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溫僖貴妃哪裡想得到懷疑親兒子?也就沒讓人檢查。一日日地,中毒愈深,最終身亡。就是死了,都沒想到是死在了最信任的兩個人身上。
敦郡王悔啊,他被利用了,他還把殺母兇手當成最要好的兄弟,被利用了個徹徹底底!被賣了還幫人數錢,說的就是他這種傻子!
雍正扶起他:「朕知道了。你是無心之過,溫僖貴母妃在天之久,不會怪你的。」
敦郡王還在狂嚎:「可是臣弟不能原諒自己!臣弟要待在景仁宮裡,一輩子都不出去,臣弟要向額娘懺悔!」
薩仁也說道:「皇上,您就應了我們吧,就當……把我們圈禁在景仁宮。」
這像什麼話?大選已經結束,景仁宮已經有了安排,是要修繕了給年嬪住的。敦郡王他們賴著不肯走,怎麼可以?
皇后提議:「乾脆把溫僖貴母妃慣用之物,都賜下搬去十弟府上吧。十弟睹物思情,也好紓解愧意。」
雍正許可。
於是,敦郡王和薩仁窩在府里足有兩年之久。再出來時,敦郡王一改原態,整個人成熟穩重了許多。
雍正二年,聖旨下,許廉郡王與福晉郭絡羅氏和離。
雍正三年,廉郡王病情日重,薨。
作者有話要說: 麼麼噠。
明天還有最後一個小番外,本文就正式完結啦。
第140章 番外三(全文完)
暢春園。
「太上皇,李大人、張大人、傅大人求見。」李德全進門稟報。
康熙一口回絕:「不見。」
「嗻。」李德全退了出去。
曦月好奇:「您就不問問是什麼事,直接就見都不見?」
康熙正色道:「曦月,朕已經不是皇帝了。現在坐皇位的,是胤禛。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卻謀其政,那叫越俎代庖。一個朝堂,不能有兩個皇帝。朕要是管了今天這事,那明天呢,後天呢?」
「胤禛登基未久,朝中不服他的頑固老臣不在少數。朕要是開了這個頭,胤禛以後的路就更難了,你讓朝臣們是聽他的,還是聽朕的?要是聽了朕的,朕退什麼位,做什麼太上皇?胤禛做個兒皇帝,遲早要被磨光了衝勁,此於大清江山大不利啊。」
曦月笑著說道:「太上皇英明。臣妾也希望您能徹底放下政事,好好休養身體。這些年來,您實在是太辛苦、太累太累了。」
康熙嘆道:「是啊。想當年,朕年輕的時候,木蘭圍獵哪次不是收穫巨豐。朕的十幾個兒子們,沒有一個能趕上朕那時候。可到底是老了,歲月不饒人啊。如今的朕,就是拉開你那把白樺小弓都嫌吃力了。」
曦月說道:「太上皇是在準噶爾之戰的時候傷了身子,太醫說過,您須得悉心調養,萬不可放鬆半分。」
康熙頷首。他做皇帝的最後十來年,確實大傷了元氣。一部分的原因是準噶爾之戰,更大的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廢太子、諸子奪嫡之事給操心的。
二阿哥胤礽做過的事,一一被揭穿,康熙氣得吐了血,暈了兩次;大阿哥胤禔自請要殺了胤礽,府里還挖出詛咒的巫蠱,康熙又被氣得大病一場;八阿哥胤禩搞了那麼多事,暗中收攏了超過半數朝臣,眾多民心,差點迫得康熙不得不立他為太子,康熙實是精心交瘁;還有立了胤禛做太子後,那些不服氣的頑固派們,也是個頭疼事。
就是康熙選擇退了位,事情也沒個消停!
雍正帝胤禛手段很是鐵腕,冷麵無情,效率是高了,辦事是方便了,治下是清明了,可是,不樂意的大人們也多了。
無他,他們能撈到的好處少了許多許多啊。
除了他們,還是真正全心全意懷念康熙的朝臣,怎麼看雍正都覺得比不得他皇阿瑪,遇上大事第一個稟報的還是康熙。一個個地,都擠到暢春園來求見。
康熙不勝其煩,他知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理,所以絕不再干政。
他還想多陪曦月幾年,看著他們的小兒子胤祄長大娶福晉,教導他們的大孫子弘暉成才,還有早早地給他們的寶貝小可愛外孫女從小培養個方方面面都滿分的好夫婿呢。
「曦月,想不想再跟朕出去微服私訪?」康熙提議。
曦月笑道:「好啊。」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事。康熙年輕的時候,也曾帶她微服私訪過幾次呢。沒想到年紀大了,還改不了這個喜好。
康熙說道:「這回,我們走得遠一點,時間也長一點。朕要走遍大清的各個地方,看看朕的治下究竟是個怎樣的情形。」如此,也能助胤禛治國。
十五歲的胤祄跑了過來:「皇阿瑪,皇額娘,兒臣也要跟你們一塊去。」
康熙皺眉:「小孩子添什麼亂?」
胤祄不服氣道:「皇阿瑪,兒臣已經長大了,都十五歲了!四哥像我這麼大的時候,都娶福晉了!」
康熙說道:「你跟你四哥能一樣嗎?你身子弱,乖乖在暢春園裡待著,少出門,別又病了。」
曦月勸道:「還是讓祄兒也跟上吧。臣妾想著,我們是不是把祄兒照顧得太仔細了,反倒不好。多出去轉轉,經歷經歷,可能對他的身子有好處。」
胤祄跟曦月年輕時如出一轍的黑亮杏眼滿是渴望地看著康熙:「皇阿瑪,兒臣求您了,您就許了兒臣吧。您年紀大了,兒臣同去,正好照顧您。」
敦郡王悔啊,他被利用了,他還把殺母兇手當成最要好的兄弟,被利用了個徹徹底底!被賣了還幫人數錢,說的就是他這種傻子!
