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半個月間,紀霜雨如此遊走在各個放映廳,像這般鼓勵、幫助參展導演,也對有不足的作品提出過建議,甚至因為文化差異,和各地導演爭吵對電影的理解……

  轉眼便到了最後的一個環節,頒獎日。

  第一個頒發的獎項便是最佳配樂獎,這也是在各種電影獎項中,首次出現電影音樂類,畢竟有聲片發展還沒多久。

  頒獎嘉賓是金雀,她提著裙擺上台——這是蔣四海領著人,專門在校內搭建的,後頭還支了個幕布,開始放映提名的作品。

  設備條件雖然一般,但儀式感還是滿滿的。

  金雀連題詞卡也不用,在掌聲中一欠身,說道:「很榮幸頒發主競賽單元的第一個獎項,最佳配樂獎,音樂,為有聲電影注入靈魂,是故事的言外之意,獲得提名的影片中,《問青天》多採用華夏古典名曲,與畫面的組合和諧而富有內涵,聞之如見清風皓月……」

  此時,五道追光也打在五名候選人身上。

  這個安排讓大家覺得好生新鮮,目光全都落在那五名配樂師身上——有的影片沒有專門配樂師,就是導演本人了。

  這個時候吧,旁邊坐著的樂隊還開始奏樂,節奏讓人提心弔膽的,氛圍立刻就不一樣了。

  眾人直呼,這一看就是紀霜雨的手筆吧,把戲劇手段搬到頒獎典禮上來了,大家看個頒獎,還帶上懸念了!

  不得不說,這個氛圍營造得太好了,待到金雀念出「獲獎影片是《鏡花水月》」時,大家都鬆了口氣,獻上掌聲。實際上,這影片根本就是這次各大獎項的最熱門候選人嘛。

  電影的配樂師走上台,追光也跟著他,伴奏樂隊立刻把配樂換成了《鏡花水月》的配樂,又引得現場觀眾激動了。

  配樂師自己也是被這陣仗整得動容了,拿到金雀頒發的獎盃,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從口袋裡把準備好的頒獎詞給拿出來,緊張地念完了,「最後,感謝我們導演紀鶴年先生,配樂方案是導演設計的,我不過是給這個骨架填上血肉,這個獎屬於您!」

  紀霜雨在觀眾席笑著致意。

  紀霜雨參考現代經驗,動員長樂戲園的相聲演員給嘉賓也寫了些段子,調節氣氛,中間又有兩段文藝表演,叫觀眾看得一點也不覺無聊。

  尤其頒獎到後頭,《鏡花水月》已經是狂攬了主競賽單元所有技術類獎,最佳攝影、最佳編劇等獎項亦是收入囊中,滿場觀眾數著獎項數目,毫無質疑,反而有見證歷史的榮幸感。

  到了最後一個重量級的獎項,最佳導演獎,周斯音走上了台。

  誰人不知周斯音和紀霜雨是至交,他這一上去,等於是劇透獲獎者了,但誰又會有質疑,只覺得見證紀霜雨盡收榮譽,登頂的最後一步,滿心期待。

  周斯音站在台上,也沒拿題詞卡,一本正經地道:「影戲是為綜合之藝術,導演是影戲的主導者——不過製片人,是導演的主導者。」

  觀眾們都輕笑了一下。

  電影拍攝中,導演和製片人的關係向來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管內容,一個管錢,可以說「鬥爭」不斷。有的地方導演最大,有的國家製片人為中心。

  周斯音就是擔任了製片人的角色,他說這個話,大家自然忍俊不禁。

  還有些看八卦比較多,了解內幕的在下頭起鬨,吹牛了啊吹牛了啊,到底誰主導誰呢?

  周斯音念罷了串詞,將封有獲獎者的信封打開,每個人都能到答案,但這一刻,仍是緊緊盯著他。

  「他為彩色有聲影片立下典範,沉澱下千年色彩,貫通時代,創新的敘事,張弛有度的節奏,將鏡中花水中月化為絢爛的現實。」周斯音一抬眼,「獲獎者,紀霜雨。」

  所有人都在等待這一刻,悉數站了起來,朝著紀霜雨的方向獻出掌聲。

  五道追光只剩下一道,滿場光輝集中在了紀霜雨身上。

  紀霜雨站了起來,頷首,從容不迫向著台上走去。

  一道追光跟著他的身影,兩旁的觀眾卻是忽而有幾個學生,不知從哪兒拿出來樂器,琴簫笛子的,一應俱全,開始吹奏起了恢弘的樂曲,給紀霜雨伴奏,把人家正牌伴奏樂師都給壓下去了,直瞪他們。

  紀霜雨和全場觀眾一樣,先愣了,隨後領會,這是學生們給他驚喜。

  後頭的銀幕上,也開始播放一段沒有和他商量過的短片,要麼是紀霜雨在課堂上的照片,要麼是在片場繁複實驗,被記錄下來的花絮,甚至還有他扮著特效裝沙雕的片段。

  紀霜雨的從容被打斷了,半捂住臉直笑。

  待紀霜雨走到台上,正要說話,周斯音還推了推他,讓他往前面走一點。

  紀霜雨正納悶呢,結果腳下的那一塊平台居然單獨緩緩上升了!

  蔣四海嘿嘿笑。

  這個當然也是他們偷偷製作的驚喜,紀校長不是說過麼,站得高顯得他有道理。

  紀霜雨哭笑不得,「……謝謝,現在我覺得自己就是今天最有道理的人。」

  紀霜雨舉了一下手裡的女媧獎盃,「非常感謝組委會把大獎頒給本主席。」

  全場爆笑。

  誰不知道紀霜雨就是電影節的主席,親自操辦的這場盛會,雖然這次評選他避嫌沒參加,但拿自己這樣調侃也是夠啦。

  紀霜雨想了想,說了本屆頒獎禮最短的獲獎感言,「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畢竟剛才上台太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