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堅無奈,只能撤出洛陽城,回擊周喁。周喁敗走,孔伷病死,孫堅終於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豫州刺史,以此為大本營,若善加經營,大約也能有迎回天子那一日。

  但是孫堅頗受掣肘,因為他投奔的袁術,乃是個心高氣傲卻又同時自卑敏感的人。手下打了敗仗,袁術固然要發怒。可是手下太能打了,袁術又覺得受到威脅。

  袁術乃是袁紹的親弟弟。只是因為兩人的大伯沒有後嗣,家裡才將袁紹過繼給了長房,名義上成了堂兄弟。袁紹名聲大,會經營。袁術比起來,就沒那麼吸引人眼球了。如今因為董卓在洛陽城中殺了袁氏闔族,天下人都同情袁氏,舉事都打著袁氏的招牌,許多能人也都來投奔袁氏。孫堅投奔了袁術,就好比曹操投奔了袁紹。

  如今孫堅坐實了豫州刺史之職,他本人能征善戰,手下既有孫氏親族,又有黃蓋、程普等外姓將領。假以時日,孫堅便能控制豫州全境,而後往洛陽及周邊郡縣發展。

  袁術看到了這一點,便覺得坐立不安。他擔心自己控制不了孫堅。因為他手下能打的,就這一個孫堅。一旦孫堅超過了他的掌控範圍,袁術就廢了。

  恰好此時荊州刺史劉表逐漸控制了七郡中的六個,只剩一個南陽郡還在袁術手中。雙方人馬在南陽郡周邊經常發生摩擦。劉表自己覺得乃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刺史,遣走袁術乃是正義的,秣馬厲兵,準備北上把南陽郡也拿下,徹底統治荊州。

  袁術便以此為藉口,要求孫堅回師攻打劉表。

  誰知就是在這一場戰役中,孫堅死了。他在夜戰中,被劉表手下的黃祖以暗箭射傷,當場身亡,連遺言都不曾留下。

  傳國玉璽與皇帝的書信都被他妥善密藏,他年僅十七歲的長子孫策,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孫策等子女都與母親在舒縣,距離孫堅死去的地方何止千里。

  軍中唯有孫堅的侄子孫賁跟隨。

  孫賁無心戀戰,扶著孫堅的靈柩,率軍返回南陽郡。

  消息傳到長安城中,劉協聽完符節令與中藏府令的匯報,沉默良久,道:「那孫堅死時壽數幾何?」

  符節令道:「年方三十七歲。」

  三十七歲,正是個將軍最成熟的年紀。

  劉協心中痛惜,又問道:「孫堅死後,他帳下兵馬歸屬於誰?」

  中藏府令道:「那孫將軍自長沙郡北上而後,帳下兵馬總有萬人之數。如今孫將軍一死,他的兒女都在舒縣,路途遙遠。他的侄子孫賁卻不能服眾。孫將軍帳下兵馬,半數為袁術所收攏整編。」

  劉協冷哼一聲,看不上袁術這等行徑,頓了頓,道:「你二人遠道而來,不辱使命,朕心甚慰。且下去歇息,待朕召見,伺後自有封賞。」

  符節令與中藏府令都連稱不敢。

  符節令泣道:「如今傳國玉璽與陛下書信,都不知落在何方。當日孫將軍接到書信,說此事重大,恐袁術等人侵奪,秘而不宣。如今孫將軍猝然而死,不曾留下遺言,其子孫後人亦不知此事。小臣愧殺!」

  劉協溫和道:「朕說你們做得好就是做得好。孫堅夜戰,受暗箭而死,這誰又能撂倒?」他捏了捏眉心,安撫完二人,叫他們退下,自己坐在案後沉思。

  小黑狗已長夠了身量,此時從案幾下爬出來,扒著皇帝的膝頭跳上去,找了個舒服的姿勢,安安穩穩又趴下去。

  董卓被戰事拖住,朝廷初平元年西遷,如今已是初平二年的正月,他卻還沒有來到長安。

  長安城中,皇帝最大。

  劉協獲得了長達半年的相對自由。

  連小黑狗跟著他,也逐漸變得性情平和了,不再稍有動靜,便驚慌不已。

  劉協抱狗起身,道:「去大長公主府。」

  閔貢等人這一年來,早已習慣,聞言便為皇帝換上便服,出皇宮往大長公主府而去。

  劉協在相對自由的這一年來,敲打過幾遍身邊侍從之後,在內宮範圍內,算是可以做到說一不二了。至於朝堂之上,他囿於年齡,真正能插手操控的事情並不多。

  在長安城中這一年,劉協經常出宮往陽安大長公主府上去。

  在旁人看來,這是皇帝的親眷府邸,又有皇帝的親姐姐長公主劉清在,皇帝時時造訪,乃是人之常情。

  卻不知劉協駕臨陽安大長公主府不過是個幌子,入府之後,逛一圈,換套衣裳,劉協便作公子哥打扮,在伏德陪同下,出府往長安城中去了。

  這次也不例外。

  劉協見了伏德,一開口便問道:「米可備下了?」

  伏德笑道:「都備好了,就在外面馬車上。」

  劉協笑問道:「朕的備好了,你的呢?」

  伏德道:「陛下與臣,兩人共十斗,總計二十升,都備齊整了。」

  劉協撫掌笑道:「此前是誰勸朕,不可行此魯莽之舉的?怎麼也跟著朕胡鬧起來?」

  伏德無奈,摸摸鼻子,嘆氣道:「這一年來跟著陛下,多少荒唐事也做了。若是給母親知曉,非捶我不可。再添一樁,又算得什麼?」

  劉協微笑道:「你再過幾年回看,便知此時隨朕所行斷非荒唐事,都是天下事。」

  伏德也不知是認可了,還是自知不好與皇帝爭辯,只風度翩翩一笑,道:「總之陛下下令,臣照著做便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