雍正扶起他:「朕知道了。你是無心之過,溫僖貴母妃在天之久,不會怪你的。」
敦郡王還在狂嚎:「可是臣弟不能原諒自己!臣弟要待在景仁宮裡,一輩子都不出去,臣弟要向額娘懺悔!」
薩仁也說道:「皇上,您就應了我們吧,就當……把我們圈禁在景仁宮。」
這像什麼話?大選已經結束,景仁宮已經有了安排,是要修繕了給年嬪住的。敦郡王他們賴著不肯走,怎麼可以?
皇后提議:「乾脆把溫僖貴母妃慣用之物,都賜下搬去十弟府上吧。十弟睹物思情,也好紓解愧意。」
雍正許可。
於是,敦郡王和薩仁窩在府里足有兩年之久。再出來時,敦郡王一改原態,整個人成熟穩重了許多。
雍正二年,聖旨下,許廉郡王與福晉郭絡羅氏和離。
雍正三年,廉郡王病情日重,薨。
作者有話要說: 麼麼噠。
明天還有最後一個小番外,本文就正式完結啦。
第140章 番外三(全文完)
暢春園。
「太上皇,李大人、張大人、傅大人求見。」李德全進門稟報。
康熙一口回絕:「不見。」
「嗻。」李德全退了出去。
曦月好奇:「您就不問問是什麼事,直接就見都不見?」
康熙正色道:「曦月,朕已經不是皇帝了。現在坐皇位的,是胤禛。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卻謀其政,那叫越俎代庖。一個朝堂,不能有兩個皇帝。朕要是管了今天這事,那明天呢,後天呢?」
「胤禛登基未久,朝中不服他的頑固老臣不在少數。朕要是開了這個頭,胤禛以後的路就更難了,你讓朝臣們是聽他的,還是聽朕的?要是聽了朕的,朕退什麼位,做什麼太上皇?胤禛做個兒皇帝,遲早要被磨光了衝勁,此於大清江山大不利啊。」
曦月笑著說道:「太上皇英明。臣妾也希望您能徹底放下政事,好好休養身體。這些年來,您實在是太辛苦、太累太累了。」
康熙嘆道:「是啊。想當年,朕年輕的時候,木蘭圍獵哪次不是收穫巨豐。朕的十幾個兒子們,沒有一個能趕上朕那時候。可到底是老了,歲月不饒人啊。如今的朕,就是拉開你那把白樺小弓都嫌吃力了。」
曦月說道:「太上皇是在準噶爾之戰的時候傷了身子,太醫說過,您須得悉心調養,萬不可放鬆半分。」
康熙頷首。他做皇帝的最後十來年,確實大傷了元氣。一部分的原因是準噶爾之戰,更大的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廢太子、諸子奪嫡之事給操心的。
二阿哥胤礽做過的事,一一被揭穿,康熙氣得吐了血,暈了兩次;大阿哥胤禔自請要殺了胤礽,府里還挖出詛咒的巫蠱,康熙又被氣得大病一場;八阿哥胤禩搞了那麼多事,暗中收攏了超過半數朝臣,眾多民心,差點迫得康熙不得不立他為太子,康熙實是精心交瘁;還有立了胤禛做太子後,那些不服氣的頑固派們,也是個頭疼事。
就是康熙選擇退了位,事情也沒個消停!
雍正帝胤禛手段很是鐵腕,冷麵無情,效率是高了,辦事是方便了,治下是清明了,可是,不樂意的大人們也多了。
無他,他們能撈到的好處少了許多許多啊。
除了他們,還是真正全心全意懷念康熙的朝臣,怎麼看雍正都覺得比不得他皇阿瑪,遇上大事第一個稟報的還是康熙。一個個地,都擠到暢春園來求見。
康熙不勝其煩,他知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理,所以絕不再干政。
他還想多陪曦月幾年,看著他們的小兒子胤祄長大娶福晉,教導他們的大孫子弘暉成才,還有早早地給他們的寶貝小可愛外孫女從小培養個方方面面都滿分的好夫婿呢。
「曦月,想不想再跟朕出去微服私訪?」康熙提議。
曦月笑道:「好啊。」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事。康熙年輕的時候,也曾帶她微服私訪過幾次呢。沒想到年紀大了,還改不了這個喜好。
康熙說道:「這回,我們走得遠一點,時間也長一點。朕要走遍大清的各個地方,看看朕的治下究竟是個怎樣的情形。」如此,也能助胤禛治國。
十五歲的胤祄跑了過來:「皇阿瑪,皇額娘,兒臣也要跟你們一塊去。」
康熙皺眉:「小孩子添什麼亂?」
胤祄不服氣道:「皇阿瑪,兒臣已經長大了,都十五歲了!四哥像我這麼大的時候,都娶福晉了!」
康熙說道:「你跟你四哥能一樣嗎?你身子弱,乖乖在暢春園裡待著,少出門,別又病了。」
曦月勸道:「還是讓祄兒也跟上吧。臣妾想著,我們是不是把祄兒照顧得太仔細了,反倒不好。多出去轉轉,經歷經歷,可能對他的身子有好處。」
胤祄跟曦月年輕時如出一轍的黑亮杏眼滿是渴望地看著康熙:「皇阿瑪,兒臣求您了,您就許了兒臣吧。您年紀大了,兒臣同去,正好照顧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