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城到於安城,有近一個月的路程。

  阿爹一人在於安城我不放心,離開這樣久,世事難料,誰又知道幾個月後會發生什麼?

  我不敢走。

  但許多人都勸我走。

  他們說我雖年紀小,可也是一個州府的解元,比起旁的人,是有更大可能一舉中第的。

  可成了進士又能怎樣,做了官又能怎樣?

  但阿爹要我走,他要我一定去。

  他說張家村的村民,我的大伯,許許多多人都會關心照顧他,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

  甚至為了趕我走,他還說了許多狠話。

  阿爹說不動我的。

  但大夫告訴我,不要讓他心緒起伏太大,會影響身體。

  他終日生著氣,身體怎麼好得起來?

  中了榜眼之後,我把阿爹接來了京城。我在京城買了一座宅子。

  阿爹問我怎麼有這樣多的錢。

  我告訴他是我運氣好,隨手幫了一個渝林書院同窗的兄長。

  這些錢,都是他對我的回報。

  阿爹點頭,他看上去好像明白了,但我知道,阿爹的明白也僅限於這座宅子。

  阿爹遠不知道沈鐸的能力。當然了,阿爹只需要養好身體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他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

  做了翰林院的編修之後,我漸漸了解朝堂上下的許多事情。

  我見證了外戚倒台,內閣起勢。

  我以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即便只在翰林做個小小的編修,永遠只做個編修也好。

  皇帝還是找上了我,他拖著將行就木的身體,請求我照顧好太子,可我有什麼能力,我只是一個七品的翰林編修。但這個朝野上下,權力最大的人依舊不死心。

  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英武不凡的皇帝臨終託孤,既然要把太子交給一個七品的翰林編修。

  我甚至不明白皇帝哪裡來的信心。

  他真覺得我是品行端正值得託付的人,他真覺得我有能力做到他的要求?

  信心實在來得莫名其妙。

  興許是我把太多注意放在了翰林院,忽略了阿爹,阿爹的身體更差了,大夫告訴我,他熬不過這個冬天。

  孝期過後,我再次回到翰林。

  其實我不想繼續待在翰林,當阿爹臨走前和我說了很多。

  阿爹真是很了解我,他沒有給我留下退路。

  我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做一個翰林編修,三年之後我升任為翰林侍講,我答應了皇帝的請求。

  他說他會給我回報,他會給我一個空白的聖旨,上面蓋著傳國玉璽,上面的內容隨我填寫。

  可他要我做的事情,就註定了聖旨無論寫什麼都無法實現。

  最多最多這個聖旨只能保全我而已,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可我答應了。

  我不要空白的聖旨。

  「我死了之後把我的屍骨帶回張家村,葬在村頭的槐樹下。」

  聽到我的要求,皇帝死氣沉沉的臉,難得露出了幾分意外。

  他興許是在意外,我為何要把一條生路走成一條死路。

  他肯定不能明白。

  林初月不在,阿爹也不在,我一點牽掛都沒有,活著對我而言,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

  我得給自己找些事情做,像這樣的比較難以達到的就很好。

  我弄墨、雕刻、寫青詞,這些事情,在皇帝的刻意安排之下流傳出去。

  我很順利的投靠了次輔。

  但我看得出來,首輔並不信任我。

  直到我為救他,受了嚴重的刀傷,他才開始相信我。

  做個奸臣,是件很簡單的事情。難的是,在做奸臣的同時,我還得護著太子。

  但好在太子很聰明。

  他似乎知道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他好,他甚至有點依賴我。

  可在外人面前,他會對我表現出不喜的模樣。

  先皇死後,太子即位。

  首輔大人更加鬆懈了。

  那位曾經的工部尚書之子傅彥,在後頭做了許多的事情。

  御史自戕的那天,我從首輔大人的面上,看出了意外。

  可已經來不及了,他錯過了機會。

  傅彥比我想像中的,要更有能力。他身正影直,是個忠臣,這樣的人留給新帝,再好不過。

  除了他之外,還有承恩侯府的陳逸清。

  傅彥甚還和鎮國將軍有了聯繫。

  可不在北疆被收了兵權,只擔一個虛銜的鎮國將軍,作用並不大。

  但有這些人在,新帝拔除內閣爪牙,就不會那樣困難了。

  立冬這日,首輔大人總算坐不住了。

  他下令封鎖了京城,召集京營的衛軍以剷除亂臣賊子的名義,以箭羽對上了傅彥等人。

  首輔大人還是一如往常的自信,但我知道這些箭,很快就會轉向我們。

  在這之前,我有和新帝說過,讓他在午時打開我放在他案桌上的那個匣子。

  裡面裝著我最後的願望。

  幸好,新帝對我似乎還有幾分依賴。

  那位將軍下令放箭的時候,我轉身離開了首輔大人身旁,一步一步朝著太和門的方向走去

  但太和門離我有些距離,我沒有力氣走到那邊了。

  明明才是立冬,怎麼就下起了這樣大的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