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這次既然有他在,即便不能使中國在工業革命中大大超過西方國家太多,也決計不能落後挨打才是。
有殷陶這個開掛了的穿越者和發明大師黃履莊、小學神弘晏在,蒸汽機的發明和製造變得異常順利。
宮中第一茬桂花飄香之際,國內第一台蒸汽機也悄然問世。
殷陶興奮地去找四爺分享喜悅,並談到了蒸汽機可能帶給國家和民族的改變、手工業和貿易的變革,暢想了大國工業的未來。
這麼一台小小的機器竟然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四爺聽後也是驚為天人。
殷陶一向不喜歡炫耀,此時也忍不住誇讚了弘晏幾句,道是弘晏本身便是一個愛學習也善於學習之人,稱上一句「學霸」也不為過。
四爺,還是第一次聽到「學霸」這個詞,只覺得既形象又生動,很適合形容十二弟家大侄子。
不過話說回來,弘晏那麼像他,若是他後來沒有介入爭儲,而是潛心研究學術,沒準兒也會成為像弘晏一般的「學霸」。
四爺對於弘晏越發感興趣起來,又問了殷陶諸多關於弘晏的事情和大侄子近來的小發明。
聽殷陶提起自行車時,四爺忙道從前經常看到弘暉幾個騎車,後來弘晏也送了自己一輛,自己也騎得不錯,只是最近實在太忙,沒能怎麼再騎了。
說到這裡,四爺又對著殷陶邀請道:「朕聽弘暉說,十二弟早早便能自如駕駛這『自行車』了,正值今日得空,不如咱們兄弟比一場可好?」
殷陶也知道四哥最近又忙了一段時間,是該好好鍛鍊一下身體放鬆放鬆,於是便答應了四爺的邀約。
四爺雖然騎馬不比殷陶,卻意外在自行車技術上略勝殷陶一籌,快於殷陶半個車身抵達了終點。
四爺越發覺得騎車運動叫人神清氣爽,不光叫了郎世寧過來給他和十二弟作了《騎車圖》,讓二人一起入畫,還決定在今年秋獵加一場自行車大賽,請宗室大臣們一道兒來比一比自行車,並準備一輛純金打造的自行車模型作為獎品。
殷陶突然就有了一種穿越的感覺。
雍正五年元月,四爺開始大刀闊斧得在朝中進行改革,設立軍機處的同時,令各地再行推廣火耗歸公,對於推行不利的地方官員予以嚴查和辦理,並頒布「士紳一體」制度,廣泛應用並推廣到全國各地。
「士紳一體」制度動搖了官員地主根本利益,條令一經頒布就遭到了大範圍的反對和抵制,阻力比四爺想像中的還要大了許多。
但這畢竟是利國利民的改革,既然已經起了頭,決計要干,這時候就越發不能後退。
四爺當即召了殷陶和十三過來養心殿商議此事,殷陶建議重新啟用三爺。
畢竟三哥跟文人打了這麼多年交道,自己本人也算是大半個「文人」,相比他們和四哥而言更懂一些文人的心理,在文人學子當中名聲也更是好一些,這件事情交給他辦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確定主事人後,四爺和殷陶又敲定了其中一些詳細的措施和政策,兄弟兩個相談甚歡,越說越是興奮,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十三則坐在一旁炕几上低頭記錄兩個哥哥的想法,偶爾在他兩人說話累了的時候親手遞上一杯熱茶,很少發表自己看法。
四爺留了殷陶和十三用了晚膳和點心,從養心殿出來時候已是日頭偏西。
殷陶和十三並肩走在宮道之上,看著夕陽餘暉灑向大地,給整個紫禁城都鍍上一層淺淺的金色,觸目所及的殿宇和廣場、宮牆都變得分外柔和。
初秋清風吹帶的桂花香氣里,殷陶對著十三開口:「十三弟的可是覺得四哥的改革有什麼不妥之處?」
否則為何方才在養心殿內不置一詞?
