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娘,能不能別叫我飯糰啦?人家都長大了。」八歲的飯糰臉紅紅的,站在那,扭捏地說道。

  羅雲初捏了捏他的臉,笑道,「小傢伙,害羞了?呵呵,你長得再大在娘的眼中也是小娃娃。」

  飯糰結結巴巴地說,「可是,可是,娘能不能別當著外人的面叫我小名?」上回小夥伴來家裡玩,回學館後他被取笑了好久。

  「好,飯糰,娘答應你,只私下叫,當著外人的面一定不叫。」兒子長大了啊,都不可愛了。

  飯糰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娘,算了,私下叫便私下叫吧。希望等他再大點時,娘能喚習慣他的大名吧。不過飯糰恐怕要失望了,直至他娶妻生子,他娘都沒有改口過。

  ####

  當飯糰十三歲,湯圓九歲時,豆包七歲時,羅雲初又生下個女兒,名叫宋語嫻。

  「宋老弟,不是我說你啊,你在青河縣也是鼎鼎有名的人了,這些年賺的銀子也不少,怎麼家中只有一位黃臉婆呢?不添些嬌美的小妾咋行呀?罷了罷了,前兩日我剛得了兩個揚州瘦馬,送你一個吧。」

  二郎聽了,微微皺了下眉,笑道,「謝謝林兄,可小弟不耐煩家中人多,恐怕要辜負林兄的美意了。」

  林之煥同情地看了一眼二郎,拍拍他的肩膀,「宋老弟,咱們男人要拿出氣勢來,重振夫綱,莫要被家中的婆娘拿捏住了。」

  二郎越聽眉頭越擰越緊,「宋兄,不是你想的那樣,是我自個兒不想要的。」在老家時大哥沒少為兩個大嫂煩惱,搬到縣上後,更是見多了後院女人爭風吃醋之事,他本就沒什麼娶妾的心思,只想守著他家媳婦好好過日子。

  林之煥一副深知你心的樣子拍拍二郎,嘴上一個勁地道,「明白明白。」真看不出溫溫柔柔的宋家弟妹竟然這般厲害。

  二郎苦笑,這回又連累自家媳婦名聲受損了,唉。

  李重武倒是知道一些宋家的情況,當下幫二郎轉移話題,「喝酒喝酒,咱們今晚可要不醉不歸啊。」

  「回來了?」羅雲初放下手中的活兒,讓下人打來一盆溫水,親自伺候二郎擦了把臉。

  二郎舒服地鬆了口氣,「累了?」羅雲初輕聲問道,雙手張弛有度地給他按著太陽穴,儘管如今家裡奴僕成群,但關於自家丈夫和孩子的活計她都不假他人之手。

  年關是他們最忙的時候,老家那頭正在點收糧食運送過來,米鋪布店作坊都要做一翻大清點,運算今年的收益,查帳對帳什麼的。二郎這段時間也累得夠嗆。

  「嗯。」二郎放鬆地閉上眼睛,懶懶地靠在羅雲初香軟的身子上。「忙和了近兩個月,總算能喘口氣了。對了,今年的銀子給老三送去了嗎?這是給他作打點之用的,莫要遲了才好。明年就到考績年了,老三可千萬得打點好咯。」

  羅雲初白了他一眼,「早送過去了,一共三千六百兩。料想應該差不離了吧?」

  「嗯,老三在淮楊幹得不錯,打點只是為了不失禮數,不讓人使拌子而已。」

  明州青河縣及周邊的幾個縣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儼然成為了全國有名的棉麻產地。青河縣發展至今,轄八個鄉鎮,轄七十三個村民組,總面積四十六平方公里,耕地六百三十一公頃,兩千零三十戶,一萬零一千二百四十七人。每年產棉約一百二十萬斤(籽棉),即四十萬斤皮棉。

  如今他們的麻棉紡織廠經營了七年,有五百多名工人,這些全是職業性質的。這幾百名工人大多都是女工,負責的工種不一,有的負責紡線有的負責織麻布有的負責織棉布。自已老家那頭每年都有兩萬斤左右的皮棉產出,加上在青河縣裡收購七八萬斤的皮棉,如今每年織出的棉布總額是三萬匹左右,麻布也有近萬匹。棉布白布的價錢這些年一直在四百文上下擺動,棉布花布則在八百文每匹。

  女工手腳若快的的話,織白布的話,一天能織三丈三尺,三天能織一匹,每匹布約摸能得錢百文。若織花布,功夫在設計圖案和顏色搭配上,則五天才出一匹,不過花布的價格高,每匹能得錢兩三百文左右,若圖案複雜的話,價錢還能更高。可惜,並不是每個女工都能織花布的。不過為了作坊的發展,二郎對織花布的女工給出的福利很好。當年,二郎還專程到外地請了個有名的師傅來指導染布配線之類的。作坊里有近半的女工都樂意織花布。

  每年作坊的總收入大約是一萬八千兩銀子,扣除五百名女工的工錢(約五千兩一年)還有收購皮棉的成本(以及一些其他的開支,每年淨利潤大概有一萬兩齣頭。

  如今的米鋪已經不是只單賣米了,像米和一些豆類都有賣,而且也不單單賣自家產出的糧食,還會適時收購一些。每年的營利也挺可觀的,有三四百兩銀子的收入。對比作坊,米鋪這點錢就顯得少多了,不過螞蟻腿再小也是肉啊,羅雲初可捨不得關掉。米鋪的銀子可是全進了她的腰包的。

  青河縣蓬勃發展了,這裡的人們也安居樂業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名以上的女工在廠里幹活,女工們每天下工回家幾乎可以說是被當成老佛爺似的供起來了,每天都有人做好熱騰騰的飯菜,下工回來就能吃,丈夫也體貼入微,一派和諧。可不是麼,一個女工一個月有一兩銀子的收入呢,怎能不受到夫家的重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