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瑪法對我的喜歡很是明顯,卻幾乎是沒有理由的,他也曾經不止一次對我說過,所有孫女輩兒裡面,他最喜歡的人也是我。

  我也曾委婉地問他究竟是為什麼。

  他依然告訴我,這是一種傳承。

  這些當了皇帝的人就是不一樣,說起話來總是那麼的高深莫測,讓人聽不出其中的奧義。

  皇瑪法對我的偏愛一直都是明晃晃的,幾個叔伯家的姊妹們都逃脫不掉撫蒙的命運,而他不光許了我不嫁蒙古,還允許日後我的孩子也得以入皇家玉牒,享宗室待遇。

  也因著此事,鈕祜祿氏一族對我極是高看,幾乎要弄個蓮花台把我供在家中,日常拜上一拜才好。

  皇瑪法雖有此意,但到底不合規制,若是之後的繼任者並不想執行他的想法,也總是可以找到理由推脫了的。

  可下一任皇帝是我的四伯父,也是同阿瑪最好的叔伯之一。

  四伯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在他繼位之初,便想把我封作固倫公主,阿瑪好說歹說給勸住以後,雖然四伯給了我和碩公主的封號,但依然偷偷在我的婚事上加了碼,讓我破格享受到了固倫公主的待遇。

  既是封了公主,四伯也算是半個父親了,我日常見到他都是要稱呼一聲「汗阿瑪」的。

  成婚第二日,我和景倫去景仁宮中,給他和皇后娘娘一併請安。

  四伯看上去心情極好,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並吩咐蘇公公給我們兩個賜下了諸多恩賞。

  請安過後,我和景倫前腳剛從景仁宮中出來,四伯後腳也跟著我們出來。

  我和景倫慢下了腳步,將四伯讓到了前面。

  四伯笑著輕輕摸了摸我的頭:「從前弘暉弘昀幾個可是把十二弟府上和園子都當自己家去逛的,都是自家孩子,你也當同他們一般,不要見外,進了宮中不必拘束,就當成是自己的家便是。」

  說罷,他頓了頓,也說出了同旁的叔伯一般的話。

  「畢竟,朕和你阿瑪可是最好的兄弟。」

  作者有話要說:後世番外還在構思中,不要著急,排隊一個一個來!

  第162章 番外四 番外之胤祺

  胤祺出生那天正是康熙十八年的冬季。

  額娘郭絡羅氏彼時還沒有成為掌一宮主位的宜妃,而康熙前頭也有了四個站住的皇子。

  一個是背靠納蘭明珠一族的長子胤禔,一個是從出生便被封為太子的嫡長子胤礽,一個是不論弓馬還是讀書樣樣出眾的三皇子胤祉,另一個則是由皇貴妃佟佳氏撫養的四阿哥胤禛。

  有這四個孩子在前面比著,康熙對這個剛剛下生的五阿哥胤祺難免沒了以往的重視。

  胤祺生下的第五日,康熙過來宜嬪這邊看了一眼,點了點頭,道:「這孩子生得不錯,四肢有力,虎頭虎腦,一看就是個身體康健的孩子,定當不難養活。」

  宜嬪原也以為,這是康熙的誇讚。

  可等到寧壽宮中鄭姑姑過來抱她的五阿哥時,宜嬪這才意識到了康熙的意思。

  之前宮裡沒了很多孩子,榮妃膝下足足失了四個孩子,可見剛下生的小孩子是不好養活的。

  皇上當初說這話,並非誇獎她的功勞,把孩子生得健康,而是想著這孩子好養,可以抱去太后那邊,以全自己的「孝道」。

  胤祺就這樣被抱去了寧壽宮中。

  太后性子和太皇太后不同,最是隨和好說話。胤祺是太后教養的第一個孩子,太后對他極為寬和,幾乎到了縱容的程度。

  胤祺就這麼無憂無慮地長到了六歲,在他六歲生辰那日,宜妃過來寧壽宮坐了坐,同太后說起了五阿哥上學念書之事。

  太后養胤祺一場,自然是盼著他好的,也不想耽誤這個孩子,聞言便對宜妃表明態度:「你說得話我記下了,明兒我就跟皇帝商量這事。」

  太后是最不會耍心眼兒的人,既然答應了宜妃便說到做到。第二天康熙過來請安之時,太后便跟他說起,五阿哥也到了年紀,很該去上書房念書了。

  康熙聽了太后這話後久久不語。

  太后雖然如今被尊為太后,也過上了隨心所欲的日子,但她這些年一直很不容易,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康熙考慮到太皇太后最近身體一直不好,太后也愁苦,有五阿哥在身邊時時開解著倒也不錯,便道胤祺生辰太小,臘月里生人,可以稍晚一些去上書房念書。

  胤祺就這麼在寧壽宮中留了下來。

  康熙這幾年忙得厲害,而宜妃剛吃了軟釘子,不敢再過問五阿哥的教養問題,後來養在自己膝下的九阿哥也漸漸大了,她的一顆心更是懸在了九阿哥和剛出生的十一阿哥身上,越發顧不上胤祺了。

  胤祺在寧壽宮過得很好,太后和善,宮人追捧,就算是哪些事情做得不好,皇阿瑪礙著長輩情面,都不好在太后這邊呵斥於他。

  胤祺這麼一拖就到了八歲,等他再去上書房念書時候,比他小一歲的八弟、小三歲的九弟和十弟也一併入了上書房。

  入學之後的生活很不輕鬆,比起寧壽宮中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自從入了阿哥所,胤祺就覺得自己跟叫人上了綁似的,束手束腳,沒一件事情順心。

  他功課也很是一般,比不過比自己小上一歲的七阿哥,甚至比不過後來入學的八阿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