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這顆懸著的心沒放下,反而擔憂昭昭的狀態,但這孩子是極讓人放心的,知道嬌芙擔心他,一本正經的跑來跟嬌芙聊天,說他已經長大了,以前說著肩膀要給阿娘靠,所以他要努力成為頂天立地的男人。

  這番話把嬌芙心疼得不得了,但是她也沒有再試探昭昭的心思,更沒阻止他一顆想要成長的心,趙郁若有心想教導昭昭,昭昭還樂意跟著趙郁,她自是求之不得。趙郁這輩子的經歷與手段,肯定比她高,更何況趙郁所求甚大,他又不是看著昭昭長大的,有的感情大概就是知道昭昭是他的兒子,可是他往後會有別的孩子,如今正好藉此機會培養感情,如果趙郁真的求成功了,也不至於把這個孩子拋擲腦後。

  而就在這時候東夷幾國的使者到了,宣和帝已經重病到無法起身,這消息除開乾清殿伺候的宮人,以及王令秋外誰都不知道,也不敢將消息傳出去,不過宣和帝還是在深夜召趙郁進宮。

  彼時,趙郁正在趙均書房,趙世淵和趙奕也都在。

  自趙均刻意隱瞞嬌芙下落,致使趙郁錯過尋找嬌芙最好時機,趙郁與趙均的關係便一直是彆扭的狀態,不至於父子成仇人,可趙郁卻不再聽趙郁的話,反手自己全盤掌控了趙家軍,反正自趙均以身負重傷養病開始,就一直是趙郁領著麾下將士作戰。在軍營這種地方就是誰會帶兵打仗,他們就服氣誰,誰與他們有生死過命的交情,他們就誓死跟隨誰。

  算起來趙郁從頭回上戰場到如今,也有十來年的時間了,相比起早就卸下軍務的趙均,他們更是願意認趙郁,更重要的是趙郁年輕。

  趙均是沒料到自己兒子會給他來這麼一手,等他反應過來,事情已經沒轉圜餘地,整個趙家乃至渝州,都已落入趙郁手中,他都無法撼動趙郁半分。

  趙郁此番作為他不是不生氣,可是他就趙郁和趙蓉這一兒一女,再不會有別的孩子,這些也本該是給趙郁鋪路的,他現在自己親手拿過去也行,這些東西他不會與他爭,甚至趙均心裡有些隱秘的高興與欣慰,成大事者就該有這種氣魄。

  趙郁收到宮裡傳召,整理了儀容便跟著傳召的太監入宮,他並未見到宣和帝真容,而是站在龍榻不遠處,望著厚重床簾遮蓋,望不見半點裡面場景的大榻,帝王故作渾厚威嚴的嗓音透過密不透風的床簾傳出:「……接迎東夷幾國使者的事就交給趙愛卿了……此事務必要……妥善辦好,讓大周百姓,以及東夷幾國……見識到我大周風采……」

  宣和帝的身體不過強弩之末,就是說話都是斷斷續續,再是裝的沉穩深重,也不見當年的威儀了。

  以皇帝目前的身體狀況,別說接見東夷、突厥、韃靼幾國使者,就是在國宴上露面見人,怕都是成問題。可宣和帝不甘心在別國使者面前示弱,更不甘心放棄這能載入時冊的大好機會,三國與大周糾纏了幾十年,使者一塊兒過來求和,對大周俯首稱臣,這可都是功績。

  是以,即便他自己身子不行,但是他要趙郁出面,讓這個在邊疆戰士口中冠以戰神名號的人接見使者,也讓幾國的使者明白,他大周有讓你們聞風喪膽的戰神,有趙家守護,藉此威懾這些使者,歇了他們想攪事的心思。

  在這一刻,不僅僅是趙郁,在旁邊的蘇福也意識到,皇帝真的是老了。

  就算是想要威懾他國,也得依靠別人。

  宣和帝還交代了幾件事給趙郁,便讓趙郁退了出去,正是蘇福送趙郁出乾清殿,他狀若無意的提起,「聖上的身子不大爽快,幸好有王相、程大人這等朝中肱骨輔佐,也勞煩秦王費心了,這麼晚還得入宮,聖上也就這時候能夠說上幾句話。這再過半盞茶的時辰,聖上差不多也就該睡了。」蘇福把手裡的宮燈交給趙郁,「老奴就送秦王到此,剩下的路秦王好走。希望下回,老奴還有這福氣送送秦王。」

  蘇福這番話說了不少內容,尤其有趣的便是他將王令秋化為肱骨之臣,可從頭到尾都沒有這麼提趙郁。蘇福必然不是想當著趙郁的面,罵趙郁沒有做好臣子的本分,那麼只能是另外一種可能。至於透漏宣和帝的病情,他無法猜測趙郁知不知曉宣和帝真實情況,他也不在意,他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想給自己找個去處。他沒有選擇其他皇子,而是選擇了趙郁,這位不顯山不露水,默默跟在宣和帝身邊幾十年的老人,可是絕頂聰明的人。

  「多謝蘇公公。」趙郁接過宮燈,未多說其他的話,可是在握著宮燈長柄的手,在長柄上點了點,顯得極為滿意,一切都在不言中。

  蘇福重新回到內殿,挑開厚重的帘子,就見沉思的帝王,低聲詢問帝王要不要先用些小粥再入睡,現在宣和帝最常用的也就是小粥、豆奶、羊奶羔這類好克化的食物了,半點不見葷腥油水,人怎麼可能不瘦?

  「人離開了?」帝王勉強張口問道。

  蘇福神色恭敬地回道:「離開了,奴才將秦王送到乾清殿門口,就趕忙回來了,奴才還是喜歡待在聖上身邊。」

  宣和帝笑了,可才笑到一半,面上就掛不住笑意,只能繃著臉才會好瘦幾分,他感慨出聲:「你跟在朕身邊也有四十來年了?」

  「四十有三年了,那會兒是春時,奴才被聖上提拔從茶水間提拔到御書房伺候,後來又當了總管。」那時候的蘇福才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宣和帝是喜歡他那股機靈又沒有城府的勁兒,似乎看著這樣的人,心情都能放鬆不少。蘇福再御膳房熬了差不多十年,才被任命為乾清宮的總管太監,可饒是如此,當年二十六七的他,也是有史以來,不是從潛邸跟著主子,卻能做到總管位置,最年輕的大總管。這些年,蘇福沒有因此而目中無人,踏踏實實的做好伺候人的本分,就是有人與他有權力爭鬥,也從來都是只要不招惹他,他就從來不招惹別人,所以反倒成了在宣和帝身邊待得最久的人。




章節目錄