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日地動, 小皇帝心血來潮要看地動儀。這不, 就給看管庫房的宮人汪雨抓住機會賣了個好。小皇帝便將那汪雨調到身邊, 從此親近起來。

  連從前立下過擎天保駕大功的閔貢都退了一射之地。

  汪雨年紀不大,孤身一人, 原本入宮準備淨身的,誰知道還沒等動刀, 宮中先就大亂起來, 宦官都被殺盡了。宮中人手短缺,他便以宮人身份看管庫房留了下來, 一留就是三年。他容貌清秀,為人機靈,雖是驟然得皇帝親信, 但對宮人仍是不卑不亢, 頗得人心。

  自從董卓死後,閔貢便覺得自己身份尷尬起來。連老上司王允聯繫他也不如從前緊密了。論起來,所有宮人郎官之中,閔貢才是服侍皇帝時間最長的。但不知道為什麼,閔貢總覺得皇帝對他不冷不熱, 仿佛知道他暗中向王允匯報等事。

  閔貢收回目光,不再看汪雨,安慰著自己,也許都是他胡思亂想罷了。

  若小皇帝果然知道,前幾日哪裡還會賞他點心?

  劉協走出未央殿來,已換好了騎射衣裳。只見他窄袖短裝,半年來個子抽條,看身高仿佛已是大人,只是太瘦,臉上看起來倒是神采奕奕。

  汪雨跟在皇帝身側,捧著皇帝要用的弓箭,竟是比曹昂等人還要更近一些。

  閔貢行禮,笑道:「陛下今日這麼早就開練?這日頭還沒下去呢。」

  劉協「唔」了一聲,這幾日早已敏銳得察覺到了閔貢等人的態度變化。從前董卓掌權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他這皇帝乃是傀儡,哪日董卓發起昏來,他不只皇位不保,甚至可能人頭落地。如今董卓已除,他也安然長到了十二歲,只要再堅持兩年,到時候王允還政,他就會成為親政的皇帝,逐步成長為實權皇帝。不只是高階宮人態度變了,朝中百官也多有變化。

  簡單來說,劉協的話比以前更有分量了。

  雖然這分量還是輕微的,但總是好的跡象。

  「陛下,不等溫侯大人了麼?」閔貢小跑跟著皇帝的步伐。

  劉協先步射練手,就立在高階之上,三箭連射,都釘入三丈外的靶心。他鬆動了一下肩膀,漫不經心道:「奉先師父在尚書台議事,哪能這麼快過來。」

  話音未落,就見呂布慢吞吞從西安門方向走過來,一副心情不佳的樣子。

  劉協微微挑眉,目光在呂布身上掠過,重又拉弓引箭。

  讓呂布參與尚書台議事,乃是劉協的意思。

  如今的尚書台中,基本所有人都是王允曾經的「戰友」,核心成員都是密謀過除掉董卓之事的。這種情況下,王允從尚書台發出的詔書,劉協想要更改會非常困難。就比如王允派李肅去緝拿牛輔一事,宮裡還沒有消息,李肅人都已經出了關中。

  劉協需要自己的人在尚書台。

  原本最佳人選該是盧植,然而盧植從去歲就纏綿病著,堅持來給皇帝上課已是不易,難以顧及太過繁重的政務,就是放到尚書台,也是個榮譽成員,沒辦法整理細務,也就沒什麼發言權。

  而次優的人員荀攸,則是對王允把持的朝廷持悲觀態度,經皇帝允許,拿了蜀漢太守的職位,亂世中遁走避禍去了。

  劉協數了數手上的人,就只剩呂布既有誅殺董卓之功,資格夠得上,又勉強能在王允與他之間算得上是他的人了。

  所以劉協發入尚書台人員名單時,御筆一揮,添上了呂布的名字。

  這對呂布來說,原是好事。

  尚書台,可是天下的權力中樞,誰會不想入內呢?

  但是呂布沒想到,就連劉協也輕忽了一點,那就是此時士人對武人的歧視,那是相當嚴重的。尚書台中的王允也好,士孫仆也罷,都是跟袁紹差不多的主,就是大家聊起來,都能數到三四代之前的老祖宗是同朝做官的,這就是世家大族。而呂布呢?不好意思,你呂布的爸爸是誰?

  礙於小皇帝的面子,也礙於呂布誅滅董卓這不可磨滅的大功,尚書台眾官員不好明面上說什麼,但是議事做決策時,對呂布的無視是不約而同的。

  甚至可以說,呂布是被一群士人給排擠了。

  呂布是個武將,也不懂這些文化人的彎彎繞繞,只覺得一日下來,自己的提議都沒人理,偶爾說了什麼,就能看到倆官員對視一眼,仿佛在暗中嘲弄他一般,偏偏又沒什麼能擺出來說的證據。

  呂布在尚書台打卡了兩天,就生了一肚子氣,今日家中還出了點事,從前董卓那個跟了自己的妾室柔兒落了胎。

  公事家事,都不叫人省心。

  呂布這日在尚書台便提前告退,來給小皇帝上騎射課了,順便準備把在尚書台的差事給辭了——又不多領俸祿,還要受一肚子閒氣。

  「陛下,」呂布走到小皇帝跟前,也不掩飾,開口便道:「這尚書台的位子臣怕是做不來。」

  劉協看他神色,已猜到幾分,笑道:「奉先師父來得正好。朕今日想往西邊倉池畔練一番,還要師父教朕。」

  呂布一愣,一時竟忘了辭去尚書台職務之事。

  雖然都是射箭,但不同的姿態下,難度差別是很大的。一般來說,步射是最簡單的,就是站在地上,射定靶或移動靶。

  經過近三年的練習,小皇帝的步射準頭已經是遠超大多數人,只是礙於年歲氣力,射程不夠遠,還要等以後力量發展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