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鳳帝氣的恨不得揍她:「就你歪理多!」心裡卻不得不承認她說的有道理。

  太女留在她身邊從小悉心教導,都是按著繼承人的方法培養的,可是卻培養出了只會玩弄政治權術人心的繼承人,而端王執意要去外面讀書遊學,幾乎等於野生野長,對天下民生的看法卻自成一體,若論憂國憂民,還是要屬端王心系黎民百姓了。

  鳳帝心裡很是欣賞她,面上卻要拿出一副發狠的模樣來指著她罵:「你也太無法無天了!打小就主意正,小小年紀開府,又跑到外面去讀書,朕只當你跟著岑夫子好生讀書的,誰知道你卻跑到滄浪崖去習武,還四處亂跑經商,你眼裡可還有母皇與你父君?」

  怪道她時常寫回來的家書都是各處送過來的,對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頗深,原來已經跑過這麼多地方了。

  程陶案後,鳳帝對朱記也做了一番了解,一面感嘆謝君平有經商天賦,一面又可惜她容貌被毀,又慶幸讓她入了戶部,沒想到朱記背後真正的大老闆居然是自家閨女,實是大出意外。

  作者有話要說:  寫完收工,大家晚安!

  第七十七章

  燕雲度冷眼旁觀, 心裡不得不感嘆, 外界傳聞端王深得聖寵, 果然傳言不假,這母女倆人分明是親緣在前, 君臣之儀在後, 鳳帝的責備里隱含著為母的驕傲。

  母子二人正敘別情, 門外有御林軍統領王嵩求見,說押進宮裡的犯人審訊有了進展, 前來稟報。

  謝逸華起身要避開:「既然母皇有政事在身, 不如兒臣先去父君宮裡請安!」

  鳳帝抬手阻止她:「此事與你有關, 你跟安定郡公都留下來聽一聽結果也好。」

  王嵩與莫愁乃是鳳帝多年心腹, 宮城防衛多倚重此二人。她進來之時,見到端王婦夫一怔, 隨即神色正常上前見禮。

  鳳帝道:「既然是稟報押進宮裡的犯人審訊結果, 端王正好也聽一聽。」

  王嵩道:「啟稟陛下,微臣審訊了莫統領帶回來的犯人, 發現……發現那帶頭的匪首卻是失蹤多時的仇英騏。

  「仇英騏?」謝逸華聽到這個名字,整個人都緊繃成了一根弦。

  鳳帝道:「阿言聽說過仇英騏?」

  謝逸華也不想瞞她,道:「母皇總覺得兒臣年紀小,但兒臣卻恰巧知道當年藍萱在北疆被彈劾貪污剋扣軍餉, 據說是畏罪自殺, 正是心腹仇英騏指正,此後她就不知所蹤,我雖不知道她生成什麼模樣, 但這些年來也是到處在尋她,真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鳳帝沒想到謝逸華居然也知道此事:「藍家之事你知道多少?」

  母女倆目光直視,大殿裡安靜極了,王嵩只覺得後背冷汗都要下來了,就連久在沙場的燕雲度也生怕帝王之怒,對端王起了猜忌之心,豈知端王目光磊落,根本不必閃避:「藍家長女藍萱當年被心腹指證之後據說畏罪自殺,次女藍芷在中州視察災情,被泥石泥所埋,短短一女藍家連折兩女,太傅急痛攻心之下也去了。只不知是天意還是人為。這些年兒臣閒來無事倒也查了查,發現個中曲折實不足為外人道也,證人也收集了十來個,還真就只差這位……仇英騏。」

  鳳帝早知次女聰慧,萬沒想到她的聰慧遠超太女許多,無論是這些年在外的默默所為,還是見識格局,心系黎民,皆有慈悲仁愛之心,卻也能藏得住事兒。

  「既然你手裡還有十來個證人,不如……交給母皇可好?」

  母女兩的視線再次在空中交匯,這麼多年謝逸華在鳳帝面前一直扮演著一個貼心仁義的孩子,與政治一竅不通,可是今天她將自己在外所為全部坦白,鳳帝已經知道她並非心無防備的孩子。

  ——也許藍家的事情在她心裡對做皇帝的母親也未嘗沒有戒備之心。

  但是謝逸華只是一笑,隨即道:「既然如此,我今日出宮就傳信讓他們把人押送進京,交由王大統領去審訊,我這裡還有供詞,就一併移交了,藍家之事總要也有個了局。」

  鳳帝點頭:「言之有理。」母女倆相視一笑,已有默契。

  ********************

  東宮裡,太女追問莫愁一路之上的見聞,莫愁也只講些安定郡的風土人情,余者不肯多說一句。

  太女便追問道:「聽說皇妹一路之上不太平安,可有此事?」

  莫愁訝異道:「太女殿下是從哪裡聽說的小人之言?端王殿下福澤深厚,微臣一路之上盡心竭力護送,未嘗有禍,若果真有此事,傳揚到陛下耳中,到時候治微臣一個護衛不力之罪,微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

  她一副怕事的模樣,似乎生怕途中發生的劫殺事件被太女知道,她捂的越嚴,太女就越想要尋根究底,兩人在太女的書房裡打起了太極。

  與此同時,謝安華數日不曾入東宮,今兒偏偏入東宮求見太女,結果書房門口的護衛攔著不讓她進,只道太女與人在書房議事,讓她改日再來。

  謝安華也志不在太女,只不過是在府里一些日子,忽然聽聞衛少真懷孕,心中一動,思慮再三,拖了些日子不見東宮有別的事情傳出,始覺自己是安全的,這才前來東宮一探消息。

  她才在東宮出現,便有人悄悄兒往衛少真處報訊,等她出來之時,衛少真卻從小徑處路過,作出個兩人偶然相遇的情形,與她禮見:「齊王殿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