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協無奈,道:「皇姐你再來這麼鬧,朕只好派馮玉去西涼做官了。」

  劉清立時就像鋸了嘴兒的葫蘆,不吭聲了。

  這事兒當晚沒了下文,可是又過了幾日,有確鑿的消息傳出來,不只劉協知道了,整個長安城都傳遍了。

  董卓要將他的一個外孫女嫁給皇帝。

  董家要出一個皇后了!

  閔貢小心翼翼奉上一盞新茶,覷著皇帝面色,小聲道:「陛下,潤潤喉嚨吧——您一整日都沒說話了。」

  劉協看一眼自己倒映在茶水中的尚顯稚嫩的面容,不禁苦笑,闔目將一盞茶水一飲而盡,仿佛在吞苦藥一般。

  作者有話要說:聽到大家強烈的「看不夠」呼聲了,我會加更的。

  今天半夜寫不完的話,明天也會加更,放心。

  不過大家不要等,今晚就算寫出來,估計也要凌晨三點左右了。

  晚安。感謝在2020-04-07 23:36:22~2020-04-08 23:29:2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不憶、阿里巴巴、銅宸申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小卷子 5瓶;吟遊詩人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2章

  是夜, 劉協在內室睡下,外面守夜之人乃是淳于陽。

  曹昂該是已經跟隨伏德出城去了,不知道他已經走出了多遠。

  那方祭酒回到漢中,將信呈給張魯之後, 張魯也該有所反應了吧。

  盧植這老師的名頭大約還能管點用, 但願公孫瓚能明辨厲害, 照著他安排的計劃去做。否則分解袁紹的勢力, 一時間還真不容易, 也就難以給曹操出頭的機會……

  唔,大婚, 真是可笑。人心的欲望真是沒有止境吶。

  千絲萬縷,都在劉協心中。

  他朦朧中才要睡去, 忽覺夢中一陣天地動搖, 黑暗中睜開眼睛,愣了一愣, 才覺出來——不是夢!他身下的床正在晃動!

  是地動!

  劉協一躍而起,衝出內室,正與衝進來的淳于陽撞在一處。

  「陛下!」

  劉協不及細說, 扯起淳于陽胳膊, 道:「走!」帶著他往大殿外衝去,直到外面的空地上才停下,這才察覺自己是赤腳站著的,腳底板刺痛。

  淳于陽將自己的鞋履除下來,放到皇帝身前。

  劉協也不推辭, 踩在那鞋面上,蹭去腳底的碎石土塊,仰頭望天,只見今夜無月,而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

  這一會工夫,宮人們也都反應過來了。

  大隊人馬跑過來,問聖駕是否安好,說是城中發生了地動。

  地面還有微顫,但是目之所及,沒有屋舍倒塌,劉協估摸著大約是個小型地震,卻也不可不防,道:「宮中各處檢視,看是否有坍塌之處,是否有走水之處,不要小禍變成大禍。」又道:「傳信給那個叫劉囂的校尉,董卓給他這個差事,可不只是盤剝民財的,叫他即刻起身,帶人檢視城中情形,一如宮中之例,若有絲毫差池,朕難道辦不了他一個校尉嗎?」

  宮人諾諾聽令,有去傳信的,有去檢視的,也有求神拜佛的。

  已有宮人取了新鞋履來。

  劉協蹬上鞋子,將淳于陽的讓出來,道:「將床搬出來,大家今夜都在外面睡下。」

  劉協安排完了這些,見宮人已搬出床來,往床邊走了兩步,忽然頓住,急聲道:「傳召蔡邕。」宮人一愣,「現在?」

  大半夜的,又剛地動過,陛下怎麼忽然要傳召一個素無往來的文臣?

  劉協道:「速去!」

  宮人不敢耽擱,忙飛跑去傳信。

  閔貢在側,道:「陛下可是受驚了?要找人占卜一番?」

  劉協道:「你替朕去皇姐宮中瞧一眼,朕擔心她受驚。」

  這是把閔貢支開了。

  一時蔡邕深夜趕來,就在殿外空地上,面見坐在床上的劉協。

  事出突然,時間緊迫,劉協便徑直道:「久聞伯喈(蔡邕字)大名,只是聽說仲穎與你親厚,朕無緣由不好冒然召見,恐怕惹得仲穎疑心於你。今夜地動,恰好朕有一樁心頭大事,懸而未決,只有伯喈一人能解。」

  他這一番話,卻是預設了蔡邕並不與董卓齊心。

  實情也的確如此。

  蔡邕一愣,他是老實人,道:「陛下請講。臣必當竭盡所能。」

  「仲穎一向信服伯喈你的學問人品。可是他入長安以來,行事猖狂,身邊又被小人環繞,恐怕要越行越錯,最後於他自己不利,於家國社稷也不利。他恐怕自己心中也有些不安。恰逢地動,仲穎本就心中不安,又承此天罰,定然更為惶恐,不日便將向你求問。果真如此,希望伯喈到時候能說幾句忠直之話,既是救國家,也是救仲穎。」

  劉協也知道蔡邕是個老實人,如果說是為了救國家,卻要害董卓,恐怕蔡邕還要為難。畢竟董卓雖然猖狂放肆,但對蔡邕的確不錯。所以劉協要說,既是救國家,也是救董卓,免去蔡邕的兩難。

  蔡邕忙道:「陛下要臣說什麼?」

  「到時候,你就告訴仲穎,地動乃是因為地下陰氣太重的緣故。而地下陰氣之所以會太重,是因為世間有大臣逾越了規矩制度。朕要求一點,朕不可能娶他的外孫女為皇后,你最好叫他打消了此類念頭。至於其它的,他逾制之處可就太多了,你就撿著最看不過眼的勸他幾句吧。朕相信以伯喈你的學識見解,必然能叫仲穎信服。」劉協平靜道:「這是為了仲穎好。朕雖然在宮中,卻也聽聞義士刺殺仲穎之舉,不下兩三例了。這樣下去還得了?都是因為他行事太過張狂的緣故。不過,你不必提起這是朕的意思,明白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