬精良,呂布全數帶走,再另外將自己麾下的劣馬換下來一千匹,遞給皇甫嵩。以皇甫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準則,多半也不會將事情鬧大。然而皇甫嵩也不傻,因此聽說皇帝親來,忙就趕過來,領著皇帝視察一番,呂布的行逕自然逃不過皇帝的眼睛。

  呂布這等行為,雖不是蠻力明搶,卻也不過是小孩子的把戲。

  這也正是劉協為他哀嘆之處。

  劉協便道:「原來如此。」仿佛並不在意。

  皇甫嵩便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仍是語氣平和,轉而說起戰俘的安排。

  然而君臣兩人,里子裡都是老謀深算的,也都知道越是平淡簡短的話語裡,藏著的事情也就越深遠重大。

  呂布對這些一無所知,忙了一夜,捉住了作亂的胡軫,報了當初「必斬一青綬」的仇,未央殿爭三輔之地,又好好噁心了一把王允,狠狠出了口惡氣,而後再往自己帳下拉來了幾千匹西隴良馬。

  好事接二連三,呂布快活極了。

  圍城之困既解,西隴軍也散了,長安城眼看旬月之間,都不會再有戰事。呂布回府之後,便飲酒鬆快起來,酒後看美人,別有風情,盤算著往三輔之地去後,如何在周邊盤剝劫掠,增強自己兵馬,不禁越想越是樂陶陶起來。

  柔夫人陪他看了一會兒歌舞,道:「大人,陽安大長公主那裡有邀約,您說妾身還去麼?」

  呂布不以為意,道:「你自去便是。」他仍是盯著堂下起舞的幾位美人,柔夫人能與陽安大長公主交好,他也是樂見的。

  柔夫人便退出來,直到出府上了馬車,卻也不見身邊服侍的丫鬟黃鶯兒。她便問左右黃鶯兒何在。

  左右相顧惶惑,顯然不敢得罪黃鶯兒,最後只道:「鶯兒姐姐早起出角門買花去了,一直也沒回來。」

  柔夫人冷笑道:「連你們都來騙我。她如今要買花,哪裡還用親自去?早有你們這些會巴結的,跑著去給買來了,不用她走一步地。」

  左右便都垂首不作聲。

  柔夫人到了陽安大長公主府上,余怒未消,雖然笑著遮掩,然而哪裡瞞得過陽安大長公主的眼睛。

  劉華執著柔夫人之手,細瞧她眉目神色,笑道:「是哪個惹惱了妹妹?該不是將軍新納了美人,叫妹妹打翻了醋瓶子?」

  劉清在旁嗑著瓜子,也學著姑母的樣子,打量著柔夫人,笑道:「若真為這事兒,我幫你去說溫侯。」她總還記得呂布是個老實人,通情達理還會聊天。

  柔夫人心裡這樁大秘密埋了太久,雖然不敢對人言,卻終是忍不住要露點口風,嘆氣道:「我也不怕兩位殿下笑,實在是身邊的婢女猖狂,都怪我素日太過寵慣,只當自己妹妹般疼愛……」

  而柔夫人口中「妹妹般疼愛」的黃鶯兒,此刻正在城郊一處道觀廂房裡,緊張不安地等待著。

  門板輕微一動,走進來一位五十如許、深衣高冠的清瘦男子。

  正是尚書王允。

  作者有話要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感謝在2020-05-09 07:58:52~2020-05-10 08:02:0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打分:-2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銅宸申、鬼鬼龍鳳佩、2020得償所願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7章

  黃鶯兒一見來人, 忙起身相迎,竟是口呼「父親」。

  王允沉默而坐。

  黃鶯兒小心翼翼覷著王允面色,殷勤問道:「父親大人一向可好?您不曾發話, 女兒也不敢擅自求見。」

  王允嘆了一聲, 道:「恐怕你我父女無緣。」

  黃鶯兒失望又錯愕, 強笑道:「父親何出此言?當初城中兵禍,生父賣我,是父親路上撞見,憐我與您早夭的女兒有幾分相像,因此將我買下。恰董卓府中沒有得力之人, 見父親終日發愁, 女兒便自請入太師府中為婢女。後來女兒跟隨那董卓寵妾柔兒, 同入溫侯府中。父親恐怕彼時認回女兒, 要叫溫侯疑心,這才延宕至今。女兒這條命都是父親買回來的, 不管是在溫侯府中還是在太師府中,就算回不了父親身邊, 女兒心裡也總是記掛著父親的。父親怎得說出父女無緣這等話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