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普及醫學之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4號,周三,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25號,周四,今天要去王校長家裡吃飯,所以徐一心又提前了一個小時下班。

  他們兩人到的時候,王校長和他兒子王其琛,還有王君驍,以及一位看著六十歲上下、身材魁梧的男士從裡面走了出來。

  長輩出來迎接,徐一心挺不好意思的。

  木修遠很平靜。他已經習以為常。

  多少年紀大的人求到神醫面前都是這樣的表情。還有醫學界的人,亦如此。

  兩人面帶笑容地跟眾人打招呼。

  王校長又給他們互相介紹。

  這位六十歲上下的男子就是王君驍的父親王旭傑。

  一樣的身材魁梧,只不過臉色並不好,看著就很沒精神,給人一種乏力的感覺,與他那看著高大健碩的身材很不搭調。

  木修遠通過「望聞問切」的「望」就基本能斷定是什麼毛病了。

  一行人回到客廳,王其琛泡茶給木修遠和徐一心。

  王君驍去廚房喊他媽媽過來。

  王夫人婆媳也一起出來跟徐一心和木修遠二人打招呼。

  都認識後,木修遠從徐一心的包里拿出脈枕,還有印著木家醫院LOGO的處方紙,以及某D國牌子的鋼筆,幫王家爸爸把脈。

  「王叔叔的身體和心理都透支得極厲害,往後健康值還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呈直線狀往下掉。若不及時調理,要不了幾年這具身體就會千瘡百孔衰敗完了。」

  王君驍著急地說道:「木教授,那我爸還能治好嗎?」

  「能調理的。只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慢慢將養。平時少憂思,勤鍛鍊,卻也不可貪多貪快超出負荷,要循序漸進。」

  「我記好了。我爸現在也不管事,就專心養身體。木教授所說的我們都能做到。」

  王君驍的媽媽李月女士跟著點頭:「木教授,需要什麼藥材儘管開口,我們都能找來,只要能治好病。」

  木修遠搖頭:「我們國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和系統觀,更注重部分與整體的聯繫。它是通過整體觀來辯證施治的。不需要多難得多貴重的藥材,就普通的野生藥材足矣。」

  眾人一臉懵懂。

  吃了這麼多年的藥,還以為很難治,需要什麼千年人參萬年靈芝之類的呢。

  「王叔叔的身體本來就沒有什麼太重的病症,只是虧損得厲害。因為年輕的時候……」

  王家人和王校長家人都頻頻點頭。

  木教授說得一點都沒錯!

  王媽媽道:「木教授,我丈夫吃了好幾年的西藥,都是這裡好了那裡不行,身體越來越差。」

  「西方醫學注重生理、病理、解剖等等,治療器質性疾病較有優勢。王叔叔的病症是虧空所致,用國醫草藥慢慢溫養比較合適。」

  在座的人都一臉求知慾。

  「國醫草藥是天然的草本植物,比西藥更安全,副作用也很小,只是它藥效很慢。西藥則是經過提純的,它的化學成分單一,對疾病治療有很快的作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對其他的人體器官造成損傷。」

  王君驍:「怪不得我爸經常是好了這裡,那裡又出問題。原來是副作用!」

  「對有些病人來說或許副作用沒有那麼明顯,但王叔叔的身體本來就是被嚴重透支的,所以副作用的反應又快又強烈……」

  眾人點頭,表示明白。

  「說白了就是,草藥治人,西藥治病,理論不同,各有利弊。區別是一個在面,一個在點。」

  大伙兒的求知慾很濃,全都露出一副願聞其詳的表情。

  「以感冒為例。國醫草藥主要是通過全身對感冒進行調整,而西藥則是針對引起感冒的病毒本身進行滅殺……」

  這麼一說,大家都明白了。

  「二者雖然理念不同、方法不同,但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治好病。所以,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治療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王爸爸:「那我們這些不懂醫的怎麼知道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的病情?」

  木修遠笑了笑,說:「草藥是通過整體的方式對人體的免疫器官、免疫細胞進行調整的;西藥更多的是精細到單純針對某一方向進行治療。」

  王校長:「也就是:國醫治本,西醫治標。」

  「對。故而病急性發作時最好看西醫,慢性病類就看國醫。國醫和西醫的基本理論不同,但殊途同歸。重要的是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眾人頻頻點頭。

  「王叔叔的身體是虧空後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各種疾病,需要慢慢養。老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這就已經說明了『養』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而且,國醫的治療手段很多,不限於湯劑,還有針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藥膳食療等等。」

  徐一心甜甜地笑道:「木修遠開藥膳方子幫我爺爺奶奶調理了一段時間,現在我爺爺奶奶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好了很多。」

  大伙兒自然是信她的話的。因為木教授不需要人替他吹牛。

  「藥膳食療是國醫的特色養生之道,它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對很多慢性病也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家齊刷刷地點頭,一副好好學生認真聽課的樣子。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疾病跟一個人的情緒息息相關。舉個很常見的病例,如女性的乳腺增生,只要緩解壓力、消除煩惱,保持心情舒暢和充足睡眠,它就會不藥而愈。」

  王其琛說道:「這世上也有許多病例,本來患了重症沒法治了,可病人出院後還保持樂觀的心態出去旅行,一段時間後回來再查,病症居然自行消失了。」

  眾人也從各類新聞上看到過此類的報導,知道確有其人其事。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古醫就已經注意到情志與疾病的關係,情志過於激烈就會引起相應臟器的損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怒傷肝、恐傷腎、憂思在肺脾……」

  王校長:「所以,樂觀豁達的人長壽。」

  「是的。我們國醫看病都是綜合患者的症狀特徵,分析、確定後辨證施治。同時能根據次要症狀靈活加減,一方多藥,煎湯同服。還能隨著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藥方和用量。」

  徐一心彎著眉眼說:「小說上、電視上的神醫就是這麼治病的。一段時間後就換新方子。」

  「處於不同的階段的治療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即使患的是同一種病,但國醫草藥的處方卻不相同。這就是國醫辨證論治的結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