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她可以暗自同那些人交好,傅彥不行,陳菀心可以,陳菀心那樣善良,如果她們成了朋友,即便後面的事情真如原書的發展,她也不至於無路可退。
她還有爹爹。
只要自己堅定的站在阿硯這邊。
她好後悔,她不理阿硯的時候,阿硯是不是很難過呢?
林初月跪坐在一旁,坐了很久就到李兒和朱兒催她去用膳。
「夫人,您進門到現在滴水未沾,再這樣下去大人就算醒過來了,您也熬不住啊。」
「是啊夫人,大人肯定也不願意看到您這樣的,您就當是心疼心疼大人也好。」
林初月緩緩起身,只是因為實在跪坐得太久,腿又麻又軟,身子不自覺的往後仰,幸好朱兒攙住了她的腰。
吃過飯後,林初月依舊坐在一旁。
裡間里點著燈,身後朱兒守著,她坐在床邊。
直到後半夜,床上的人才有了些許動靜。
那雙她一直抓著的手,輕輕握了握。
「阿硯……阿硯」林初月聲音很輕,生怕打擾到了身邊的他。
她看著他睫羽輕輕顫動,眼皮一點一點緩緩掀起,唇色依舊是蒼白寡淡的,還帶著幾分乾涸的皺。
朱兒端了水過來送到林初月手上。
「阿月。」
他嗓音低啞乾澀。
「我扶阿硯起來喝水好不好?」
「恩。」
她動作很小心,生怕牽動他身上的傷口。
喝完水後他的嘴唇多了幾分潤澤,看上去沒有那樣病弱讓人心疼了。
「阿硯以後……不許再避著我了。」
明明剛才還好好的等到邵硯山一醒過來,林初月卻是滿腔止不住的酸澀。
她聲調有些發抖:「我以後不強迫阿硯做不願意的事情,阿硯想怎樣便怎樣,只是……不要再受傷了,好不好?」
她這副模樣只讓邵硯山覺得心疼,比他身上的刀傷還要疼,他伸手,想要抱著她安慰她。
林初月搖了搖頭,抓住了他的手掌。
「阿硯傷好了我再抱阿硯。」
邵硯山扯著唇角,低聲道了一句好。
林初月當天就搬回來了,兩人默契的閉口不談之前的事情。
這些日子林初月一直悉心照料邵硯山,好在傷口癒合的很快,半月之後就沒什麼大礙了。期間,太醫院院判來過探望幾次,據說是得了李緯的意思,也是幸虧得了院判的幫助,邵硯山的傷才好得這樣快。
傷好之後,他很快回了翰林。
似乎因著這件事情,李緯對這位年輕的學士多了幾分信任,這翰林學士邵硯山還未做三年,又兼任了正三品的吏部侍郎。
成為了朝中上下,最年輕的內閣大臣。
這些的這些,林初月都下意識避而不聽。
她幾乎隔絕了外界一切,關於邵硯山與李緯等人的事情。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她都盡力做到不在意,甚至這幾年來,除了年節,她再也沒回過將軍府。
她知道自家爹爹是中立派,內心是看不慣李緯等人的行事的,只是隱而不發。
林初月也並不閒下來。
既然下了決心不反對阿硯,她便要為他鋪好後路。
打著豐足的招牌,她以邵硯山的名義向那些受到旱災澇災的地方捐獻銀兩,甚至還派了人過去義務救災。
除此之外,她還以邵硯山的名義為許多官學私學,捐銀捐物。人越是多的地方,越是眾口鑠金的地方,她越是要去。
想起來很簡單,要實施起來很難。並不是所有官學私學都願意接受他們的捐銀捐物,文人大多都有氣節,許多時候,散盡千金,也不能博得一個好的名聲。
但林初月始終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謀事在人。
她拿出了當時創辦豐足的精神,散盡萬金,只為在悠悠眾口中,為他爭取一分。
除了這些,林初月自是沒有忘記陳菀心。
彼時陳菀心已經嫁給了傅彥,兩人雖說相敬如賓琴瑟和鳴,但在許多人看來,都是陳菀心低嫁了。
林初月不在意,她十分努力的和陳菀心結交,企圖成為她的閨中密友。
很多時候,她覺得陳菀心似乎都已經看穿了她的目的,只是不拆穿而已,但林初月已經顧不得這樣多了,即便是表面和諧,多一分,對她都是有好處的。
要做這些,很累很累,可想到這些都是為了阿硯,都是為了給他們留一條退路,林初月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仁帝在位三十年,於年初春未崩猝,舉國同哀,朝野上下皆著素服,一片縞素。
新帝即位,而因新帝年幼方才十歲,還是個孩童,按例應由太傅李緯暫代處理政務,待到幼帝成年,再將權柄交回。
雖說李緯才是太傅,但除了輔佐朝政,教習幼帝一事,卻落到了邵硯山頭上。
他日日都要與幼帝待在一處,給幼帝講習經義,教導幼帝習文練字。
這些林初月都不清楚,她也不想讓自己清楚。
不知不覺便過了三年。
這日閒暇,林初月收到了身在淮安府的李挽琴寄來的信件。
李挽琴與袁述清的第二個孩子於上月降生,是個小女孩,玉雪精靈,活潑可愛,生出來就比平常的孩子漂亮許多,光是看李挽琴信中的描述林初月就覺得羨慕。
她還有爹爹。
只要自己堅定的站在阿硯這邊。
她好後悔,她不理阿硯的時候,阿硯是不是很難過呢?