十三搖了搖頭:「這幾樣政策自是利國利民,對光大百姓也多有助益……可畢竟之前推廣『火耗歸公』之時,地方上說法就多有不好,這次想來更是輕鬆不到哪裡去。四哥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左右天下人的口舌……我就是有些擔心他。」
殷陶也知道,歷史上雍正一直背負著嚴苛的名聲,不及先帝待下寬仁,這些說法很可能跟這些反對改革的臣子和士子多有關鍵。
好的名聲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應該是民眾對他的道德約束而非道德綁架。
殷陶也知道,十三不是反對四哥推廣的新政,而是真的擔心四哥,怕他名聲受損,怕他遭受委屈。
殷陶輕輕搖了搖頭,對著十三道:「縱觀歷史,只要是改革,都會有一部分人站出來唱反調的。他們或許是因為自己和家族利益收到了損害,或許是因為自身的局限性害怕改變……可是十三,四哥不只是這些人的皇帝,更是天下人的皇帝,他所所做過的事情,都會留存在史書之上,所推行的變革,不止會影響現如今的這一代人,更會影響到我們的子子孫孫,千秋萬代。」
說到這裡,殷陶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所以說,只要我們知道這件事是對的,不管當下評價如何,都該支持四哥去做。即便一時的名聲受損也沒什麼要緊,對的就是對的,未來那麼長,想來歷史對四哥、對你我都會有公正的評判。」
第158章 大結局
上元節過後,雍正五年的新年就算是過完了,休了小半個月的早朝也開始恢復。
這兩年來,諸位兄弟都表現良好,出工出力,四爺也都看在眼裡。
有殷陶這個開掛了的穿越者和發明大師黃履莊、小學神弘晏在,蒸汽機的發明和製造變得異常順利。
宮中第一茬桂花飄香之際,國內第一台蒸汽機也悄然問世。
殷陶興奮地去找四爺分享喜悅,並談到了蒸汽機可能帶給國家和民族的改變、手工業和貿易的變革,暢想了大國工業的未來。
這麼一台小小的機器竟然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四爺聽後也是驚為天人。
殷陶一向不喜歡炫耀,此時也忍不住誇讚了弘晏幾句,道是弘晏本身便是一個愛學習也善於學習之人,稱上一句「學霸」也不為過。
四爺,還是第一次聽到「學霸」這個詞,只覺得既形象又生動,很適合形容十二弟家大侄子。
不過話說回來,弘晏那麼像他,若是他後來沒有介入爭儲,而是潛心研究學術,沒準兒也會成為像弘晏一般的「學霸」。
四爺對於弘晏越發感興趣起來,又問了殷陶諸多關於弘晏的事情和大侄子近來的小發明。
聽殷陶提起自行車時,四爺忙道從前經常看到弘暉幾個騎車,後來弘晏也送了自己一輛,自己也騎得不錯,只是最近實在太忙,沒能怎麼再騎了。
說到這裡,四爺又對著殷陶邀請道:「朕聽弘暉說,十二弟早早便能自如駕駛這『自行車』了,正值今日得空,不如咱們兄弟比一場可好?」
殷陶也知道四哥最近又忙了一段時間,是該好好鍛鍊一下身體放鬆放鬆,於是便答應了四爺的邀約。
四爺雖然騎馬不比殷陶,卻意外在自行車技術上略勝殷陶一籌,快於殷陶半個車身抵達了終點。
四爺越發覺得騎車運動叫人神清氣爽,不光叫了郎世寧過來給他和十二弟作了《騎車圖》,讓二人一起入畫,還決定在今年秋獵加一場自行車大賽,請宗室大臣們一道兒來比一比自行車,並準備一輛純金打造的自行車模型作為獎品。
殷陶突然就有了一種穿越的感覺。
雍正五年元月,四爺開始大刀闊斧得在朝中進行改革,設立軍機處的同時,令各地再行推廣火耗歸公,對於推行不利的地方官員予以嚴查和辦理,並頒布「士紳一體」制度,廣泛應用並推廣到全國各地。
「士紳一體」制度動搖了官員地主根本利益,條令一經頒布就遭到了大範圍的反對和抵制,阻力比四爺想像中的還要大了許多。
但這畢竟是利國利民的改革,既然已經起了頭,決計要干,這時候就越發不能後退。
四爺當即召了殷陶和十三過來養心殿商議此事,殷陶建議重新啟用三爺。
畢竟三哥跟文人打了這麼多年交道,自己本人也算是大半個「文人」,相比他們和四哥而言更懂一些文人的心理,在文人學子當中名聲也更是好一些,這件事情交給他辦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確定主事人後,四爺和殷陶又敲定了其中一些詳細的措施和政策,兄弟兩個相談甚歡,越說越是興奮,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十三則坐在一旁炕几上低頭記錄兩個哥哥的想法,偶爾在他兩人說話累了的時候親手遞上一杯熱茶,很少發表自己看法。
四爺留了殷陶和十三用了晚膳和點心,從養心殿出來時候已是日頭偏西。
殷陶和十三並肩走在宮道之上,看著夕陽餘暉灑向大地,給整個紫禁城都鍍上一層淺淺的金色,觸目所及的殿宇和廣場、宮牆都變得分外柔和。
初秋清風吹帶的桂花香氣里,殷陶對著十三開口:「十三弟的可是覺得四哥的改革有什麼不妥之處?」
否則為何方才在養心殿內不置一詞?
十三搖了搖頭:「這幾樣政策自是利國利民,對光大百姓也多有助益……可畢竟之前推廣『火耗歸公』之時,地方上說法就多有不好,這次想來更是輕鬆不到哪裡去。四哥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左右天下人的口舌……我就是有些擔心他。」
殷陶也知道,歷史上雍正一直背負著嚴苛的名聲,不及先帝待下寬仁,這些說法很可能跟這些反對改革的臣子和士子多有關鍵。
好的名聲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應該是民眾對他的道德約束而非道德綁架。
殷陶也知道,十三不是反對四哥推廣的新政,而是真的擔心四哥,怕他名聲受損,怕他遭受委屈。
殷陶輕輕搖了搖頭,對著十三道:「縱觀歷史,只要是改革,都會有一部分人站出來唱反調的。他們或許是因為自己和家族利益收到了損害,或許是因為自身的局限性害怕改變……可是十三,四哥不只是這些人的皇帝,更是天下人的皇帝,他所所做過的事情,都會留存在史書之上,所推行的變革,不止會影響現如今的這一代人,更會影響到我們的子子孫孫,千秋萬代。」
說到這裡,殷陶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所以說,只要我們知道這件事是對的,不管當下評價如何,都該支持四哥去做。即便一時的名聲受損也沒什麼要緊,對的就是對的,未來那麼長,想來歷史對四哥、對你我都會有公正的評判。」
第158章 大結局
上元節過後,雍正五年的新年就算是過完了,休了小半個月的早朝也開始恢復。
這兩年來,諸位兄弟都表現良好,出工出力,四爺也都看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