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千年民藝傳奇鄉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天一早,木家三口在後花園酒店吃完早餐後,木修遠就打電話給徐一心。

  「心心,你們吃早餐了嗎?現在方便嗎?我帶爺爺奶奶過去?」

  「……」

  「沒事,我們也要出來走走的。」

  「……」

  「好。那我們現在就過去,到了家裡再聊。」

  木修遠掛了電話,與木爺爺和木奶奶出了酒店,漫步在村莊的小路上。

  空氣清新,晨光微暖,祖孫三人皆心情美妙。

  木奶奶看著她完美無缺的孫子說:「遠哥兒,我看心心家的長輩對你也是很滿意的。你要努力點,爭取明年把人娶回家。」這樣的話後年就該有小東西出來陪他們了。

  「嗯。」木修遠耳朵微燙。

  木爺爺樂呵呵地看著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說:「施施,遠哥兒跟你一樣聰明,他想的總能儘快實現。」

  木奶奶展顏:「是啊,遠哥兒比他爸媽都聰明。我們就不操心這些,專心與徐家人搞好關係就可以了。」

  「爺爺、奶奶,放心吧,我看得出來心心也是喜歡我的,只是還需要推她一把。我心裡有數呢。」

  「嗯。我們年紀大了,餘下的日子也沒幾年,就希望看到你結婚生子。我們走後,你就不用孤孤單單的一個人。」

  他們二老注重養生,不是因為怕死,而是捨不得丟下孫子一個人在世上孤零零的,所以努力讓自己年輕點,等他以後結婚生子了就能放心。

  徐家人都是老實厚道之人,待女婿定然如親子。

  「爺爺、奶奶,你們的身體狀況很好,至少能活過百歲。那時候重孫子重孫女也該成家立業了。」

  「嗯。我們先不說這些了,盡力活就是。」

  祖孫仨走到徐家時,正好徐家人在送焦燦若出門。

  「木爺爺、木奶奶,我去接了爍爍、高興先回外婆家,下午回來一起吃過晚飯後就回理江。」

  木奶奶點點頭,笑道:「好的。代問你們家人安好。」

  「好。」

  送走了焦燦若,徐媽媽就催徐一心陪木家祖孫三人出去玩。

  木奶奶提議徐爺爺和徐奶奶,還有徐一意、李子煜一起出去。徐媽媽要開店,徐爸爸要上班,所以才沒提他們。

  「心心,現在冬季了,我們去看候鳥齊集吧?這次我帶瞭望遠鏡過來。」

  「行。那大家都一起去吧,中午就在外面吃飯好了。」

  徐爺爺和徐奶奶當然很樂意陪客人出去玩的。

  徐一意和李子煜卻對看一眼,在彼此的眸子中都見看到了帶笑的自己。

  這個笑容並不是平常的那種微笑,而是只有他們彼此才懂的意味——趁機觀察、監視「敵情」!

  於是,李子煜開自己的車載上徐一意和徐爺爺、徐奶奶。

  木修遠開自己的車載著徐一心和木爺爺、木奶奶跟在李子煜的車後面。

  在車上,徐一心把鶴幸好玩的地方都跟兩位老人家說了一遍。

  兩位老人家也是來過幾次鶴幸的,只是沒怎麼玩。因為以前他們都很忙,哪有時間慢慢觀賞風景。

  現在孫兒回來接手工作了,兩人這才有時間四處閒逛。

  車上幾人閒聊著鶴幸風光,沒一會兒便到了草海。

  這片濕地很大,分北海、中海、南海和東海。黃色的草,藍色的水是各類鳥兒嬉戲的天堂。

  他們到時,已有不少的攝影愛好者在此拍鳥,把鳥兒美麗的身影和湖天一色的草海濕地留在他們的鏡頭裡。

  徐一意和李子煜福爾摩斯上身,幾乎全程都盯著徐一心和木修遠。

  徐一心被二人的目光搞得莫名其妙的。

  木修遠也有些奇怪,但也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該拍女孩拍女孩,一點都不介意他們知道他的心思。

  看了鳥後,眾人徒步往黃龍潭看「螺峰野色」。

  黃龍潭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分上、中、下三潭相串。

  古老的水柳屹立水中,光禿禿的枝丫妖嬈地向藍天伸展,姿態各異,獨領風騷,宛若一幅潑墨山水畫卷。

  一條歪歪斜斜蜿蜿蜒蜒的水泥板路直入潭中央,各處散有坐著小馬扎垂釣的老翁、如痴如醉拍照的旅客……給冬日裡平靜的黃龍潭添上幾分鮮明生動。

  從黃龍潭離開,到鶴幸古城裡吃中午飯。

  飯後休息片刻就逛逛古城,再去新華村。

  新華村是千年民藝傳奇鄉村,是鶴幸的名片。

  從地圖上看,該地處雙城接壤處,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白族聚居村。

  它背靠鳳凰山,村前依傍草海濕地,風光秀美,田園如畫。

  這裡就是素有理江人和大麗人心目中的後花園之稱的新華村。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裡的白族人在敲敲打打中走出了一條瑰麗多彩的民藝生存之路。

  手藝乃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絕大多數新華村村民流淌在骨子裡的信念。

  在唐南詔國時期,這裡就有人從事金、銀、銅器手工加工工藝。

  鶴幸因它聞名於世。

  華國傳統手工藝看雲省,雲省內的傳統手工藝又以新華村出名。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小錘敲過一千多年,從雲貴高原響到了青藏高原。

  1996年,新華村村民寸發標結束八年的「拉漂」時光,回到家鄉開始創業。從此,在新華村這些民間藝術家的帶動和努力下,新華村的手工藝品牌越來越響。

  「世界銀都」的名聲就此傳揚出去。

  如今,隨著時間的發展,在藏族、傣族、彝族、納西族、傈僳族、羌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乃至相鄰的國家,但凡提到金銀鍛造,必定會有新華村匠人的身影。

  在滇藏線上流傳的格薩爾唱詞中就有「最好的寶劍和馬鞍出自白族人之手」的說法。

  本地人都熟悉當地歷史,徐一心也不用發揮專業導遊的好口才去給大家解說景點。所以,她和木修遠走在前面,幾位老人家走在中間,徐一意和李子煜走在最後。

  一圈下來,大伙兒找了家小店坐下來喝茶吃點心,與坐在店門口曬太陽的老阿媽們嘮嗑講古。

  五點時慢悠悠地往回走,六點前回到了餐館。

  焦燦若、焦燦爍和高興已經在餐館裡磕著瓜子,吃著他們從外婆家帶過來的零食。

  徐媽媽和徐叔叔、嬸嬸在廚房裡聽到他們回來的聲音,便出來打了招呼又進去忙活。

  徐一心姐妹也去幫忙做晚餐。

  飯後,與來時一樣,焦燦若三人與木爺爺、木奶奶回理江。

  徐一心和木修遠回大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