林初月跪坐在一旁,坐了很久就到李兒和朱兒催她去用膳。
「夫人,您進門到現在滴水未沾,再這樣下去大人就算醒過來了,您也熬不住啊。」
「是啊夫人,大人肯定也不願意看到您這樣的,您就當是心疼心疼大人也好。」
林初月緩緩起身,只是因為實在跪坐得太久,腿又麻又軟,身子不自覺的往後仰,幸好朱兒攙住了她的腰。
吃過飯後,林初月依舊坐在一旁。
裡間里點著燈,身後朱兒守著,她坐在床邊。
直到後半夜,床上的人才有了些許動靜。
那雙她一直抓著的手,輕輕握了握。
「阿硯……阿硯」林初月聲音很輕,生怕打擾到了身邊的他。
她看著他睫羽輕輕顫動,眼皮一點一點緩緩掀起,唇色依舊是蒼白寡淡的,還帶著幾分乾涸的皺。
朱兒端了水過來送到林初月手上。
「阿月。」
他嗓音低啞乾澀。
「我扶阿硯起來喝水好不好?」
「恩。」
她動作很小心,生怕牽動他身上的傷口。
喝完水後他的嘴唇多了幾分潤澤,看上去沒有那樣病弱讓人心疼了。
「阿硯以後……不許再避著我了。」
明明剛才還好好的等到邵硯山一醒過來,林初月卻是滿腔止不住的酸澀。
她聲調有些發抖:「我以後不強迫阿硯做不願意的事情,阿硯想怎樣便怎樣,只是……不要再受傷了,好不好?」
她這副模樣只讓邵硯山覺得心疼,比他身上的刀傷還要疼,他伸手,想要抱著她安慰她。
林初月搖了搖頭,抓住了他的手掌。
「阿硯傷好了我再抱阿硯。」
邵硯山扯著唇角,低聲道了一句好。
林初月當天就搬回來了,兩人默契的閉口不談之前的事情。
這些日子林初月一直悉心照料邵硯山,好在傷口癒合的很快,半月之後就沒什麼大礙了。期間,太醫院院判來過探望幾次,據說是得了李緯的意思,也是幸虧得了院判的幫助,邵硯山的傷才好得這樣快。
傷好之後,他很快回了翰林。
似乎因著這件事情,李緯對這位年輕的學士多了幾分信任,這翰林學士邵硯山還未做三年,又兼任了正三品的吏部侍郎。
成為了朝中上下,最年輕的內閣大臣。
這些的這些,林初月都下意識避而不聽。
她幾乎隔絕了外界一切,關於邵硯山與李緯等人的事情。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她都盡力做到不在意,甚至這幾年來,除了年節,她再也沒回過將軍府。
她知道自家爹爹是中立派,內心是看不慣李緯等人的行事的,只是隱而不發。
林初月也並不閒下來。
既然下了決心不反對阿硯,她便要為他鋪好後路。
打著豐足的招牌,她以邵硯山的名義向那些受到旱災澇災的地方捐獻銀兩,甚至還派了人過去義務救災。
除此之外,她還以邵硯山的名義為許多官學私學,捐銀捐物。人越是多的地方,越是眾口鑠金的地方,她越是要去。
想起來很簡單,要實施起來很難。並不是所有官學私學都願意接受他們的捐銀捐物,文人大多都有氣節,許多時候,散盡千金,也不能博得一個好的名聲。
但林初月始終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謀事在人。
她拿出了當時創辦豐足的精神,散盡萬金,只為在悠悠眾口中,為他爭取一分。
除了這些,林初月自是沒有忘記陳菀心。
彼時陳菀心已經嫁給了傅彥,兩人雖說相敬如賓琴瑟和鳴,但在許多人看來,都是陳菀心低嫁了。
林初月不在意,她十分努力的和陳菀心結交,企圖成為她的閨中密友。
很多時候,她覺得陳菀心似乎都已經看穿了她的目的,只是不拆穿而已,但林初月已經顧不得這樣多了,即便是表面和諧,多一分,對她都是有好處的。
要做這些,很累很累,可想到這些都是為了阿硯,都是為了給他們留一條退路,林初月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仁帝在位三十年,於年初春未崩猝,舉國同哀,朝野上下皆著素服,一片縞素。
新帝即位,而因新帝年幼方才十歲,還是個孩童,按例應由太傅李緯暫代處理政務,待到幼帝成年,再將權柄交回。
雖說李緯才是太傅,但除了輔佐朝政,教習幼帝一事,卻落到了邵硯山頭上。
他日日都要與幼帝待在一處,給幼帝講習經義,教導幼帝習文練字。
這些林初月都不清楚,她也不想讓自己清楚。
不知不覺便過了三年。
這日閒暇,林初月收到了身在淮安府的李挽琴寄來的信件。
李挽琴與袁述清的第二個孩子於上月降生,是個小女孩,玉雪精靈,活潑可愛,生出來就比平常的孩子漂亮許多,光是看李挽琴信中的描述林初月就覺得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